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时刻——追记吴桥县于集镇党委书记孟宪升

孟宪升入村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记者 张倩

办公桌上,几份文件摊开着,一支笔压在上面: 2月26日于集镇疫情防控汇报总结、于集镇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情况……

桌上的台历,也定格在2020年2月26日,一枚鲜艳的党徽静静地躺在上边。

这是吴桥县于集镇党委书记孟宪升的办公室。2月26日傍晚,已经带病坚持工作34天的孟宪升病情愈发严重。面色苍白、神情恍惚的他被同事“押”去医院,可半路上他执意回家。妻子见孟宪升状态很差,“绑”着他去了天津南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47岁的孟宪升入院后陷入了昏迷,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放不下的工作和家人。

医生遗憾地说:“如果早来一天,还有希望。”

弥留之际,让妻子替他发微信交代工作

“宪升,你要加油,我和孩子等着你,你一定要回来。”2月27日晚上11点多,孟宪升还在进行抢救。妻子孙秀哲不住地重复着这句话。

零点12分。大夫走到她面前:“人已经走了,家属节哀。”“不,大夫,他没走。求求你了,再想想办法。”孙秀哲拉住大夫不住地哀求。“嫂子,你冷静一点。”旁边的于集镇镇长蔡立群抹着眼泪劝她。

孙秀哲不相信这个事实,她一把抱住孟宪升的头,“宪升,你没事儿,你起来。我跟孩子都等着你,你回来……”孙秀哲一遍遍呼喊着,女儿孟雯钰也泣不成声。

蔡立群不敢相信,孟宪升就这么走了。就在2月27日下午4点21分,他还收到孟宪升发来的微信,委托他向县里汇报疫情防控情况。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那条微信竟是孟宪升在昏迷中忽然醒来,嘱咐妻子用他手机发出来的。

蔡立群说,疫情发生后,每天下午4点,县里要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也许下午4点这个时间已经刻入了孟宪升的心底,即使在昏迷中他也“按时”醒来。嘱咐妻子发出这条微信后,孟宪升再次陷入昏迷,再也没能醒来。“汇报防疫情况”,也是孟宪升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牵挂。

“脓毒血症。如果早来一天,哪怕半天,可能都能检测出是什么细菌感染,对症下药的话还是很有可能抢救成功的。”医生遗憾地说,孟宪升的血液已经被严重感染,他们一次次进行测试,查找病毒源,可测试还没做完,人就已经不行了。医生说:“他没熬过去,感染得太严重了。”

其实,孟宪升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天津住院治疗了。他有糖尿病,去年6月就在这里住了半个月。医生说他血糖高,肝脏也有问题,要注意饮食,多休息。到了9月,孟宪升病情又重了。医生让他必须住院治疗。可当时镇上工作忙,孟宪升只住了三天便坚持出院,带着中药回到工作岗位。

疫情防控期间,他带病坚持工作,领导、同事、家人都劝他休息,劝他到医院看病,可他总是说:“我没事儿。现在是关键时期,疫情解除后我就去医院。”

孟宪升最后的工作笔记

“咱得时刻关注着老百姓家里的菜还有没有”

一个公文包,一袋中药。在同事们眼里,这是孟宪升近几个月来身边的“标配”。

妻子逼着他去医院看病那天,他还坚持带上自己的公文包。“你去看病,还是放不下工作。”妻子孙秀哲当时还埋怨他。

“他就是个‘拼命三郎’,做什么事都要做好。”孙秀哲抹着眼泪说,他这些年为了工作,忽略了家人。

“年前,婆婆摔伤住院,他就去了一趟。前前后后都是我和大哥大嫂在跑。就连出院,他都没回来。”孙秀哲说,孟宪升回家的时候她发火了。“我对他说‘你还知道回来,这个家有你没你都一样’。现在这个家真的没他了,我特别后悔说这句话,不该抱怨他。”孙秀哲捂着脸,泣不成声。

疫情发生后,孟宪升连续工作34天,只是到县里开会时才顺便回家拿上些要服用的中药。女儿孟雯钰说:“他身上和眼睛都肿了,说自己浑身麻。”孟雯钰说,看父亲很累,她就抓紧时间给他按摩一会儿。

孟雯钰现在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一名大四学生,疫情刚发生时,她提前买了200个口罩。孟宪升回家看到后,直接拿走了150个。

孟宪升把生命最后的时间都给了工作。疫情发生后,他大年三十就赶到单位,安排于集镇的防疫工作。

于集镇下辖40个行政村,2.5万人,过往车辆多,人员流动大,疫情防控难度不小。“40个村武汉返乡人员台账完成”“返乡人员体温测量表40个村建成台账”……在大年初一下午的笔记中,孟宪升详细安排着工作,记录着武汉返乡人员的具体情况。

“他工作特别细心,非常关心别人。他拿来150个口罩分给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是他女儿买的。”镇长蔡立群说,孟宪升每天下村检查督导,40个自然村他一个一个地跑,办公室的灯每天亮到很晚。

“他常跟我说防控重要,群众的生活也重要。咱得时刻关注着老百姓家里的菜还有没有。”蔡立群告诉记者,孟宪升要求每个村统一购置生活物资,保障老百姓生活,“有一天下雪,他散了会就赶去村里的卡点,给大家送去生活用品。”

他心里装着三件大事,已经做好了这一年的计划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这是孟宪升心里装着的三件大事。

于集镇有51名村民在天津一家企业打工。前些天,工作完成后,他们滞留在天津回不了家,心急如焚。孟宪升知道后,多方联系,终于联系到两辆大巴车,但最后大巴车也停运了,他又紧急组织了私家车去接。“怕路上出现问题,他安排我们提前一天晚上先去踩好点,确定好行驶路线,接回返乡村民后对他们进行隔离。”工作人员说,孟宪升把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很细致,处处为村民着想。

当天下午,51位村民终于回来了。

随着任务越来越艰巨,孟宪升的身体渐渐顶不住了。

“他开始能吃一个馒头和一点青菜。后来,他只能吃点软面条了。”于集镇人大主席范文超说,他不想麻烦食堂师傅,就在家带来了小面片,用热中药的小锅煮着吃,只放盐和青菜,每次就吃一小点。这段时间医院给开的中药也吃完了,他根本顾不上再去买药,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2月23日晚上,孟宪升给蔡立群发微信说身体不适,委托他参加第二天县里的会议。结果第二天,孟宪升又坚持去开会了。但开会的时候,蔡立群就已经发现孟宪升说话有气无力,思维好像也有些跟不上。

2月26日下午,蔡立群看见孟宪升脸很肿,浑身发抖,说话更加有气无力。“你这状态不行,必须赶紧去医院。”蔡立群说着,安排工作人员立即送他去医院。

孟宪升还想阻拦,但蔡立群说,“押”也要把他“押”到医院去。

可走到半路,孟宪升无论如何也不去医院,而是让工作人员先把他送回家,一再坚持说自己回家休息一个晚上就没事了。

妻子见孟宪升走路都已不稳,逼着他去了医院。而这一去,他再也没能回来。

孟宪升的公文包里,装着两个笔记本和一大摞材料。他有记笔记的习惯,每天的工作情况都会详细地记在上面。可2月26日这天,由于身体状况太差,他的工作笔记一改往日的工整,一个字一个字挤在一起,笔画都断断续续地连不起来,让人一看就能想象出他当时有多痛苦。

“他对2020年全镇的工作有很多计划和目标。扶贫、上项目……本想着疫情结束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可是,他现在却走了,再也不能亲自去实现这些目标了。”蔡立群红着眼眶说。

女儿提前为孟宪升预订的生日蛋糕,他再也看不到了

“俺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可孟书记再也看不见了”

得知孟宪升去世的消息,于集镇的老百姓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我们村以前是贫困村,孟书记经常到我们村里来。去年,孟书记扶持我们种了1000多亩花生,村民增收30万元。”西街村村支部书记许爱松说,今年他们确定种4000亩花生,明年突破1万亩,到时候百姓一亩地分红900元,集体增收至少50万元。“俺们的日子就要好起来了,可是孟书记再也看不见了。”许爱松说着红了眼眶。

“他把老百姓的事儿看得特别重,一个月至少来俺们村两次。”道王村村支部书记齐立忠说,去年夏天变压器坏了,村民不能浇地,急得不行。“俺给孟书记打了个电话。他马上就跟电力局沟通,几个小时就修好了。”齐立忠说,听说他走了,许多村民都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46岁的王志成是孟宪升帮扶的贫困户。他说:“孟书记每十来天就来一次,哪次来都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俺家这危房给改造好了,安全了,屋里也亮堂了。”

王志成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他不能外出打工,孟宪升给他安排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做村里的保洁员,每月都有了固定收入。种着地,有补贴,有收入,王志成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一直把他家冷暖挂在心头的孟宪升却走了。“以后再也看不见孟书记了。”王志成反复念叨着这一句话,泪水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是的,孟宪升走了,带着遗憾和不舍走了。于集镇的发展征途上,人们再也不会看到他坚定的身影;女儿今年即将大学毕业,毕业典礼上,再也不会收到父亲的祝福和鼓励;他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再也不会听到他的笑声……

3月1日,是孟宪升的生日。乍暖还寒时节,悄悄拱出地面的草芽和大树上渐渐变绿的枝条,都在争相报告着春的消息。为了送给父亲一个惊喜,女儿提前多日就悄悄为父亲预订了生日蛋糕。

蛋糕来了,父亲却走了。

孟雯钰把蛋糕切下一半,放到父亲的墓前:“爸爸,你放心走吧,我一定照顾好妈妈和爷爷奶奶,你永远是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