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亲历韩国抗疫:疫情通报详细透明 借鉴中国方舱理念

韩国首尔国会议事堂前,警察戴口罩巡逻。(黄菲 摄)

本文系海外网与腾讯新闻联合出品

海外网3月20日|华人战疫故事】“我非常安心,感觉韩国政府疫情防控的大方向是对的”,黄菲说道。她是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的华人教授,在韩国生活已有16个年头。

截至3月20日零时,韩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8652例。与前一天相比新增87例。近5天以来,韩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基本保持在100以内,仅19日一天例外,这与之前每日动辄新增三四百例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除了数字日趋下降,韩国政府对疫情的防控举措也令人安心。黄菲说,最近新增患者,多半集中在一些疗养院,有源头可寻,可控制。“韩国政府集中查完新天地教徒后,开始排查高发群体。疗养院感染事件,就是在这次排查中发现的。政府通过大量检测、及时检测、快速检测,可以保障这类聚集性案例,在发现后及时确诊、及时隔离,所以我不担心。”

首尔汉江边,一市民戴口罩运动。(黄菲 摄)

防护意识强 不戴口罩上街是异类

春节后,黄菲一直宅在家里办公,用网络和电话开会。眼下,她所在的小区,虽然没有被封,出入也无需检测体温,但明显加大了对外来人员的盘问;电梯里,摆着消毒剂,供居民使用;送快递的小哥,戴上了口罩和手套,把货放在家门口就走,不再与顾客碰面。

这礼拜,黄菲出了趟门,发现街头戴口罩的人更多了。“1个月前,首尔还只有一半人戴口罩。那会儿大邱疫情刚爆发,首尔人觉得离自己还远。上周,99%的人戴了口罩。而现在,不戴口罩的人是异类。”

“疫情形势急剧恶化后,韩国全民防护意识大为提升,民众主动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减少社交。”黄菲介绍,目前首尔市属公园、博物馆已悉数关门。多个地铁站开始检测体温。企业纷纷选择远程办公。江南繁华地段的店面仍在营业,但难觅顾客身影。电影院不上新片,变得冷冷清清。

韩国一处农贸市场,顾客稀少。(黄菲 摄)

信息透明 疫情通报及时详细

“新天地疫情爆发前,当韩国只有30余例患者时,媒体便对新冠病毒开始滚动报道,基本上每个时段都在报道这件事情”,黄菲回忆道,她认为,这种“轰炸式”的信息灌输,培养了全民的防范意识。

令黄菲印象深刻的,是韩国政府详细公开了前几例患者的全部行动路线。“去了哪家酒店哪个超市,非常透明,到现在每个确诊患者的路线也是如此。我好像在全世界没有看到比韩国更详细的路径公开。”

黄菲说,尽管后来因为有侵犯隐私的争议,韩国政府做了改善,只公布患者确诊前2天的路线。但这还是大大提升了民众对政府控制传染源的信心,减轻了恐慌。“举个例子,我旁边小区有位确诊患者,查一下路线,就知道他出门多少时间、是否做了自我防护、利用过哪些交通工具,这样我就不担心了,虽然住得近,但彼此路线不重复,不会被感染。”

她还提到,当自己来到首尔其他行政区时,只要手机开启GPS,便会收到政府推送的疫情动态短信,里面记录了确诊患者在该区的活动路线,“及时透明”。

韩国大邱生活治疗中心内景(韩联社)

借鉴经验 韩版“方舱医院”救急

2月27日,韩国单日激增505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766例。其中,仅大邱就有1132名患者。与暴增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仅有1027张、大邱仅54张负压床位的严峻现实。一时间,曾引发韩媒广泛报道的中国“方舱医院”,成为韩国舆论与专家热议的解决方案。

经过舆论的广泛论证,3月1日,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发布新版治疗管理方案,规定病情较重者入住负压病房或国家定点医院,轻症患者安排到医院外的“生活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生活治疗中心也配有医疗人员,根据医疗人员的判断,轻症患者可随时转入医院接受治疗。

“这实际上完全借鉴了中国‘方舱医院’的理念。”黄菲介绍,韩国政府在疫情严重的多个地区,征用了公务员研修院和企业研修院建设韩版“方舱医院”,而且创新升级为一人一室,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解决了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

黄菲感慨地说,这次不仅是韩国政府积极抗疫给力,来自韩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可圈可点的。“难得有这样一个公共卫生事件让韩国人再次团结起来共同抗疫,可以说这次防疫过程中还是有不少温暖感人的事情。”(海外网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