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排污!东莞虎门电镀“老基地”迎来生产新气象

3月17日,记者来到东莞市虎门镇电镀印染专业基地。该基地在去年4月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时被要求整改,目前基地内部环境整洁,工厂生产秩序井然,企业复工复产良好。
图片
“一进三出”,严管企业排污
“看,这是企业统一进水管,这些是企业生产废水出水管。”虎门镇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指着厂区门外一根根塑料管告诉记者,“这个是生活污水排放口,这个是雨水排放口。”
为全面从严管控企业排污行为,在全面强化日常监管执法的基础上,当地在整改工作创新采取“一进三出”的监管方式,即每家企业统一进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雨水各只设一个出口,实现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雨水分流管控。
走进基地内一公司,掀开厂门口的排污管管盖之后记者看到每个排放口都安装了PH值、电导率监测设备、电动阀门、抽水泵等设备。工作人员介绍说,若监测水质异常则启动电动阀门,关闭排放口,并启动抽水泵将污水抽回企业综合废水池,作为生产性废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我们厂区红线内雨污分流管道建设一次性改造花了40万元,另外每年的污水处理费大概是70万元。”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企业生产必须把环保纳入成本,电镀企业要找个地方更不容易。现在可以放心安心生产。”
目前,基地B区内37家在产重污染企业(1家已搬迁)已全部完成涉水管道“一进三出”改造,实现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生产废水由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新建的截污管网输送到宁洲污水处理厂处理)。
另外,还要求基地B区红线范围内的38家非重污染企业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目前21家完成,14家正在施工,2家停产,1家已搬迁。同时,抓紧开展37家重污染企业的全过程智能监控建设,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杜绝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图片
有奖举报,深挖企业偷排
17日下午3点,东莞市及虎门镇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联合镇公安、市场监察等部门人员,联合执法,一举端掉一个藏在某山岭果园内的无牌无证电镀加工作坊。据虎门镇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将是该镇今年以来第3例根据线人举报的查实的违法案例。
“铁证如山,我们将对举报人员按规定给予不少于4万元的奖励。”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科工作人员介绍说。去年11月东莞在石马河流域创新试行最高奖励50万元的涉违法排放含磷工业废水有奖举报,政策试行1个月内,收到各类违法线索近600条,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累计核发奖金共1350万元。
从2020年1月1日起,东莞正式施行《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扩大举报范围,适当降低门槛,调整奖励额度,常态化施行线索溯源监管。截至3月12日,共受理有奖举报22宗,目前已查实14宗,其中根据首宗群众举报线索,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一举打掉了伪装成蔬菜配送中心的6家无牌电镀,刑拘10人。
图片
三项改革,提升执法水平
为全面推进环境执法工作,东莞市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水平。重点抓好三方面的改革:一是生态环境监管与行政处罚相分离,将行政处罚权上收市一级,统一行政处罚标准;将环境监管职责(含调查取证权)全面下放至镇一级,压实属地监管责任。二是调配市级现有编制人员下沉镇街,从市局抽调53名执法人员下沉至各镇街分局,切实增强一线监管执法力量。三是构建市—镇—村三级监管执法体系。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组建一支“专职+专业”的村级专管员。
东莞虎门电镀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起由附近电镀企业聚集发展而成,为东莞及周边城市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电镀服务贡献。虽然基地有统一的电镀废水处理中心,但由于早期基地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管网布局相对混乱以及部分企业守法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偷排隐患。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现场发现基地B区严重超标直排电镀废水污染环境问题。事件发生后,东莞高度重视,责成市生态环境局会同虎门镇开展整改工作。
“对违法排污特别是无证无牌企业、直排偷排行为的严厉打击,就是对其他企业守法经营的保护、支持和鼓励。”东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严厉执法,有助于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张子俊
【实习生】李华诗
【通讯员】黄慧诚
【作者】 张子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