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上色!《归德府志》《商丘县志》中各县地图彩色版!

关注商丘城市建设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中,有3个版本的《归德府志》,3个版本的《商丘县志》。

《归德府志》为清順治17年[1660]、清乾隆19年[1754]、清光绪19年[1893],第一个的地图和后两个的地图不同。

《商丘县志》为康熙44年[1705]、清光绪11年[1885]、民国21年[1932],三个地图都相同。

本文截取的地图为清光绪19年[1893]的《归德府志》、民国21年[1932]的《商丘县志》。这两个中的地图比较清晰。

方志中的整张地图没有印刷在同一页,而是分页印刷的。这导致整张地图是由左右两张图拼接而成的,由于地图画的比较抽象,比例不统一,导致拼接的时候,左右地图不能完整重合,只能使用工具扭曲变形,才使左右地图稍微重合。

▼《商丘县志》县境图

以前的商丘县是个大县,现在的虞城南部大部分含马牧集都属于商丘县,城池东北有万寿亭,地图的右下方柳林集和谷熟集之间,标注有伊尹墓和古亳城(商汤开国之都)。

▼《商丘县志》城图

主要建筑有归德府衙、商丘县衙、察院、参将府、府城隍庙、县城隍庙、府学、县学、范公书院等。

▼《商丘县志》县治图

中轴建筑有仪门、戒石、县堂,两侧有厢房、库房等,四周有县丞宅、主薄宅、典史宅、关帝庙等。

▼《商丘县志》学宫图

左侧是县儒学,有明伦堂、文昌阁,右侧是县文庙,有先师庙。此处跟现存的府文庙不是一个地方。

▼《商丘县志》黄河图

地图显示为商丘县北部区域,上面的小坝集是现在的谢集,丁家道口是现在的双八,朱孙集是现在的道北。

▼《商丘县志》新河图

地图显示为商丘县南部区域,城池南关旁边有幸山堂,应该是宋高宗赵构举行登基大典即位的地方。

▼《归德府志》归德府总图

归德府下辖商丘县、考城县、睢州、宁陵县、柘城县、鹿邑县、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县。

▼《归德府志》归德府城池图

城池内建筑描述和《商丘县志》大致一样,西门外有五老祠、八蜡庙、华佗庙,北门外有中五台、佳善寺,东门外有万寿亭、峨眉台,南门外有兴隆寺、祖师庙、忠烈祠。

▼《归德府志》商丘县境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城池西南有阏伯台,毛堌堆旁边有微子墓。

▼《归德府志》宁陵县城池图

宁陵县衙位于清忠街北侧,特别的建筑是东南侧的钟楼、奎星楼。

▼《归德府志》宁陵县境图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城池东南有钖庆庵、赵玉寺,西南有黄岗寺。

▼《归德府志》夏邑县城池图

夏邑县衙位于北门附近,旁边有元帝庙、城隍庙,东门附近有儒学、文庙。

▼《归德府志》夏邑县境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巴清河,古称巴河,明嘉靖年间又称黄河。巴清河南河堤也称沈堤。

▼《归德府志》永城县城池图

永城县衙位于东西大街中间位置,南门附近有关帝庙、火神庙、四真祠、儒学、文庙。

▼《归德府志》永城县境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城池北边有芒砀山,保安山。城池西边有个小城顺河集。

▼《归德府志》虞城县城池图

虞城县衙位于城中心东侧,此城为现今利民镇,城门街道比较有特色,不是直通城中心,而是隔了一道街。

▼《归德府志》虞城县境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城池西侧有商均墓。据专家考证,从上古时期真正传承下来的帝王之墓在中国极其少见,商均墓为其一。而商均墓的存在也有力地证明了商部落早期活动在商丘一带。

▼《归德府志》睢州县城池图

睢州州衙位于城中心东侧,特别建筑是锦襄书院、驼岗、袁山、火星阁、鼓楼、登楼。

▼《归德府志》睢州四境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城池西边有筐城,又名承匡城,后以此地“卑湿”,乃徙县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废弃。

▼《归德府志》柘城县城池图

柘城县衙位于城中心部分,东门有文庙、儒学,南门有城隍庙。

▼《归德府志》柘城县境

地图方向为上南下北,城池东北方向有朱襄氏墓,即是炎帝朱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