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姐收留60岁流浪老太“等疫情结束她不愿意走,我就为她养老送终”

3月12日一大早,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新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宋敏又比平时早起了半个小时,熬好白粥,弄一碟清淡的小菜,这才轻轻敲开另一间卧室的门,“姨,起床吃早餐了,今天是你爱吃的白粥。”宋敏说着,将白粥端到老太太面前,看着她一口一口吃下,方才放心地离开了家。

老太太60多岁的样子,与宋敏并无血缘关系,在呼和温都尔镇已经流浪了五六年了,此前一直宿在附近小区的楼道里。宋敏此前也曾多次为老人寻亲,始终无人“认领”。后来又联系镇政府民政办,把她送到福利院,可是老人呆不惯,没住两天就偷跑了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乌拉特后旗全城戒严,居民足不出户,小区门口24小时有人巡查、值班、测体温,这位流浪老人一时没有了着落。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街上巡查的宋敏看到老人大冷天蜷缩在街头,心里很不是滋味,便联系分管民政的副镇长,为老人临时找了一间房子安置,生起了火炉,又送来了新棉被褥,还安排了志愿者专门看护着老人,保障她的一日三餐。可是一到晚上志愿者回家后,她就又偷偷地翻墙跑了出去,第二天志愿者又去街上把她再寻回来。

2月14日,宋敏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为老人安置的房子看望她,走进院子,看到门敞开着,瘦骨嶙峋的老人蜷缩成一团,坐在火炉旁瑟瑟发抖,鼻子上还挂着清鼻涕,双手全是炭灰,黑乎乎的。宋敏用手探了探炉子的温度,一片冰凉,打开炉盖发现,火已经灭了。老人这才用细碎的声音说:“不会弄火盆。”

看着老人的样子,宋敏当即眼泪就下来了,“你要实在不愿意在这儿住,就跟我回家吧。”就这样,宋敏把流浪老人带回了家。彼时,家中的丈夫和孩子都还在婆婆家居住,并不知道家里多了一位不速之客。“你怎么这么傻。”“她可是流浪老人,谁知道身上有没有病,精神正不正常”……尽管周围一片质疑声,宋敏还是连夜给老人在家里腾出一间屋子,铺上崭新的床褥和被子,又给老人洗了澡,安顿她睡下,这才把接老人回家的事告诉了父母。宋敏的父母也都是老党员,母亲在社区基层工作了一辈子,老人在电话那端沉默了几秒钟,说:“敏儿,你做得对,我们支持你,既然接回家,就要照顾好她,别让她生病了。自己上班也要注意防护。”

宋敏随后又给丈夫打了一个电话,“你怎么把她接回来了,万一……”还不等丈夫说完,宋敏就打断了他的话,“我爸妈已经同意了。”丈夫顿了顿,也就没再说什么。宋敏知道,丈夫是在担心她,但既然做了这个选择,就一定要照顾好这位老人,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位流浪老人究竟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家人在哪儿?宋敏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只要问起老人的身世,她就闭口不谈,把头扭了过去,兴许是有伤心的事吧。不过听口音不像本地人,称炉子为‘火盆子’,咸菜为‘菜疙瘩’。平日里爱抽烟,两天一盒。”宋敏告诉记者,不同于其他流浪老人,老太太很注意自己的的外在形象,每天把自己捯饬地整整齐齐,头上扎个麻花辫,喜欢穿蓝色的衣服。老人进门第一天,宋敏把老人随身携带的包裹中的衣服都洗了一遍,“那些衣服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粗布蓝,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剪裁的小圆领,有的地方即使有补丁,针脚看着也很细密,有的补丁还特意绣出树叶的形状。我想她年轻时候针线活一定做得很好。”

阳台上晾晒着宋敏为老人洗的衣服

与老人相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为老人洗澡、剪指甲,照顾一日三餐,事无巨细,宋敏从不假手于人。在宋敏的心中,她早已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她像个老小孩,和我过世的奶奶一样,每次看到她,我总会想起我的奶奶。”宋敏说,老人不善言辞,吃过饭就一个人坐在床上发呆,经常是她说十句,对方只回应一句。即便如此,宋敏依旧每天主动找老人聊天,有时候会把一束新鲜的花插在瓶子里,放在窗台上,“姨,你看这束花好不好看?”知道老人偏爱蓝色,宋敏就把她平日里都舍不得用的蓝围巾放在老人面前,“这个送给你了。”说着还喜滋滋地拿来镜子让老人照。

说起今后的打算,宋敏告诉记者:“等疫情结束,我会联系民政部门为老人安置一个家,如果她不愿意走,那我就为她养老送终。”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暖城》以正能量、暖新闻为主旋律,与全国10家媒体深度合作、联合出品。聚焦向善的力量,传递社会大爱,点亮城市至暖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