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名下沉干部和1.2万居民的故事

楚天都市报记者 周萍英 王永胜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黄鹂路社区,共有居民5260户、1.2万人口。12个小区中,不仅有武重明珠苑、钢院小区等老旧小区,还有东亭邮局宿舍那样连大门都没有的居民区,甚至还有位于洪山区与武昌区“插花地带”的正在拆迁中的小区。

2月3日起,社区里陆续出现了一些新面孔。省、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153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先后下沉到社区,成立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将党员干部组成若干党小组。这些党员干部都做了些什么?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一探究竟。

做志愿者巧遇同事

楚天都市雅园,是黄鹂路社区人口最多的小区。近日,取菜的、返汉的、收快递的,记者在该小区大门口发现,仅一个小时内就有十几人有序进出小区。

进出人数多,意味着工作量大,防控责任更大。在这里“战斗”的下沉党员干部感叹:“刚开始的时候,大白天一眼望去,看不到人看不到车,那种沉寂让人心酸。”现在的逐渐热闹就是武汉本该有的样子。

1800户居民,吃,成了最大难题。楚天都市雅园党小组明确分工,划分各自“责任田”,出入口值守、物资供应、药品跑腿……陈偲在小区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是志愿队队长。“特殊时期需要有人站出来。”身为党员的他,疫情刚发生时穿着雨衣就到社区报到了。

组织买菜,一周两次,一次300套。菜到了要分发,为减少感染几率,菜要搬到每栋楼附近。看着下沉干部和陈偲忙碌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到最后发展到每个单元都有两三人帮忙,行动不便高龄老人等都有了“党员亲戚”一对一照顾。团购品种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菜、药,到母婴用品甚至米粉热干面等更个性化需求。为让团购更透明,一个品种好几个平台和渠道,志愿者们都放到群里投票表决。

“在做志愿者过程中,竟然发现还有同单位的同事。”陈偲发现,志愿者中还有同在武汉国创资本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邓志国。“志愿活动培养出在原来单位没有的感情,我们约好疫情结束要好好喝两杯。”

雪天他们睡在门口帐篷里

摸排隔离李云柏18908…生活保障杨磊1897146…钢院小区的大门口,挂着一块醒目的志愿服务团队公示牌,居民所有需求都能一一找到人。李云柏来自省委办公厅。他是钢院小区值守同志中年龄最长的一位,年近六旬。军队转业干部的他,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小区老人多租户多成员复杂。24小时值守就要在门口搭帐篷。为解决帐篷照明问题,李云柏爬上了几米高的长梯子,登高作业,架设线路,将电源线接通到帐篷。有一次,社区送来爱心蔬菜,李云柏和另外两个志愿者迅速把蔬菜分门别类堆放得整整齐齐,小区居民有序领完之后,他又拿起扫帚把地上的残叶和泥土打扫得干干净净,引得小区居民连连称赞。

受他的影响,钢院小区下沉干部个个作风硬。省文旅厅陈曙光指着排班表告诉记者,全天分4班轮流值班。最难熬的是晚上11点到早上8点的班。尽管帐篷里有张行军床也不敢睡,怕有人溜出去。天寒地冻的时候也没法睡,冷!天暖和了又有蚊子。“下雪天的时候,有居民不忍心职守人员受冻,从自己家里提来了取暖气。”陈曙光指着床铺边上的小机器说。

小区有6名重点帮扶对象,由6名干部一对一包保。陈曙光帮扶的贾克力老人68岁,半身不遂,伴糖尿病,其爱人十几年肺气肿老病号,不能碰冷水,做饭困难。陈曙光每天一个电话问老人需要什么,缺什么送什么。记者采访时就看到刚买回的两包无蔗糖梳打饼干。“不光现在是我们的帮扶对象,疫情结束后我们要像亲戚一样走动。”他说。

三张A4纸拼出公示表

“春树里每天都有工作简报,社区还没要求成立党支部时他们已经拉起了党支部队伍,全社区第一家发出创建无疫情小区倡议书。工作做得最规范。”社区工作队负责人介绍。

“最规范小区”原来有个基层工作“老把式”。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全现在武昌区政协工作,她曾是某街道办书记。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陈建新为副书记,行政管理工作有一套。一到社区先稳“军心”。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大家迅速转换角色开展工作。迅速明确全体下沉党员工作职责,细化分工到岗到时段,将党员具体分工和排班表报社区备案。

第一时间掌握上情,积极与街道、社区沟通,学习贯彻上级关于防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每日在下沉社区党员工作群汇报当日工作简报;第一时间熟悉下情,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加小区拉网式“大排查”,掌握小区住户情况,摸清孤寡空巢老人情况,倾听居民实际需求。

用陈建新的话说,下沉干部联系起社区、党员、普通群众和物业。目的就一个:战胜疫情。“持续无确诊患者28天,持续无疑似患者28天。”在小区广场旁白板上,贴着一份创建无疫情小区倡议书和一张疫情公示表,疫情发生情况一目了然。据刘全介绍,因为没法到店打印,公示表是由3张A4纸拼凑出来打印的,白板是从党员自己家里搬来的。“很小的细节,为让群众安心。”她说。事实上,刘全的父亲在年前去世,她还没从悲伤中缓过劲来就投入到抗疫一线。

车尾厢盖拼起临时办公点

只有一栋楼,共46户,实际住户25户56人,却由13名下沉党员干部共同呵护。

东亭邮局宿舍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三无小区”,连大门都没有。居民全部是50岁以上人员,仅有一位网格员负责联络服务。从2月3日起,武汉市金融局党员干部就驻扎这里。没有大门,用自己的车先围起来;没有设施工作,就把两辆汽车后备厢当替板凳和书桌,完成值守登记、体温测量。

天公不作美下雨了,他们用雨伞和后备厢搭起一个小空间来挡雨,工作人员全身尽湿瑟瑟发抖还在工作,居民看了心疼,宿舍居民魏师傅把家里珍藏二十多年、其父母当年做生意的雨篷拿出来给值守干部门用。由于老古董雨篷多年不用,安装需要技巧,折腾半天,一二十根铁杆不知道怎么接,魏师傅让其年迈的母亲下楼指导,在群策群力下历时40多分钟才安装成功。虽然四面飘雨透风,好歹头上不湿了。

“魏师傅一家五口人,挤在不到7O平方米的房间,家境极为不好。他能拿出东西来帮我们,让我们也很感动。”组长严鹏说。当时中午吃盒饭没地方放,就在地上台阶坐着或汽车引擎盖上趴着吃,并采用轮换用餐方式保证不空岗;医疗防护资源不足,为了摸排“四类人员”,他们穿上雨衣、浴帽、塑料面罩,挨家挨户入户排查。“现在谁家什么情况,有几个孩子在哪里工作我们都摸得清清楚楚。”副组长马志方开玩笑说。

一位67岁的女士非要出去取钱,冲岗五六次。几经劝告没用,又不能强制把她捆回去。怎么办?该女士在前面走,工作人员就在后面跟。一边跟一边劝还一边报警说明情况,最后愣是跟了近两公里,最后又劝导她送回来。“如果没有下沉党员干部,仅凭我们社区16个工作人员,就连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都做不到。更不用说保障生活了。”黄鹂路社区书记张慧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