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秦国作出巨大贡献,为什么反被秦人所杀?一段对话透露原因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由他主持的“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其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霸主。然而,商鞅虽然对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在秦国的结局却非常凄惨。他本人在被杀死后还遭车裂酷刑,他的家人也受其牵连全部被诛杀。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位对秦国有杰出贡献的人士,为什么商鞅最终反而会被秦人所杀呢?
图片
关于商鞅被杀的原因,一种比较笼统的解释是说他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了秦国贵族集团。所以在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靠山,秦国贵族们乘机群起而攻之,谋害了商鞅。然而,这种解释虽然不能说是错误,但也给人一种难以信服的感觉。毕竟商鞅在秦国掌握实权长达二十余年,除了贡献有目共睹之外,受他提拔的门生故吏也不在少数,何以会仅仅得罪了权贵就遭此厄运呢?事实上,商鞅之所以会落得个凄惨结局,主要原因还是他自己导致的。
在“商鞅变法”开始前,秦国存在着许多积弊难以解决。商鞅推行变法后,为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遂采取雷霆手段,用极严酷的方式惩治各种不法行为。有一次,商鞅亲临渭河边的刑场视察处决犯人,由于被斩首的人数太多,以至于渭河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图片
按理说,在变法初期面对内部重重阻力,采取严刑峻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待到事情出现一定成效后,再施以仁政,恩威并济,或许才能长治久安。可是商鞅却将一直坚持用严酷手段惩处任何违法行为,而且不允许变通,许多人仅因一点小错就被施以重刑,甚至遭受平白之冤的人也为数不少。这就导致商鞅不仅得罪了贵族集团,同时也让底层百姓对他又恨又怕。
除了执法尺度过严之外,“商鞅变法”还将人性压制到了极点。商鞅将国民任何多余的积累都称之为“毒”,“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他认为国家必须不断发动战争,一方面可以有效打击敌国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续消耗国民的力量,使国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力对统治者造成威胁。
此外,商鞅还主张通过不断的高压手段剥夺国民手中富余的财产,让国民不得不依附于国家。如果不这样做,将导致国民道德败坏和好逸恶劳的滋生。国家要想保持秩序和强大,国民就必须变得弱小。
图片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段商鞅遭受“清算”几个月前与一位叫赵良的下属的一段对话,对话内容就预示着商鞅最终的命运。
当时商鞅不无得意地询问赵良说道:“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高明?”
赵良:“我实话实说,您可否不怪罪于我。”
商鞅:“但说无妨。”
看到商鞅打保票后,赵良这才郑重其事地说道:“五羖大夫做国相六七年,秦国得以称霸一方。他为人随和,平日都是轻装简从出行,没有护卫和随从前呼后拥。五羖大夫去世后,举国上下为之痛哭流涕,可见秦人对他的爱戴。而今您在秦国已有二十余年,可自您掌权之后就压制贵族,迫害百姓,搞得秦国上下人心惶惶。您自己也不敢单独出行,每次身边都得跟着大批持矛挥戟的武士。《尚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您现在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了,一旦国君有个三长两短,秦国想要整死你的人还会少吗?”
赵良的这番话虽然不好听,但其实句句属实。不过商鞅本来是打算炫耀成就的,结果却反遭一顿数落,心里很不痛快。只是有言在先,不便发作,所以就把赵良打发走了。
图片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还没等秦孝公的后事安排妥当,曾被商鞅下令割去鼻子的公子虔(秦孝公长兄)就联合一批贵族告商鞅十条大罪。刚继位的秦惠文王也早就对商鞅非常痛恨了,于是就将其诛杀并施以车裂酷刑。当初赵良的一番劝诫商鞅如果能稍微听进去一点,结局也未必会如此凄惨。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商鞅虽为秦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处世过于刻薄,一心只想着压制人性为我所用。这才导致秦人抛开了他的功,深恶他的过。
值得一提,商鞅死后,秦国依然继续贯彻“商鞅变法”。结果愈发强大的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然而由于秦朝执法尺度过于严酷,最终导致民心尽失。在统一天下仅十四年后,秦朝就被风起云涌的反秦大军给推翻了。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