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重返大地 重回时间

一次别离,更多团聚
也许,这称得上是最愉快的别离。
多少日夜,患者、医者携手前行,一起与时间赛跑,共同与病魔较量,他们是勇者。此时此刻,捧起鲜花,竖起拇指,他们是胜者。
图片
2月10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隔离病区两位女患者康复出院。周家山摄/光明图片
遭受病痛的患者,告别病毒,告别病床,迎接日常却全新的生活。满身疲惫的医护人员,远离父母子女,集结武汉,为的不就是此刻与治愈者的别离吗?
从最初的一两人、三五人,到后来的十几人、几十人、上百人集体出院……目前,全国累计治愈出院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6万例。无论是年近百岁的长者,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孩,此处一次别离,彼处就有一个家庭团聚。
每一次别离,都让人满心欢喜——欢喜的,不仅是医护人员、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还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也有每个闭门在家的普通人。这是一场我们共同经历的战役,每一次别离,都是一次胜利。这胜利,属于每一个人。
图片
3月2日,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云南医疗支援队与即将出院的小患者合影留念。刘朱摄/光明图片
这样的别离,虽然是愉快的,但也留下了许多思念。病毒袭来,患者、医者日夜相伴,他们是“生死之交”。防护服、口罩、护目镜,阻隔了病毒,但没有阻隔亲切的问候,没有阻隔温暖的目光。与君新相知,转而道别离。互道一声珍重,今后天各一方,或许难再相见。
一次次别离,将汇总成最后的胜利。到那时,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无需口罩,畅快呼吸,纵情歌唱,欢快起舞。别离,让生活逐渐回到本来的样子。漫漫人生路上的这次偶遇,这些共同经历的日子,将成为全体国人难忘的记忆,也必将成为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
(本报记者杜羽)
每一粒种子都孕育未来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当凛冽刺骨的霜风化作吹面不寒的和风,当晶莹剔透的雪花化为润物无声的细雨,当沉寂冷清的田地变成人影忙碌的绿野,春天轻轻悄悄地开始了。
图片
3月10日,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街道,村民在翻耕农田。邱洪斌摄/光明图片
惊蛰已过,万物复苏,处处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蛙鸣虫啾,鱼跃鸟舞,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能量;土地浸润,溪水叮咚,提醒着乡村人们要到田间耕作了。
田陌机声隆,人勤春来早。在贵州,农户们在宽阔的坝子里施肥点种;在湖北,线上联产联销、订货、无接触配送等“云服务”,让农民们足不出户放心购种;在河南,种粮大户加紧进行麦田除草、施肥、灌溉;在三江平原,备耕的人们正忙着清积雪、扣大棚……脚下肥沃的土地、身旁芬芳的气息都在诉说,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已然来临。
图片
3月11日,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陇田村种粮大户正在操作农机翻耕土地。李桂东摄/光明图片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春耕备耕意义非凡。既要抓好防控疫情,又要做好春耕生产,各地全力以赴。
每一个春天,都是生命全新的开始。犁头下,春芽破土而出,迎接春光。在春耕大忙的明媚时光里,所有生命傲然盛放。辛勤劳作的人们,迎着春日暖阳,心里充满了喜悦与力量。
每一个春天,都意味着新的起点。或挥别过往,从头再来;或精益求精,再攀高峰。科技春耕、绿色春耕,农忙时节到来,人们正向着更好的明天前进。
春天里,那一粒粒格外不同的种子,是未来、是希望!
(本报记者 李慧)
这声音如此平常,又如此亲切
机器开始运转,轮船开始轰鸣,犁耙耕耘大地,列车呼啸着穿过田野……这声音如此平常,又如此亲切。
从未如此期待走出家门,从未如此期待返回岗位。
图片
各地交通有序恢复,助力复工复产。3月1日,一列动车组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窑头镇八斗村飞驰。李小明摄/光明图片
黑龙江鹤岗的农民这样想如果早一点筹备春耕,今年的粮食就不用愁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广西柳州的工人这样想:幸好早一点走进车间,以前造汽车,现在做口罩。全中国每天的口罩产量1亿多,有我们的一份贡献。
山东济南的老师这样想离高考不到100天了,学生们出不了门,这最后的冲刺不能落下。哪怕你们笑我美颜过了度,我也一样要把课讲好。
在中华大地上,更多人这样想医生护士在奋力拼搏,公安干警在一线守护,社区志愿者在恪尽职守,快递小哥也在努力奔跑,我也必须像他们一样,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图片
3月3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斯里兰卡的内燃动车组在山东青岛港装船发运。张进刚摄/光明图片
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从南国到北疆,从高楼到田间,从码头到车站,从车间到商店……渐渐热闹起来了。
放眼望去,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最优质的加工配套水平,还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巨大的消费市场……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当然,警报还没有完全解除,防控的警惕仍不能松懈。戴口罩、测体温,勤消毒、多洗手,错峰行……复工复产的良好运转,必须以精准防控为前提。因为我们要赢得的,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利。
南国的油菜花已经开了,北疆的冰雪也开始消融;大地复苏唤醒一切,窗外的虫鸟活动起来。
春天,必是复苏的季节!
(本报记者 邱玥)
重返大地 重回时间
3月10日,随着武昌方舱最后一批患者出舱,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这标志着,120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从诺亚之舟中登岸。
图片
3月12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东街保利茉莉公馆,松枫阁园林工人在移栽时令花卉,装点小区,美化环境。郑传海摄/光明图片
他们重新回到时间当中。
不灭的灯光照射成百上千张纵横成畦的床位,方舱曾被形容为“在时间之外”。现在大门打开、春光流入,经历生死的人们重新回到流动的世界。
谈起出舱后的愿望,有人说是“回家”,有人说是“献血”,有人说是“上班”,有人说是“赏樱”,有人说是“看看医生的脸”。什么都好,反正钟表再次转动、历史并未切断,反正一切都能接续、一切都在向前。
他们重新回到世界当中。
可以想见,武昌方舱医院,再次变回“洪山体育馆”;江汉方舱医院,再次变回“国际会展中心”。它们,将重回城市的街市,重回建筑、地标、景点的角色;而他们,将重回城市的人海,重回丈夫、母亲、恋人、同事的身份。
只是,他们与方舱相关的共同的身份,不仅仅将永远留存在每个人的回忆中,不仅仅牵连着个体与个体间的缘分,也会沉淀为一个历史的口令,带人们进入这个城市的方志、这个社会的历史。
图片
3月11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王家湾村,村民在通村道路旁植树。曹忠宏摄/光明图片
当然,将重回时间与大地的,不是只有方舱。
方舱,是“战时”武汉的缩影;方舱中的医护,是所有白衣执甲者的象征;走进方舱又顽强走出方舱的人们,就在“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中。就在方舱医院全部休舱的同一时间,数据告诉人们,湖北除武汉以外连续多天新增确诊病例为0,而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降低到了个位数。
方舱重回时间,我们期待,武汉也将重回屈原留诗、孙权筑城、岳飞屯兵的武汉。方舱重返大地,我们期待,江城也将重返两江联袂、三镇鼎立、九省通衢的江城。
(本报记者 刘文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3日)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