2岁孩子总喜欢说“不”,别斥责,用这三个方法孩子更听话

2岁的孩子总是喜欢一天到晚跑个不停,父母看到的只是孩子好动的行为,却没有看到这行为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因为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是儿童与环境动态的和持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儿童是如何作用于环境,就能发现孩子是如何获取知识的。
也就是说,儿童的行为和认知能力和智力发育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皮亚杰把儿童称为作为科学家的儿童。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儿童——环境相互作用构建的。它既不是内部组织构成的,也不是仅仅由经验提供的,而是由儿童积极的探索事物,以及后来的想法而产生的。孩子获取知识是建立在行为基础上的。
图片
2岁孩子为什么喜欢跑来跑去动不停
行动即代表了思考
皮亚杰把孩子的认知阶段分为四个,而0-2岁的孩子属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是依靠感官和动作来学习和理解他们的环境。认知结构是建立在动作上的,之后动作会变得越复杂和协调。只有到了这个阶段的后期,活动才开始内化,形成代表具体事物的表征符号。
简单来说就是这一阶段孩子的行动即代表了孩子的思维。孩子的知识获取来自于熟悉的抓、抚摸、咬和其他对环境物体的外在反应,先有动作,再有思维。而不是思维指挥孩子这样来做的。而孩子在来回活动的时候其实代表了孩子在思考。父母只看到了行为,而没看到孩子大脑的变化。
2岁孩子的注意力有限
婴幼儿的注意力是十分短暂的,在《我的2岁孩子》这本书中,作者说2岁孩子的注意力是她的年龄+1,也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会超过3分钟,所以研究者对孩子的活动轨迹做了监测,2岁孩子的活动轨迹看起来更加的杂乱无章,把他们一天的互动轨迹连城线可以看到完全没有规律。而3岁孩子就不同了,他们的活动已经出现了自己比较钟爱的事物。
图片
2岁孩子好奇心的趋势
在成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新大陆。尤其是没有见过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是因为大人的意识中已经构建了基本的认知,但是孩子不知道,所以他会去摸热水壶、摸插线孔、会去穿妈妈的鞋子。这些都是他的认知需求,因为做过了他才会建立经验,比如被烫过,下次就不会再去碰。所以孩子喜欢一切未知没有尝试过得事物。
2岁孩子的空间敏感期
2-3岁的孩子进入了空间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对空间开始探索,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爬到桌子底下,或者爬到沙发上,和家人一起玩躲猫猫,或者看到家里的洞洞总喜欢用手去摸,家长会发现孩子对空间充满了热情。我女儿2岁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是从沙发靠背上跑过去,还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是趁大人不注意把抽纸都扔进了鱼缸,其实这都是孩子在探索空间。
图片
2岁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2岁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2岁孩子的认知是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会换位思考。比如问孩子你有弟弟吗?他会说有;但是再去问孩子你的弟弟有哥哥吗?孩子会说没有。因为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当你说烫,不能碰,他的认知里没有烫,所以孩子听不懂。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他真的不明白家长说的话。
2岁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2岁的孩子特别喜欢说不。这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而和大人对着干就是孩子在彰显独立,所以不管愿不愿意,“不”就是孩子的口头禅。家长会经历一段时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不”开始,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共性。
2岁孩子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其实是孩子再给自己构建内部秩序,孩子会对一些特殊的事情有特殊的要求。比如每天睡觉都会有固定的程序,比如是先脱衣服还是先脱裤子,一旦程序错了就会大哭不止,要求重新来一边。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秩序其实代表了相同的程序,孩子可以从相同的程序中获取安全感,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可预期,可预期带给孩子安全感。
所以说很多时候是父母不了解孩子,不是孩子不听话,对于2岁的孩子,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图片
孩子好动父母这样做
不要阻止孩子的行为学会引导
孩子喜欢好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活动的过程中,行动带动思维,思维创造认知,认知形成知识,所以说孩子的行动某种意义代表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发育。很多老人更希望孩子安静的坐着,安静的孩子电脑也不会建立更多认知。但是孩子好动难道要任由孩子来做吗?当然不是,孩子需要成人的引导。
家长可以这样做:
不要阻止,和孩子一起行动。孩子想摸热水,不要阻止,可以轻轻拿着孩子的手在被子旁边感受,并且告诉孩子烫,帮助孩子建立烫的体验和认知。孩子喜欢扔球,可以准备塑料球、乒乓球、纸团,不同的材质创造丰富的体验。
危险物品藏起来。喜欢扣洞怎么办?把洞藏起来,用安全插口让孩子看不见,看不见孩子就不会去关注。
转移注意力。2岁孩子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孩子执意要做的事情可以通过其他玩具来转移注意力。
创造丰富的体验环境
婴儿好动,很多时候父母只说不动。就是只是一味批评孩子,却从来没想过带领孩子一起做,如果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游戏,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孩子会更喜欢和父母一起玩。比如孩子喜欢扔东西,陪孩子玩扔东西游戏;孩子喜欢爬高上低,制作出隧道、大山等,陪孩子一起参与。丰富的游戏体验环境可以让孩子不在自己行动。
图片
消耗孩子更多的体力
如果家里环境实在有限,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来消耗体力。屋子外面的世界更神奇,对孩子的吸引力也会更大,加上运动可以消耗宝宝的体力,可以让孩子在家玩一些相对安静的运动。
孩子不听话父母这样说话更有效
不要对孩子说“不”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行为喜欢直接喊“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2岁的孩子已经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就是他们模仿的方式,所以一旦不愿意,孩子会用“不”来回应父母。所以阻止孩子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直接说出原因,而不是阻止。比如危险、烫,而不是“不”。
试着正华反着说
如果孩子习惯说不,可以试试和孩子正华反着说。比如想要孩子吃饭,不要直接说:吃饭了。可以这样说:“大人先吃饭,小孩子玩完游戏才能吃饭”。当孩子思考过后他就会改变主意。
不要打破孩子内在秩序
孩子如果有自己的秩序感,不要轻易打破,如果不小心打破了内在秩序,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流程重新走一边。比如孩子因为秩序乱了而发脾气,你知道这是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孩子无理取闹,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就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
图片
和2岁孩子相处的注意事项
不要说教
很多父母习惯和孩子讲道理,这种想法只考虑到了自己,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认知能力。父母的说教孩子很多时候是不明白的,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他理解不了父母的谆谆教导。比如孩子没有体验过分享,你却告诉孩子要懂得分享。
体验试教学
认知是建立在体验的行动上的,想要孩子明白的道理,就直接带着孩子去体验。比如孩子不知道火是烫的,那么久带孩子站在燃气灶前把手接近火焰来感受,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建立认知。孩子总是喜欢打人,可以互换一下角色,让孩子体验一下疼的感受。
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的前提条件是达不到成人的要求,但是我们需要反思孩子的能力足够吗?所以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的降低一点要求再让孩子去做,当孩子做到之后,既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又加深了亲自关系的亲密感。
之所以孩子难以相处,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懂孩子的语言,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更好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