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加剧,不撤侨的话,我们还能为海外华人做什么?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关不羽

3月1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称,发现在境外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有旅行史入境人员6.7万余人次,乘国际航班入境人员日均2万人次。京沪各入境口岸人数激增引发了各界关注。

其中,海外归国人员的回流尤为引人关注。舆论争议分歧很大,有主张大规模撤侨的,也有主张彻底封锁入境的。非此即彼的二选一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选项,值得探讨。

撤侨不易,封锁不行

近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入境口岸人头攒动,一张张焦虑的面孔之下是惊魂未定的心。

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闻事件,极少数归国避疫者没感染疫情却染上了“公主病”,不配合国内防疫政策的言行惹了众怒。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来自美国的黎某刻意隐瞒病情,涉嫌刑事犯罪,性质极为恶劣。“澳籍跑步女”令人厌恶的蛮横嘴脸,也遭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批评,不仅被公司“闪辞”,还将被迫离境。

▲“澳籍女子”到中国后,不戴口罩出门跑步

另一方面,海外归国的留学生也遇到了不合规、不合理的阻拦。杭州某小区,一16岁美国女留学生回杭州,按照政府规定应属居家隔离的未成年人,却被小区保安阻止,引发了争执。

尽管这些具体事件都迅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是海外人员回流引发的社会矛盾不会就此结束。

从性质看,即便按照防疫形势需要“封国”,可以合法合理地阻止外籍人士入境,也不能对中国籍的留学生等海外公民弃之不顾。因此,有人提出了大规模撤侨的主张,并非没有道理。

此前我国也有多次撤侨的经验,可是这次情况大有不同。我们面临的不是局部地区的天灾人祸,而是全球瘟疫爆发的特殊情况,撤侨规模超过了现实的承载能力。

▲海外回国华人在机场进行检查

中国海外公民的确切数量没有公开的统计数量,有人估算海外华人在达到2000万~3000万,其中保留中国国籍的至少是数百万。即便是海外公民总人数10%、20%的撤侨工作,也是一个数万人到十几万人的巨大工程。

这样全球撤侨在历史上也没有有先例可循,更何况在疫情集中爆发、各国形势紧张的当下也很难实施。如此大规模撤侨,真的很难。

但是,封更不可行。中国公民有权归国,不能因为国内防控形势需要而剥夺公民的合法权利,于情于理都不存在弃之不顾的选择。

第三种选择:帮助海外公民就地防疫

既然撤很难,弃之不顾根本不可考虑,那么就要因势利导,寻找其他选择方案。

对海外留学生而言,“回还是不回”也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一位用28小时从意大利辗转回国的留学生说,回家的理由是“在意大利一个人居住,怕万一感染了疫病,死在家里,无人知道”。小小年纪孤独地面对生死危机,确实让人心疼。可是,28小时的长途奔波,既是心理上的煎熬,也承受了巨大的风险,让人感到后怕。

在留学生的纠结心态方面,张文宏医生又出金句,他说留学生肯定觉得“不回来感到不安全,回来又觉得没意思”,非常准确。

▲张文宏医生

回家的路也不安全。辗转奔波避免不了人群聚集的风险,进了国门还有数小时的检疫等待,一路走来感染风险很难控制。

风险大,归国的经济成本也很高。由于各国的疫情防控升级,国际航空体系陷入了混乱瘫痪。大量航线停飞、取消,本来有直达航班旅的,现在需要转机。遭遇航班延误或取消的,要不断改签,归国的路费成本大大提高。数万元是“起步价”,花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路费的大有人在。

归国之路既昂贵,风险又高,如果有其他的选择,我国海外公民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下,中国政府若能及时有力地给予海外侨胞帮助,引导他们在所在国安全度过疫情,可以大幅减少撤侨的规模。

那么,帮助海外留学生、海外中国公民就地防疫是否可行能?从组织能力、费用成本的理论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政府+企业,联手保护海外公民

中国政府有庞大、健全的外交体系,有海外护侨的经验。加之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便捷,国内还可以给予很多远程支援,相信我们的外交部门有能力承担帮助海外侨胞就地抗疫的组织工作。

海外还有大量中国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她们的商业合作伙伴,华商更是遍布全球。在这个非常时期,这些商业机构大都处于停摆状态。中国政府可以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让这些企业机构参与到协助海外侨胞就地抗疫的具体服务保障工作。这样既能帮助海外侨胞渡过难关,也是对受疫情冲击的海外中资企业、华商的扶持。

▲疫情暴发初期,海外华人积极买口罩运回国内

为了提高效率,购买服务的范围也可以扩大到当地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无论是场地租用、医疗服务、交通运输,商业体系都是现成的。

通过上述分析,由中国政府牵头组织、鼓励企业参与,引导和帮助海外侨胞就地抗疫是可行的。

至于相关费用支出,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方案解决。全球疫情冲击造成了政府财政压力陡升有目共睹,相信中国大众和海外侨胞能够理解并接受合理的费用分担方案。

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大量人员回流同样会产生不菲的财政支出,更不用说大规模撤侨的成本高昂。回流人员造成的输入性风险更是很难用金钱衡量,宁可化解在前。即便从财政负担的角度考虑,及时投入资金帮助海外侨胞就地抗疫,与大规模撤侨、坐等回流人潮等措施相比,也是更好的选择。

▲全球疫情蔓延后,部分海外华人选择了回国

通过有力的帮助和支援,很多有条件的海外公民会自愿选择就地抗疫。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合理的标准安排撤侨计划,比如优先撤离未成年人、老年人,就有了操作可行性。

有序安排的撤侨能够降低撤离人员的感染风险和经济负担,也方便了后续的入境管理。较之现在的坐等回流人潮的方式,在各方面都要优化。

结语:我们没有放弃的选择

保护海外公民和侨民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公众舆论不能因个别海外归国人员的不良表现,而在舆论上对这一群体“污名化”。污名也好,歌颂也罢,政府的救助义务、公民归国的合法权利都不会被取消。

对身在海外的中国人,我们不可能排“外”,也不能“关门”。

如何化解海外侨胞疫情困境的操作方式可以讨论、各种方案可以选择,但是归根结底我们只有与海外侨胞共克时艰的唯一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