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院团”

>>>相关链接:传统戏曲如何玩转新媒体?“涨粉大王”上海京剧院带你破解其中奥秘
在微博上流行一句“暗语”——“别人家的院团”。当网友对属于自己省市的戏曲院团“恨铁不成钢”时,就贴出上海京剧院的美图,再附上一句“别人家的院团”,意思是“看看人家上京,多好啊!”
毫无疑问,“别人家的院团”出处是“别人家的小孩”——原本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恨铁不成钢”,拿“别人家的小孩怎么怎么”说事儿。如今,在全国戏曲院团里不仅位列第一阵营,且最能玩转新媒体的上海京剧院,以“别人家的院团”成为新媒体上的榜样。
图片
图说:上海京剧院直播粉丝互动热烈 网络截图
例如,当傅希如不戴盔帽,只穿戏服,在排演《挑滑车》之余,转头与人说话时的表情,也可以成为戏迷或曰粉丝欣赏的视角,捕捉成照,上网分享。演员个性不同,颇有几位角儿不仅有盛世美颜,也擅长与粉丝互动,因而也是网红。
但是,也有不少活在梨园传统里的角儿,或因对舞台的执着或因个性使然,并不擅长与粉丝互动。上京的宣传团队,就仿佛化身“明星经纪公司”,挖掘“害羞角儿”的“网络舒适区”,在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保持网络曝光率。效果依然很好。
上京触网,率全国戏曲院团之先,且意外地在疫情期间粉丝大涨,破除了传统戏曲与青年日常的“次元壁”。这不仅仅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妙招,更是在疫情期间“危中找机”的机敏尝试。(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