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男人们的“想象”——女侦探们的“进化史”

随着四月三大网站的排播计划初露眉目,一部以民国女侦探为主角的《爱思小姐探案集》相当引人注目。
在国产刑侦剧中,女性角色大多以侦探团队一员的身份出现,而以女警察(《冷案》)、女法医(《骨语者》)的身份来担任侦察主体的,也多是正儿八经“体制内”的侦探。虽然背景在民国时期,但“爱思小姐”似乎也无法有特例,即便是上海名媛,也要当上中央巡捕房的探员,才能发挥自己卓越的推理才能。
图片
国内几部尝试以女性为主角的推理作品中,都有对国外同题电视剧的借鉴。《冷案》与同名美剧逻辑类似,《骨语者》有着《识骨寻踪》的影子,而《爱思小姐探案集》则是澳剧《费雪小姐探案集》的翻拍。
比起国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女性侦探角色的美剧是这方面的“老江湖”,近年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则让美剧中的女性侦探形象成熟而多样。
名媛+刑警这样浮夸的组合,在日式推理作品中并不少见。前有坐私人飞机到现场办案的神户美和子(《富豪刑警》),后有依靠管家的推理屡屡破案的宝生丽子(《推理要在晚餐后》)。
图片
凭借对女性心理和形象更为细腻的描写,日本市场上的女性侦探剧将日本传统文化里对女性的期待,与当代社会中对男女平等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偶像侦探、少女侦探、家庭主妇侦探……社会事件的严肃,与娱乐至上的消费主义在日剧里,分裂但又和谐地同时存在。
甜心、贤妻和维权者
女性侦探角色在影像中出现的时间并不算太短。但在西方,对于女性侦探形象的塑造,总是夹杂了男性对于完美女性形象,或是一段完美关系的幻想。她们或是美貌但冲动,性感却鲁莽;聪明但未必正直,充满智慧,却又不谙世事。
在《蓝色月光侦探社》中,金发碧眼,前有后的性感尤物麦迪·海耶斯从一名模特“跨界”成为了一名侦探。狡黠、聪明、莽撞,并经常需要她的男性搭档将其从坏人手里救出来。
作为一名“女侦探”,麦迪似乎有些不合格,然而,作为一名符合了男性观众想象的女侦探,麦迪·海耶斯足够有趣而“有料”。异性搭档穿梭于危险事件之中,产生的性张力与暧昧火花,让这种组合成为了侦探剧中十分受欢迎的搭配。
图片
当全世界知名的大侦探福尔摩斯第一次败在“那个女人”——艾琳·艾德勒手下时,柯南·道尔爵士可能没有想过,他塑造的这个足以骗过伦敦最聪明侦探的女人,会和福尔摩斯的宿敌莫里亚蒂一样,在往后的数百年中,影响着虚构作品中的形象塑造。
在原著中,连华生都忍不住问过福尔摩斯好几次,他和艾琳·艾德勒之间是否有感情关系。这也可以看出,即便是在“推理”这样一个需要冷静、缜密、客观的叙事环境中,女性角色的出现,无论身份如何,都必然的会与“情感”扯上关系。
在一直不吝于表现男女之情的美剧中,这一点体现的淋漓尽致。《灵书妙探》(2009–2016),《超感警探》(2008–2015)两部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内播出的剧作,在IMDb上,都获得了8.1分的高分。
图片
《灵书妙探》
在这两部剧中,两位男主角一个是多金风流的侦探小说家,一个是背负着妻女被杀之仇的“心灵幻术师”,而两位女主角的身份都是在警局中配合男主角破案的女警察。男女主角之间的互相拯救是两部剧在感情线上的相同之处。而无论是不缺红颜知己的小说家侦探,还是喜欢装神弄鬼实际观察力惊人的侦探,在过尽千帆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多年以来一直相伴身边的美丽女警察走在一起。
图片
粉丝对《超感神探》结尾两位主角婚礼的回味
而在2019年播出的《难以置信》第一季中,为了证明一个少女所言属实,两位女警察冷静而充满人性地投入对这场强奸案的调查之中。或许是因为剧作改编自真实发生的事件,更为严肃的命题使得剧作对女侦探角色的形象塑造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眉目传情,风花雪月。
金色长发,有皱纹,略显臃肿疲惫,在女导演和女编剧的视角下,两位女侦探的形象没有刻意地去靠近男性,以呈现“干练飒爽”的屏幕形象。在现实,甚至有些邋遢的造型下,《难以置信》中的女侦探们也没有这超乎常人的智商和观察力,而是出于女性的同理心和责任感,沉重而吃力地为同为女性的性暴力受害人寻找凶手,并给予受害者心灵的告慰。
图片
回头看,不与爱情和男性做捆绑,宣告女性侦探独立地位的剧作,从八十年代的古典本格推理作品《女作家与谋杀案》开始,便时有出现。这部轻松的推理小品集,从1984年一直播到1996年,剧集的主角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性推理小说家,在失去丈夫以后,搬到一个沿海小镇,当起了业余侦探。
图片
到了2004年的《美眉校探》中,一位高中生因为父亲被迫辞去警察的职务,而在学校里当起了侦探。在一个虚构的富人镇子里,女主角维罗妮卡在推理之外,表述着年轻女性面对犯罪和强权毫不畏惧的态度。
图片
同年,《马普尔小姐探案》在英国播出,两位女侦探一老一少从此隔海相望。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的《马普尔小姐探案》,在原小说的传统构架上,加入了对伦理、婚外情、同性恋等社会现状的大胆描写。这一点改编是小说与现代社会的接轨,还是编剧为了让剧中的推理更有“八卦”的趣味,就见仁见智了。
偶像、怪胎与最不幸的女侦探
对于日本的女侦探和女警察们来说,她们有的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天堂”之中,有的却时时要经历生活的毒打。
作为小说和漫画中间的热门职业,女性侦探角色的出现,通常会让作品的世界观显得更为扑朔而有趣。而这些设定奇妙,元素丰富的推理小品,搭配漂亮的演员,从观感上来说,更像是一部风味特别的偶像剧。
图片
因此,在日剧的女侦探身上,总是有些奇怪的癖好。2018年播出的《未解决之女》中的女主角鸣海,便是一个有着“文字癖”的警察。虽然被调任到资料库管理文件资料,她却可以通过与案件有关的形形色色的字迹和文件,推理出事件的真相。
图片
2016年的《彼岸花:警视厅搜查七课》则加入了奇幻设定,更为超现实,以至于虽然集合了六名“问题女性”组成了一支足够有看点的女子侦探队,但主角身上“通感能力”的设定却不足以让观众忽略推理的苍白。这部带有些奇幻色彩的女性侦探作,远没有同样超现实的《SPEC》受欢迎。
图片
《彼岸花:警视厅搜查七课》
除了奇异的人物设定和推理方法,还有像《BOSS》《科搜研之女》等一系列“大女主”式推理剧。
在讲究快节奏的日式单元型剧作中,具有强大气场的职业女性向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一位看起来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女性,能凭借个人魅力与素质“收服”曾经看不起她的男性同事,这种理想主义的转变,也同样符合日本电视剧中传统的“励志”主题。
图片
与美剧不同的是,日剧女侦探中的感情线通常不在故事发展的当下展开,而多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故事,或者以过往伤痛的形式而存在。日剧的创作者更愿意把女性所拥有的丰沛情感放在她们对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凶手动机的挖掘上。
自身遭受过不幸的人,会如何面对受害者以及犯罪者,日本众多社会派推理作品,都似乎格外热衷于讨论这个话题。
《紧急审讯室》中的真壁有希子或许便是此类女性侦探的代表。由于女性身份受到排挤,同样身为警察的丈夫殉职,留下一儿一女需要其独自抚养,在身世的设计中,编剧为这个做事雷厉风行的女警官营造了一个充满鸡毛蒜皮的背景。
图片
由于本剧与犯罪者对峙的舞台主要在审讯室中,真壁的生活和情感便成为了其击溃犯人心理防线的武器。剧中不乏让人有截图冲动的金句,然而三季过后,仅仅靠语言上的攻防和大灌一碗情感鸡汤,便让犯人痛哭流涕说出真相的剧情,让人审美疲劳。真壁的设定再完善,也不免沦为了一名“工具人”。
但好在日剧市场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总会有将小众文化和负面真实推向极致的作品,潜藏在非黄金档和深夜档之中。
刚刚完结的《叶村晶:世上最不幸的侦探》便是一部带有浓厚“丧文化”烙印的作品。晦暗的调色和阴郁的氛围让剧作有了一种相当特别的忧郁气质。女侦探的不幸更像是个噱头,或是要暗指其生在了一个最“不幸”的时代,必须去面对潜藏在亲密关系下的恶意和社会关系网中随处可见的“杀气”。
图片
虽然以女性为推理的主体,但《叶村晶:世上最不幸的侦探》的质感却让人想起了昭和时期的老派硬汉推理。对性别呈现愈发宽容的日本来说,模糊主角的性别,而留下其作为“人”的情感体察,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手段。
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影视剧中,女性侦探角色的出现都要晚于男性,而为了让她们独立挑起一部作品,中外各国的创作者们,都努力奋斗了很长一段时间。就以小说角色来说,直到1930年,当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出精明高傲的马普尔小姐之后,虚构作品里才出现了一个与福尔摩斯同样受欢迎的,瘦削,古怪,优雅的女侦探。
图片
从《圣经》里的伊甸园故事开始,有智慧的女性通常都被视作危险的存在,而并非是一名正义和真相的追求者。而在性别平等更为任重而道远的东方,至今仍有人将女性视作符号,甚至是工具。在这样一种潜意识下,具有高度智慧的女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真实的”。因此,在塑造女侦探的形象时,主创者也会不自觉地会在外貌上,对男性进行模仿。
侦探这一角色,无论在智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天然地具有某种优越性,他们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真相的引领者。女性侦探如今在美剧和日剧中的活跃,与其角色形象、性格、功能的多变,是一件好事。虽然不一定每一位女侦探,都能如同《难以置信》中的两名警探一般,直接参与性犯罪的调查,并提出对女性保护的思考。但对于女性观众来说,这些能够“跳出”男性想象,真正以女性视角破解罪案的女性侦探们,有着超越作品本身的意义。
【文/一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