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肥城:千年文化滋养 书院众多, 肥桃香甜味美,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清水秀,桃木雕传承创新

CCTV-10
2020.3.28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山东卷 肥城篇
肥城篇 预告片
肥城地区是北接燕地,南连吴越的重要交通线,便捷的交通带动了肥城地区经济的发展。
陈侯壶,国家一级文物,1963年出土于肥城市。陈侯壶高51厘米,体量较大,在壶口内侧和壶盖外壁上铸有“陈侯作妫橹媵壶,其万年永宝用”的13字铭文。
图片
图片
2018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肥城市博物馆在肥城发掘出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晒书城遗址。这处文化遗存分属东周、汉、魏晋、金元等数个时期。
图片
东汉末年,泰山太守认为肥城就是肥子国旧地,“肥城”最终定名。
图片
千年文化滋养 书院众多
留传于肥城市陈留村的《左传精舍志》,被山东左史丘明世系宗亲会认为是目前丘(邱)氏家族在全国唯一最完整的谱系,记录着丘氏长支的世系。
图片
多位肥城县令在上任之初,都曾经重修左传精舍,续修《左传精舍志》。肥城人认为,最早记录这本家谱的是邱氏族裔的先祖——左丘明。
图片
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他所编著的《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图片
汉初,肥城置县伊始,县城中就兴建了用于祭奠左丘明的祠堂,“左传精舍”。唐代贞观年间以后,左丘明的牌位一直被设立在曲阜孔庙当中。
图片
据史料记载,肥城人自古广建书院。清光绪年间,肥城较大型的书院多达8座。
图片
陶山脚下的陶南别墅,是清末四大藏书楼之首海源阁的藏书之地。
图片
在肥城市政府的主持下,新的书院在白云山拔地而起,千年的文化底蕴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肥城人,挥毫泼墨,书写着家乡的文化延续。
图片
肥桃香甜味美 蜚声海外
图片
厨师将肥桃切片,猪肘煮至断生,切大片,与桃片间隔排在碗内,上笼蒸透取出扣入大盘内,原汤熬浓,浇在肘子上。出锅之时,肘子鲜香软糯,却并不油腻,这就是肥城特有的肥桃肘子。
图片
这张珍贵的肥城桃园的照片拍摄于1907年,当时的肥桃,不仅在国内闻名遐迩,而且已经蜚声海外。
图片
如今,在肥桃出产的地点肥城,这种独特的物产,也正带着传统文化的印记,开启城市发展的新篇。
图片
图片
现在的肥城,每年都举办规模盛大的桃花节,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来,带动了肥城特色旅游和绿色生态的发展。
图片
图片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山清水秀 焕发生机
距离翦云山以西大约20千米路程的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森林资源的更新换代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
牛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牛山林场,肩负着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的重任。
图片
2017年,当时的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肥城的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因地处国家生态的骨架,生态区位重要、水热条件好、生态资源增长潜力大等多种原因,成为第一批被选中进行精准提升的国家森林公园。
图片
牛山林场的科研团队通过测量计算,分批对树种进行更换,实现森林自我繁衍,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发展的目的。
图片
木雕技艺 传承创新
肥城桃木雕刻源于古代的“桃符”,明清时期进入鼎盛发展。肥城桃木质密细腻,木体清香,是桃木雕刻不可多得的优质原材料,在市政府的规划下,肥城桃木雕刻正在形成新的产业。
图片
王来新作为肥城桃木工艺雕刻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受政府邀请,展开了对于桃木雕刻的传承和创新工作。
图片
王来新在传统雕刻技术上大胆创新;原本简单雕刻的桃印、桃符,在他的刻刀下已经形成2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类。
图片
2006年,桃木雕刻民俗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有效保护这一非遗项目,肥城连续举办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弘扬桃木雕刻的工匠精神。
图片
如今,肥城已发展成为全国桃木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集散地。
图片
在政府的科学规划下,肥城呈现出“一环拥翠桃花源,两河汇流碧玉城”的意境。奔流不息的大汶河,灌溉出肥沃的汶阳田,也养育着延续千年的君子之邑。肥城,正在成为独具桃源风韵的山水园林。
图片
图片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肥城篇》
播出时间:3月28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陈皖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