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冲刺!

2020年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
这场收官之战
七星关面对的都是
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要啃的都是硬骨头
图片
截至2019年底,七星关区剩余未脱贫人口7082户18594人,涉及522个村社区,其中未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村7个。
“不掉一户不落一人,打好最后歼灭战。”在这场攻坚战中,七星关区铆足干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图片
挂牌督战
图片
“过筛子”找问题,“对靶心”补短板。七星关区采取定点督战和巡回督战的方式,对全区有脱贫攻坚任务的38个乡镇街道开展挂牌督战,重点督“两不愁三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推进情况。
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贵在真督实查。截止3月份,全区共开展全覆盖督查1轮,督查483次,对38个乡镇街道进行排名并挂牌管理,其中挂蓝牌22个,黄牌15个,红牌1个,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图片
目前,全区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完成了脱贫攻坚区域作战图、精准帮扶作战图、脱贫户跟踪服务图“三图”上墙作战;301名村“第一书记”和1163名驻村帮扶干部继续深入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持续对未脱贫户、档外监测户、边缘户、疑似问题户进行逐户过堂分析研判。
图片
农村产业革命
图片
奏响农村产业革命的“春之声”。
在希望的田野上,七星关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落地落实,以“532”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和生态畜牧业“211”工程为引领,产业革命风驰电掣,“六个转变”高歌猛进。
全区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推进刺梨、茶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打造7条辣椒、蔬菜等各类经济作物产业示范带,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
图片
在生态畜牧业方面,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211”工程,通过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广州越秀集团、贵州凤集生态农业公司加大对肉牛、生猪、家禽的养殖量,力争年底全区肉牛养殖量达20万头,生猪出栏达100万头,家禽养殖量1000万羽。
图片
坚决走出“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怪圈。
七星关区坚持在农特产品加工方面持续用力,先后引进了广药(王老吉)集团入驻七星关经开区,生产加工刺梨系列产品。
图片
组建七星奢府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七星太极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引进贵州苏峰白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毕节市七星关区辉煌种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在何官屯镇、杨家湾镇、青场镇等8个乡镇种植茶叶5.5万亩,并进行生产加工。
图片
同时,筑牢利益联接,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帮“村社一体”合作社机制,指导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从流转费用、务工报酬、利益分红等方面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区成立村党支部领办“村社一体”合作社514个,实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户和有意愿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全覆盖。
图片
不仅要种得好、养得好,还要卖得巧、卖得好。七星关加大在产销衔接方面的工作力度,投资2亿元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毕节配送中心,建设了7万立方米果蔬冷库、保鲜库、分拣中心。
图片
与此同时,在东西部对口帮扶城市广州荔湾区设立了3个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和1个茶叶直销点,统筹区内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和各工矿企业食堂优先采购区内农产品,在区内各农贸批发市场设置批发点进行批发,在超市、城市小区内设立直销点销售,加快推进“农超、农校、农餐”对接。
图片
就业扶
图片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
七星关区在坚守疫情防控的底线下,多措并举推动贫困群众返岗复工,精心打造私人订制的“就业扶贫套餐”,帮扶贫困群众端上了“金饭碗”,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图片
2月17日以来,全区统一组织包专车、高铁运输,定点定向输送返岗,已运送1.2万人到浙江海宁、金华,福建厦门、福州,广东深圳、东莞等地返岗就业,后续输送工作正积极开展。
同时,通过制定经开区企业招工支持政策,如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则每新吸纳1名区内劳动力就业给予企业500元奖励。
图片
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但是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三无两有”贫困劳动力。七星关区以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为目标,通过开发治安巡防、护河、护林等就业扶贫公益专岗,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图片
据了解,2020年,区人社部门将在已开发公益岗位14500个的基础上,再新增岗位600个,全部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就地就近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图片
脱贫攻坚,这是一场硬仗
但我们有信心
共克时艰
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图片
总监制 | 敖祥
监制 |黎秀禹 终审|向昆鹏
编审 | 穆立坤 编辑 | 李丹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 张广为
点亮“在看”,把消息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