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十万亿两年难破,交通银行能否守住第六大行?

总资产环比罕见下滑200亿元,背后是交行主动压缩了同业资金业务。面对总资产、净利润不断被同业赶超,往日身为第五大银行的交通银行其地位已被撼动,正努力谋求蜕变

文 | 《财经》记者 张威

编辑 | 袁满

在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百年历史的交通银行(以下简称“交行”),正在承受因自身转型带来的阵痛。

3月27日傍晚,交行披露年报显示,该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9.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3%,增速连年下滑,该指标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17.44%、7.56%、5.45%。

而早在2017年末,交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9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家国有大行在资产规模突破十万亿路上走得艰辛。

同一时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总资产达到22.77万亿元,同比增长7.06%;工商银行资产总额达30.1万亿元,同比增长8.7%。

数据背后,交行的第五大国有地位已经被撼动,去年年初正式加入国有大行行列的邮储银行,在去年一季度资产规模一举突破10万亿元,超越交行。

资产规模之外,交通银行的其他几项关键业绩指标也早已承压,2015年,招行的营业收入全面超越交行,2017年一季度,招行的净利润赶超交行。在总资产规模上,招行也在以年增近10%的速度快速成长。其年报显示,2019年末总资产达到7.42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95%。

对于交行未来的发展,该行董事长任德奇在3月27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交通银行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坚守建设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不动摇,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交行战略的内涵,即核心要义是创造更多价值,提升最好服务,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银行。

部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界人士表示,对于任德奇而言,交行未来发展如何,不仅仅要看接下来的战略,还要看原有的体制机制能否改变;对于交行的人来讲,一段时间以来,交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领导更换过于频繁。

总资产环比降200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交行2019年末资产总额达人民币9.91万亿元,虽然年度同比较去年增长3.93%,但环比三季度末却罕见下滑200亿元。

据《财经》记者了解,交行资产总额下降主要是因为该行压缩了同业资产规模,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收益的贷款资产中,2019年该行压缩低收益的同业资金超千亿元,同时,年末贷款余额环比三季度增加近千亿元。

2019年末,交行人民币贷款余额49259亿元,是交行五年来较高的一个水平,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说,“总资产增长相对平稳,重点在调整结构、优化供给。”

接近交行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同业资金下调说明交行是有意为之。“自从有了同业业务,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很快,但是从监管政策来看,监管并不希望银行靠同业业务发展扩大资产规模,这对交行是一个好的现象。”

一位经济学家向《财经》记者表示,资产总额季度减少200亿元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而且200亿元并非是一个很大的数据。但是作为国有大行,交行资产规模近年增速放缓值得关注。

交行资产总额波动下降的背后,反映其转型升级正在推进。一位交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交行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资产端注重内部结构调整,增加高收益贷款的同时,实现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第二,不追求资产规模的高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的招商银行,业绩好于交通银行也在情理之中,交通银行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而宏观经济一旦出现好转,未来交行的对公业务优势也会重新显现。

现实中,交通银行对公业务优势正在逐渐降低,零售业务的优势尚待确立,在经济难以预期见底的当下,交通银行的转型是一种必然。

郭莽介绍,2019年交行净利息收益率1.58%,同比提升7个基点(注:1个基点即万分之一),成为拉动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他也表示:“2020年银行的息差将承受压力”,主要是受MPA(宏观审慎评估)利率定价考核,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利率下行,以及疫情对贷款定价和资产质量影响的综合判断。

而受疫情影响,银行不良率面临反弹压力。交行执行董事、副行长侯维栋表示,2019年交行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47%,处于近年来的低点,但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资产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

力图改革破局

上述情况为交行接下来的转型之路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实中,近几年来,自从某些业绩指标被招商银行超越,在市场地位以及业务发展方面,交通银行一直试图破局,并曾寄希望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称:“混改”)来改变所处的尴尬局面。

2014年7月,交通银行在业内首个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2015 年6月,交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同意。

2016年,时任交行董事长牛锡明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交行作为第五大银行,要在用人上做出根本性改变有难度,因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但作为改革也需要有实质性进展。

“混改推进比较困难,与相关的机制体制有很大关系。”某交通银行人士提出,混改由牛锡明董事长在位时提初,交行也一直试图寻找新的改革窗口。

交行亦在加强部门改革,《财经》记者此前报道,2018年,交行分别成立公司、同业和零售三大业务板块,目的是希望板块内业务能够更好协同,提高业务效率。“板块改革是业务经营需要,业绩压力大,要奋力赶超。”交通银行某中层人士曾向《财经》记者坦言。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指出,交行拥有比较好的业务基础与风险、客户优势,当前,银行业已经走过规模扩张阶段,进入精耕细作新时期,管理能力对一家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随着任德奇从行长跃升为董事长,其权力范畴也从战略执行向战略制定延展。”上述交行人士指出,从一家董事长的角度来看,他会思考如何将银行做大做强,与此前行长将业务做好的职务定位截然不同。

在发布会上,任德奇再次指出持续深化改革,激发金融活力。以流程再造为重点,做强金融机构治理经营特色化发展的能力,提高全集团的战略协同力、响应力和执行力,将一个交行一个客户理念真正落地,转化为交行价值创造的能力。

上述分析师指出,交行定位财富管理银行,这个大方向没有问题,但是交行需要在操作层面和执行层面加强力度。交行最大的问题并非是被招行赶超,而是其如何提升自己,包括企业文化、执行力度以及对市场的把握和风险控制等。

部分接受采访的业界人士表示,对于任德奇而言,交行未来发展如何,不仅仅要看接下来的战略,还要看原有的体制机制能否改变;对于交行的人来讲,一段时间以来,交行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领导更换过于频繁。

掌舵人更迭过频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高层变动较为频繁,2018年2月,时任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不再任职交行,此前,牛执掌交行近五年时间,在之后的两年时间内,交行董事长、行长几经更迭。

当时接替牛锡明出任交行董事长一职的是时任行长彭纯,之后在该行行长空缺四个月后,2018年6月,任德奇从中国银行转战交通银行,任该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随着任德奇加入,交行“三长”曾一段时间补齐:董事长彭纯、行长任德奇、监事长宋曙光,不过这种局面仅维持到去年初。

2019年1月,交行原监事长宋曙光,调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同年4月,仅仅掌舵交行一年有余,彭纯再度回归中投公司,出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之后,交行“三长”中,董事长、监事长职位均为空缺,在这期间,任职行长不足一年、还在熟悉交行情况的任德奇,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直到去年12月,相关组织部门对任德奇本人考察之后,任德奇正式出任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

对于任德奇升任交通银行董事长,金融市场以及交行的人并未感到意外。“任行比较特殊,到达交行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他到交行不久就没有了董事长。”一位交行人士向《财经》记者感叹,作为一个暂时履行董事长职责的行长,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和直接当董事长还是很不一样的。

市场人士认为,任德奇到交行最初的一段时间,更多是处于观察的状态,随着正式就位,其在建行、工行的经验也会带给交行价值参考。交行的人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任能看明白交行与其他银行的差距,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我们下面的人还是蛮期待的,因为之前董事长一直不定,对交行来说是很不好的。从任行角度来讲,在正式任职董事长之前,很难真正开展很多事情。”一位交行人士说到。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任德奇被交行人评价为,带有很强的工科思维,做事讲究条理。根据任的履历显示,任德奇出生于1963年,1988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在进入交通银行之前,任德奇先后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任职多年,2003年8月至2013年10月,先后担任中国建设银行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风险监控部总经理、授信管理部总经理、湖北省分行行长;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担任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2014年7月,任德奇加入中国银行担任副行长,开启了职业生涯的新高度。进入中行一年之后,任于2015年10月起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2016年9月起兼任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总裁,2016年12月起任中行执行董事,在离开中国银行前夕,任位列中行第一副行长之位。

上任董事长之后,任德奇会从哪些领域突破交行现有的局面,备受市场和交行人关注。“交行行长应该还要空缺一段时间,所以,新董事长不仅是整个战略,而且从整个执行角度是一把抓,这对任总体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好事,做事情会更明确一点。”一位交通银行人士坦言。

寄予科技再突围

交行高质量发展转型收益颇显。

2019年,交行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人民币772.81亿元,同比增长4.96%;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47%,拨备覆盖率171.77%;资本充足率全面提升,年末资本充足率达14.83%。

尽管交行管理层在线上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交行多个数据呈现亮点新高,鉴于一方面被四大行甩在后面,另一方面被邮储、招行施压,进一步的突围还有待交行来完成。

交行正寄希望科技引领该行未来的发展。

数据显示,该行报告期内境内的科技人才同比增幅为60%,占比为4.05%,比上一年提升了1.33个百分点。同时,该行正在加速推进金融科技的三项重点工程。

一是确定了IT架构的转型方向,由集中式向集中与分布式并行转型,落实自主可控策略。二是IT管理架构的优化,充足了一部、四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成立了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敏捷迭代的分业务条线的科技团队。

“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公司金融业务推广云端银行等产品,打造链接金融生态、健全金融生态,通过金融家产品孵化出近20种产品,上线对接客户超过5000户。”郭莽介绍,在金融科技运营方面,新版的手机银行在三个月前上线,现月活跃数已超过5000万户,在数据应用方面,精准了解客户需求,相关客户的资金留存率已超过96%。

郭莽指出,坚持科技引领是交行推进战略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金融科技一定是商业银行现在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去年也是交通银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步伐提速最快的一年,投入占收入的2.57%,未来有望突破5%—10%。“

在具体实操上,郭莽表示,交行当前重点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加快完成,到2021年要基本建成分布式的通信系统,实现IT的敏捷、数字化、智慧化;二是构建科技和业务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快敏捷反应;三是提升数据治理,将科技引入到金融管理的全链条。

但在金融科技这条路上,仍可谓劲敌不少。

去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18年“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其中体系智能化能力披露了各家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真实投入,从数据来看,上榜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从此前普遍占总营收的1%升至2%,部分城商行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达到了3%以上,以此进行计算,银行业整体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一年就近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