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确诊病例持续零新增 许多市民已迫不及待外出撒欢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人员出行变得频繁,大街小巷、商场超市人流量逐渐增大。多数市民外出能够做到戴口罩、不扎堆;多数营业场所仍然坚持量体温、勤消毒,各种防控举措只紧不松。但也有部分市民随着首批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开放,开始放飞自我,不戴口罩沐浴春光、呼朋唤友聚集热聊。

市民排队取餐,多人未戴口罩 ■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木凡/摄

老人拿下口罩向翠湖内擤鼻涕 全媒体记者 孟祝斌/摄

游园赏景

西华公园:遇游客极端不配合 会报警处理

11日下午3点,昆明的好天气吸引了4000余名游客前来西华公园踏青。在公园的大草坪上,有闲坐聊天的,也有带着帐篷前来休息的。但不少人都已经摘下口罩“放飞自我”了。在公园内走一圈,不戴口罩的情况并不少见。虽然不断有园方巡逻人员提醒,但在草坪上和长廊的休息区,仍有人摘下口罩聊天、拍照、赏花。

“来到公园之后,觉得空气真的很清新,就很想摘下口罩呼吸一下。而且我看了下我和周围人的距离也有1米了,所以觉得没什么问题。”一名游客说。

而在一旁,为了录下自己的舞蹈视频,有3名女子脱下口罩翩翩起舞。在公园方工作人员提醒后,3名女子仍然坚持称自己只是取下口罩一小会儿。“就是想录个视频才取下来的,之前一直戴着的。”

西华公园副主任褚波介绍,自公园恢复开园以来,游客量持续增长,除周二因为天气原因游客较少外,每天入园游客数量都有4000多人次。其中,不乏不遵守游园规定、脱下口罩撒欢的游客。

“现在戴着口罩拍照也很美,而且多有特殊时期的纪念意义呀。”在西华公园里,见到不戴口罩拍照的游客时,工作人员如是说道。

“能够理解大家爱美、放松的心情,我们也希望能够快点脱下口罩,所以劝导时也尽量通过温和的方式来进行。当然针对一些拒不配合的游客,我们此前也向派出所报备过相关情况,遇到极端的例子也会采用报警的方式来处理。”褚波介绍。

郊野公园:不戴口罩的现象较为常见

郊野公园副主任张超介绍,在郊野公园,不戴口罩的现象较常见,每天郊野公园要出动近30人的巡逻队伍开展劝导工作。“一般来说,在赏花拍照和可以休息的区域不戴口罩的情况比较常见,经劝导之后大部分人会戴上,但巡逻队员一走,他们又把口罩取了下来。”对此,园方也向很多游客了解了他们摘口罩的想法。“一部分人是拍照后取下就忘了再戴上,但有一部分人是觉得公园是开阔地,认为很安全就放松了警惕。”张超说。

“虽然公园相对来说比较空旷,但实际上园区内的景点和休息区人还是很多的,而且你无法确定在你身边的游客接触过什么人,我们建议游客游园时戴好口罩,不要降低警惕性,这既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张超建议。

昙华寺:戴口罩情况也还好 周末不扎堆就更好

昙华寺公园副书记陆雅媛介绍,恢复开园以来,昙华寺公园日均接待游客4000人次左右,仅有十几人不戴口罩,经过劝导后也能听从安排。“由于我们公园本身占地面积不是很大,所以大多数景点都有游客的身影,彼此之间也会保持基本的警惕性,戴口罩的情况比较良好。”陆雅媛说。

此外,几家公园都建议游客在有游玩计划时要及时关注各家公园的人流消息,因为如果周末扎堆游园,不论从安全性还是趣味性来说都会打折扣。“我们周末计划安排70余名工作人员开展值守,但是还是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周末扎堆前来。”陆雅媛说。

眠山森林公园:10多位老人组牌局 竟有人不戴口罩

在眠山森林公园内,虽然大部分人都戴着口罩,但仍有部分市民没有戴。在公园的一处石凳上,甚至有10多位老人组起了牌局,其中还有人未戴口罩。

一旁的凉亭里,以家庭为单位聚集的游客也已摘掉口罩,在他们看来,公园并不是游人聚集的地方,不必戴口罩。

海埂大坝:市民随意摘下口罩观鸥

大坝上不少市民为了拍照摘下了口罩 全媒体记者 杨文爽/摄

在海埂大坝,很多市民抓紧最后的时间和海鸥告别。现场,滇维安保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值勤开展劝导工作。“请各位游客戴好口罩。”有声喇叭也在不断播放着提醒市民戴好口罩的温馨提示。“您好,请您戴上口罩。”但尽管有喇叭提醒,海埂大坝上还是可以看到有少部分市民没有佩戴口罩,或者在拍照时摘下口罩。

“大坝上每天不戴口罩的市民还是比较多的,只要发现没戴口罩的市民,我们会进行提醒,在海埂大坝上是不允许摘口罩的。”一名安保人员说。

昆明滇维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颜锦贤介绍,海埂大坝对外开放至今,周一至周五人流量有1万人次左右,周末人流量达2万—3万人次左右。在大坝上的安保人员工作日每天有35人,周末人流量增加,安保人员也增加到60—70人。“工作人员在现场首先是维持秩序,提醒市民不要扎堆,其次是发现没有戴口罩的市民,不论是吃东西,还是拍照摘口罩都会提醒他们重新戴好口罩。”颜锦贤表示,希望市民到海埂大坝观鸥时,不要随意摘下口罩。

买菜购物

商场:市民自觉佩戴口罩 商场严格消毒

大人注意防护,孩子更要小心 全媒体记者 木凡/摄

与沿街小店、游园相比,商场的口罩佩戴情况要好许多。3月12日,在金鹰购物广场内,虽是上午,但已有不少市民在逛商场购物。要进入商场,必须经过扫码登记和体温测量、且必须戴口罩。商场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也都比较强。柏联百盛的工作人员介绍,衣服和鞋子在消费者试穿后,都会马上对试衣间进行消毒,彩妆区域内如口红一类需要摘下口罩试用的产品,目前均不允许试用试色。

在同德昆明广场,设置的阳光食堂为需要吃饭但没有地方堂食的市民提供了便利。正在吃饭的陈丽华说,她在商场里工作,因为没有准备午饭只能点外卖,阳光食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餐饮区域。要进入阳光共享食堂,市民需要扫码、测量体温,在顾客用餐完毕后,保洁员也会收拾好桌椅并消毒。

在西南百盛超市内,顾客虽然很多,但绝大部分人都自觉佩戴了口罩。部分市民表示,不佩戴口罩并不是因为安全意识淡薄,而是“不舍得”过度使用口罩。“我的口罩已经用了五六天了,也不知道该去哪里买,在路上走着的时候就不戴了,怕用坏了,到了超市没有口罩超市不让进,所以我到门口才把口罩拿出来戴上。”陈先生说。

农贸市场:商贩不戴口罩遭市民嫌弃

没有戴口罩的商贩 全媒体记者 木凡/摄

农贸市场是大部分市民必去之地。在西山区和平农贸市场,进入市场需要测量体温、扫码、佩戴口罩。虽然市场方有明确的管理规定,但市场里不少商户都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口罩。“现在疫情缓解,天气又热,一直戴着口罩很难受,所以偶尔拉下来喘喘气。”一名水果摊贩表示。

前来买菜的刘先生觉得商户不戴口罩的行为很不妥。“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菜市场人流量大,商户整天待在市场里,一天要接触许多人,更应该严格佩戴口罩,”刘先生说,他见到不戴口罩的人都会绕过,而且不会到不戴口罩的商贩摊点处买东西。

篆新农贸市场,女子摘下口罩边吃边走 全媒体记者 孟祝斌/摄

在篆新农贸市场,卖花椒鸡的商户门前有市民正在排长队等待购买。其中有一名顾客没有戴口罩,但与他一起排队的市民未能提醒他。

“虽然心里觉得不舒服,但没必要去说,我们自己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就行了。”市民李女士说。

一旁的王女士则表示对此有些担心。“不戴口罩,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对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任。”

篆新农贸市场张经理介绍,疫情期间,市场内每天都有6名工作人员巡逻,发现有市民不佩戴口罩的情况,会劝说其戴好口罩,拒不佩戴的则劝离市场。“对于不佩戴口罩的商户,我们发现一次会先进行口头教育,第二次书面通知,第三次就要请商户关门整改了。”

街头巷尾:不戴口罩抽烟、聚集聊天现象很普遍

在大观河边扎堆的市民 全媒体记者 李锐/摄

12日上午8点,在西城时代广场上,许多市民已经开始不戴口罩进行晨练运动。“疫情期间一直待在家里,现在(确诊病例)昆明不是没有了嘛,就出来锻炼身体了。”一市民说。

昨日上午9点,天气晴朗,大观河沿岸春意盎然,不少市民沿河赏景。但一些市民已经摘下口罩,放飞自我了。沿途的公交车站、餐饮店门口,不少市民都没有佩戴口罩。一些中老年人甚至已经聚集在一起聊天,他们中有的人摘下口罩一边吸烟,一边与旁边的人聊天。

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O医院公交车站附近,20分钟内往来此地的市民约有数百人,拿掉口罩聊天或吃东西的市民有近30人。

公交站台前两名未戴口罩的小伙 全媒体记者 木凡/摄

市民刘先生家住白马小区,早上都会到大观河沿岸晨练。“以前早上晨练完了就会在河边休息,现在晨练完就直接回家了。主要是因为总有一些人不戴口罩在那里聊天,我们普通市民也不好劝阻。”刘先生认为,大家憋久了想要外出聊天可以理解,但现在仍在疫情期间,还是应该注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