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的央视开年大戏《秦始皇》,为何被雪藏5年

2020年3月29日刊|总第2095期

下为文稿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二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今天这一期,咱们接着聊阎建钢导演拍摄历史剧《秦始皇》的故事。

从1997年的《东周列国》战国篇,到2000年的《秦始皇》,阎建钢三年之内执导了两部大型历史剧。这是一次高强度、高密度的培训,他借此实现了艺术理念和操作能力的跨越。

他说,“比如说对历史题材的把控,历史剧的生产在每个阶段都需要什么,怎么搭配演员。所有环节都系统操练了一遍。”

阎建钢

《东周列国》1999年4月在央视播出后,反响一般。阎建钢觉得,花了这么大心血的《战国》不火,他需要做出改变。

《秦始皇》的项目启动了。央视给提供了充足的制作经费,分镜头脚本做了一年,美术服装道具按照新的思路准备。张丰毅演嬴政,高明演吕不韦,刘威演李斯,宋春丽演华阳夫人,宋佳演赵姬,范冰冰演阿若,张静初演敏代。万事俱备,就等开机拍摄了。

既然是历史剧,大场面是必不可少的,秦国扫灭六国的过程,动不动就千军万马。《秦始皇》最大的场面是1200人。拍到后头,阎建钢觉得五六百人都是小场面。按照分工,片场配备七八个副导演。演员刘威同时也是执行导演,骑着马奔波传话。

战争戏主要在河北丰宁拍摄。虽然离北京不到100公里,但那会儿很蛮荒。解放军某部的一个工兵旅驻扎在那儿,守护北京的安全。每逢重大节庆,他们负责外围探雷排险工作。当时,这个旅除了日常训练,也配合各剧组拍戏,充当群众演员。

然而,当时全社会的市场意识飙升,部队也不像拍《东周列国》时那么好说话了。如果按照“市场价”来,这将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也考虑过找当地农民来演士兵,但又担心他们没有军威。比如说走兵阵,大步走过大片麦田,把麦子踏平,农民恐怕心理和气势上都做不到。

剧组约了部队的旅长和政委吃饭。阎建钢酒量不大,但这顿酒必须喝。幸运的是,一攀谈,阎建钢和政委居然是战友。他们一年入伍,在一个兵种当兵。一个在机关,一个在基层。军队里重视战友情,配合拍摄水到渠成。

政委让特务营参与拍摄,他对营长说:“阎首长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还把他的警卫员派给了阎建钢,紧跟左右。有了职业军人出演士兵,战争场面顺利完成了。

张丰毅 饰 嬴政

《战国》里灰头土脸的“蛮荒感”,在《秦始皇》中不复存在。在没有影像资料支持的情况下,阎建钢和造型师陈敏正决定自己“编”,不求精确还原,但要赏心悦目。

陈敏正是山影的化妆师,还不像今天这样驰名业界。陈敏正带着箱子来到北京,阎建钢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说,“先不要打开你的箱子。试妆通过了,开箱子进组。试妆没通过,你拎着箱子回山东。”

陈敏正

陈敏正顺利通过了试妆。两个人后来成了多年合作的搭档。阎建钢一门心思革新造型系统。他说,“秦始皇的造型,几个公主的造型,找不到足够的历史资料吧?没有照片,没有视频,啥都没有吧?就大胆地设计吧,往美的方向走一点就好。”

张静初 饰 敏代

后来这个理念在《尘埃落定》中贯彻得更加彻底。不同地区的藏民,穿着打扮也不一样。阎建钢跟陈敏正说,“我要的藏族,只要不是藏人看着他像藏人就行。藏服的各种元素往身上搭配,外人看着是藏服,就ok了。”

《尘埃落定》剧照

在美术置景上,《秦始皇》也有想象和发挥。比如秦宫大殿,在涿州最大的棚里搭了一个景。他们搭完以后,阎建钢要求美术部门返工,加了一条玉道,玉石铺成的道路。玉道下闪着火苗(其实是灯),殿里一下就亮了,和以往的电视剧不一样了。这是当时最强的帝国,用玉铺一条道是合理的。

在秦始皇王座的后方,夏天会出现一道水幕,冬天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盆。这些细节,观众或许没有留意,但一到俯拍镜头,秦始皇作的排场和威严,便会体现出来。

这部剧的影像系统做了很多亲近观众的努力。包括王袍的设计、盔甲的设计,都不拘泥,都有变化。这些努力后来因为雪藏5年而打了折扣,但仔细看仍能get到其用心之处。

《秦始皇》的剧本创作,首先想的是忠实于历史。央视的创作团队,由著名编剧张天民统领。还有好多顾问团队,有历史所的专家,文学院的专家,服饰的专家,兵器的专家,等等。

刘威 饰 李斯

实际上,既没有像《大秦帝国》和《雍正皇帝》这样力透纸背的小说做底本,也没有以古喻今、干预时局的发心,剧本相对是循规蹈矩的。在文本向影像的转化过程中,导演的个人意志很重要,最终呈现的还是导演想要的历史。

那时候,阎建钢已经很注重强情节的吸引力了。《秦始皇》开场就是一场模拟的谋杀,意图抓住观众。在很多章节中,注入了传奇色彩。女性角色的描写,更是获得了较大的自由度。像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有历史记载的,而范冰冰和张静初演的角色就是虚构的。

宋佳 饰 赵姬

历书里面没有秦始皇的后宫故事,扶苏和胡亥是谁生的,查不到。阎建钢说,“在史官的笔下,这些事没有记载,那就是我们的自由空间了。”拍《战国》时追求写实性,《秦始皇》则追求戏剧性,这是两部剧最大的区别。

《秦始皇》要塑造一个有巨大生命能量的人,天赋异秉,千古一帝。张丰毅演得很过瘾。开始,他是拍电影的节奏,习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演,但后来就适应了电视剧一场戏一场戏地演。

荆轲刺秦王

开机时,导演手上只有前20集的剧本,后10集还没完成。一边拍前头的,一边写后头的。拍完前20集以后,张丰毅不干了。说导演你必须改后10集剧本,否则我不演了。事实上,吕不韦死了以后,矛盾冲突就没那么强烈,秦始皇没对手,戏就不好看。

刚好赶上过春节,全组放假过年,阎建钢一个人在家把后10集改完。不但写了秦朝建立,一直写到秦朝将亡,扶苏在长城上自杀,李斯被赵高害死。张丰毅看完了说好,这才接着演。公允地说,这不是耍大牌,不是要求把戏往自己身上改,他是对艺术负责,捋不顺不演。

虽然上手改了剧本,但阎建钢并不署名编剧。他说,“第一,哪怕一个字都没有用编剧的,你也是在人家的基础上起步的。还有一个呢,调整剧本就是导演应做的工作,这是你的本分。”

秦始皇这个人物,教科书上是有定论的,功过基本三七开。历史大框架真实的前提下,专业戏剧层面就要看主创的本事了。历史中的人物关系是一种关系,拍戏更重要的是构建戏剧中的人物关系。

这部剧的核心主线是秦始皇,这是纲。全剧分成几个阶段,一上来是“保命”,然后是“立储”,然后逐渐成长,扫平六国。阶段性的戏剧人物次第登场,没有用的人就不进来了。

历史剧永远是一条纵线,它不可能平面铺开。历史剧人物是一定要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说人生段位的成长,是他这个人物的戏剧形象要成长,他要给观众不同的戏剧面貌,而现实题材剧的人物可以不成长,可以平行生发出无数的段落。

有了纵向的人物命运,才有历史大戏的气质。要设计、提炼和结构戏剧,不能拉拉杂杂记流水账。他们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吕不韦死了以后怎么办?他是秦始皇的一条船,也是秦始皇的对手。跟他的斗争就是秦始皇的成长史。

高明 饰 吕不韦

扫平六国,容易流于场面。那个时候拍历史剧,一个大场面花几十万,是常有的事。秦国灭赵这一段,阎建钢觉得场面再大也无助于戏剧冲突的建构,就想删掉战争戏,打上一行字幕:某年某月某日攻克邯郸。

后来,他新设计了一场戏,就是疯疯颠颠的赵姬来了,喊着“我要回家”。秦始皇有了“母后要进城”的动力,自己驾车往前冲,千军万马红了眼跟着往城里走。这就在极致的规定情境中刻画人物,这也符合秦始皇的个性。这不是历史事件,是戏剧事件。

杨伟光亲自派的任务,《秦始皇》原本是按照央视一套的开年大戏准备的。然而就在这部剧制作的过程中,央视的主要领导更换了,杨伟光退休。2002年这部剧制作完成,但没能排上档期。

2002年冬天,电影《英雄》上映,创造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但媒体上发出了“美化秦始皇就是美化专制”的高亢的声音。

电视剧《秦始皇》于2003年3月,在香港TVB率先播出。而在内地则经历了5年雪藏,才在2007年2月在央视一套星夜剧场播出。一句台词没动,一个镜头也没改。

漫长的等待之后,《秦始皇》失去了新鲜热辣的感觉。跟很多一搁置就没有机会见天日的历史剧,比如《抗美援朝》《孔子春秋》比,它是幸运的。但它终究也没能取得轰动效果。迄今,这仍然是系统表现秦始皇一生的唯一正剧。所谓一剧一命,诚不我欺。

此后,阎建钢在2012年执导了历史剧《赵氏孤儿案》,2013年春天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这部剧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起点上就是戏剧而非史实,但因为它流传太广,承载的价值含量太高,已经有不是历史,胜似历史的真实感。

这部剧由陈文贵编剧,吴秀波和孙淳主演。在2013年夏天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礼上,一举斩获最佳电视剧、最佳编剧两项大奖。

目前,阎建钢正在筹备历史剧《契丹王朝》。讲述辽王朝的缔造者耶律阿保机如何统一契丹各部的故事。这部剧的前期准备已有6年,剧本目前接近成熟。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谢谢收看。

主讲人 | 李星文

编导 | 吴勇

摄影 | 吴勇 宋新宁

The End

近期热文

影视独舌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