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俏:发放1000元消费券解决的不仅是民生问题

近日,关于是否要向全民发放消费券成为热议话题。本期专访嘉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就提出发放消费券的建议,他提出以每人1000元的标准,向全国低收入就业群体发放消费券。经过测算,发放总金额大约在2600亿元人民币左右。他认为,这个规模不至于给财政支出带来太大的负担,但是又能帮助低收入就业者增加消费,进而支持市场中的经营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实际上,随着国内疫情得以控制,经济面临的挑战并未终止,反而随着疫情全球蔓延而增加了更大不确定性。有学者认为,在这场世纪罕见的大流行病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也可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政策逻辑的侧重点应放在解决疫情带来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既不应为了保增长目标而过度对冲,又需要在危机底线之上有突破的勇气,这进一步考验着政策层面的智慧和魄力。

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怎样对冲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影响?解决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的最大着力点在哪儿?要不要发消费券?怎么发?增支减收背景下,财政还有多大空间?《首席对策》对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

刘俏的主要观点: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冲击较大,在此背景下,经济反弹存在不确定性;不必过多纠结于今年的增长目标;尽量不让结构性问题恶化,施策重点在消费、中小微企业和稳就业上,除了减税降费,还应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特别支持资金;居民消费券发放有利于促进消费支持中小微企业,精准发放可减轻财政压力;增支减收背景下,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和武器;房地产方面,可以给地方政府更大自由裁量权。

第一财经:刘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首席对策的专访,您之前提到,如果新冠疫情蔓延成世界性的传染病,可能会产生一个比较可怕的局面,会严重打乱世界经济的秩序,最终可能按下全球化的暂停键,您觉得到目前是否已经出现您认为的那种比较可怕的局面?

疫情全球蔓延对经济冲击很大

刘俏:其实我们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分两个阶段,应该是2月20号之前的话,主要是一个局限在中国内部的一个公共卫生事件,那么它确实带来一个大面积的14亿人口的这样一个经济市场活动的停顿,这影响其实已经非常深远了,但2月20号之后在全球蔓延,那么现在看的话就说是在美国在欧洲的情况基本上还没有好转的迹象,短短的这么十几天时间,全球的病例已经超过40万,而且它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直接带来市场活动、生产活动、消费各种活动的这种停顿或者休克,那么它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应该是非常大的。但是它有没有带来我刚讲到这种全球化的暂时的变化或者停顿,其实它是个内生的一个变量,还需要再观察再判断。

第一财经:很多机构现在已经调低了今年和明年的GDP增长目标,您怎么来看2020年的和2021年的整体的增长情况?

经济反弹存在不确定性不必纠结增长目标

刘俏:两个阶段,2月20号之前的话,大约国内的一个情况,当时还是普遍偏乐观,一二月份数字出来,我们才发现其实远远超过绝大部分人的这种预期。工业增加值的话降13.5%,然后服务业生产指数的话降了13%的样子。可能第一季度的GDP数据出来之后的话,全年情况的话就变得很不乐观了。第二个冲击或第二个变化,就是疫情在美国欧洲的蔓延对它们实体经济直接的冲击。我想这里面的话,大家担心未来外需环境的恶化,同时也担心全球供应链它出现了一些中断或者阻滞这种情况,那么会对我们国内经济的以后的这种反弹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合在一起之后的话,我感觉可能现在普遍大家认为今年就从年初定的这些数字的话可能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我想可能这个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是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增长目标本身了。我觉得今年的话可能如果说能有增长,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就遇到这么一个百年一遇的波及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

第一财经:您的政策建议里认为现在我们整体的一个政策的逻辑都与以往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这次最重要的是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的影响要做一个比较好的判断。

尽量不让结构性问题恶化施策重点在消费、中小微企业和稳就业

刘俏:因为政策解决的是短期问题。那么这种百年一遇是外部的一个直接的冲击,是一个自然性的灾害。所以现在一个整体思路是我们这一次宏观政策的逻辑可以做个调整。就是说不把经济增长目标做一个约束项,就针对着结构性的问题我来施策,尽量不让结构性问题恶化,通过这种方式的话达到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效果。同时的话也不会让政策失当带来一些长久的永久性的这样结构性问题的恶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我觉得可能基本的思路还在于它主要影响哪些层面,我感觉的话其实我们对消费的影响很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很大,那么合在一起之后的话直接威胁到就业。所以说我想可能我们财政政策主要以财政政策为主导的这种宏观政策的话,应该把政策的施力重点放在消费,放在中小微企业,放在稳就业上,基本上这样一个思路。

第一财经:中小微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会集中反映很多问题,您觉得所有政策对于他们的这种扶持,现在最重要的着力点在哪?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开复工难等叠加问题

刘俏:大面积的中小微企业的话,其实现在是开工不足,然后经营状况不是很顺畅。然后对用人这块需求是大幅在下滑,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的话,其实它直接威胁到就业,也威胁到购买能力,最终影响到消费。而现在的话消费已经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增长动能,已经占到57.8%的GDP增长,去年的情况。所以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就是要稳住中小微企业,就在这个地方,那么像他们现在我想最大的一个困难就在于复工难,这是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都有的现象,有很多堵点。现在的话雪上加霜,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需现在出现大幅恶化的这种趋势,同时因为全球经济处于这种我们讲叫停顿状态或者休克状态,那么对供应链企业带来这种终断的这种可能性。

第一财经:所以还是得减税降费等等这方面要马上跟上来?

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特别支持资金

刘俏:我感觉的话,其实现在种种微观层面上的证据表明,可能到了一个增加宏观政策力度的时候了。除了减税、降费之外,针对中小微企业能不能找到一些更直接、更通畅的方式,能够让他们获得资金支持,按照传统这种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的话,其实难度比较大。所以我觉得这方面的话在政策方面其实是可以有一些大胆的尝试。刚才我也提到,比如有一个叫经济稳定基金也好,叫发特别国债也好,有这么一笔资金,直接针对中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来做安排,那么由国家来承担信用风险,通过这种方式的话,给这些企业注入他们急需的资金,让他能够活过去。

第一财经:更大的更直接的更有力度的一些财政政策这方面,您提到了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发放消费券的举措,有些学者认为全国14亿人都发,那可能就是一笔相当大的财政支出。您认为的是定向的给这种低收入人群以及在武汉的就业人群发放。这个怎么来操作?

消费券发放有利于促进消费支持中小微企业

刘俏:对,因为消费现在其实压力蛮大的,其实消费券本身它也不是一个新东西,很多经济体很多国家在很多时候也用过类似的方式,直接的话就一笔钱来补贴,个人或者家庭通过这种方式的话实现某些政策目标。我想的话就说是如果说全民发放的话压力比较大,因为我们毕竟14亿人口,简单讲的话,其实只发1000人民币的话,其实也是1.4万亿人民币。对财政而言,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我觉得不太现实。但是如果说是针对我们讲低收入群体,针对比如说武汉的话,每个人能够发个1000块钱的样子,但这1000多人民币的话,它可以把整个消费在信心层面上,在实际消费上的话有很大的一个触动。对我们将近3000万的中小微企业,还有9000万的个体工商户,会带来直接的一个支持。它其实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可以好好论证一下怎么更好的实施。

第一财经: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实施了,杭州也实施政策了。

精准发放消费券可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刘俏:其实我们现在做这个事情,我觉得压力比以往要小很多,因为一方面的话,我刚才讲到数量本身,其实我们做了一个估测,就是2600多亿人民币的样子。在具体做方面的话,其实我觉得当然现在我们大数据,然后区块链的一些发展,那么我觉得做的比较精准的话,其实相对而言的话也不一定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

第一财经:我们现在看很多财政政策现在都已经在路上或者已经实施了,像减税降费,包括给我们个人减税,包括如果未来可以实施消费券的话,所以您觉得现在整个的一个财政压力他的空间还有多少?

增支减收背景下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和武器

刘俏:财政压力是很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的话,我觉得财政政策方面的话可以做一些突破。我们国债的其实比例并不高。能够适当的提高一些赤字率,如果说很大一个比例把它配置到新基建方面,那么它也能够让基础设施建设,让投资这一块对今年经济恢复起到更大的作用。极端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发行特别国债。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市场化的资金,如果这个过程中鼓励企业,企业家的信心,鼓励一些市场化的资金进入整个经济刺激计划里面来,它也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最后的话我想讲,比如现在公积金这一块,住房公积金这一块,其实它还是有一定空间,那么有没有可能引导住房公积金进入基础设施跟民生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像租赁住房这样的一些领域。我想我们手头的武器还是蛮多的,空间也有。

第一财经:我们看其实历次比较大力度的逆周期的调节政策当中,房地产调节都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我们来看,首先一方面我们不能大水漫灌,不能过大的放松,但是确实也不能忽略房地产这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您觉得怎么来平衡这方面的关系?

房地产方面可以给地方政府更大自由裁量权

刘俏:其实这确实是一个非常tough,非常难的一个问题,很难把握平衡。我个人感觉的话就是说可能回归到以前那种依靠房地产来做经济拉动的主要的动力,这样一种模式肯定不可取。但鉴于今年比如说影响很大,我们像就业问题压力非常大,我们需要一定的增长,来让整个经济进入一个比较温和的这样一个运行的状态。那么适当的放宽一些这方面的政策,或者落实一城一策,给他们的给地方政府更大的在房地产方面的一些自由裁量权,这些我觉得还是有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