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染色剪纸变幻无穷秧歌传唱至今 湿地碧波荡漾内画技艺笔触精妙

CCTV-10
2020.4.1 15: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山西卷 广灵篇
广灵篇 预告片
在广灵县城南约15千米处,残存着这样一处历史遗迹——北齐长城。它依山而建,夯土筑成,千余年的风侵雨蚀,仅剩的残垣断壁,依然留存着广灵这片土地金戈铁马、烽烟不绝的历史记忆。
图片
图片
辽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始析蔚州灵仙县西境及灵丘县北境,置广灵县。
距广灵县城东面不足40千米处,静卧着一条历经千年的天险要道——飞狐古道。飞狐陉属于太行八陉之一,它是连接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大草原的要隘。
图片
在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水神堂中,有一幅清代壁画——百工图。它又被称为广灵的“清明上河图”,两百多个人物,几十家不同的店铺,形象地展示着广灵县清朝时期百业兴隆,人们安居乐业的市井生活。
图片
染色剪纸 变幻无穷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上,多了一个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作为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山西广灵剪纸,与河北、陕西等地的剪纸艺术携手入选。
图片
与其他地方以剪为主、颜色单一的剪纸不同,在广灵,与其说剪纸,不如说刻纸。广灵染色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
图片
图片
在广灵染色剪纸的38道工序中,点染,和刻纸一样,独具特色,它改变了传统剪纸红、蓝、黄的单一颜色,给作品赋予万千色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广灵秧歌 传唱至今
广灵秧歌,又称“优歌”,它本身是“出身”乡野、演于民间的小戏,后来吸收了当地的蹦蹦戏、民歌以及北路梆子、晋剧的风格,在清朝时,成为广灵及周边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种。
图片
2009年,广灵秧歌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广灵秧歌以折子戏为主,最善于表现市井生活。在传统剧目《泥窑》的演出中,小丑表演是观众最期待的段落。小丑用自己的鞋子作为抹墙的工具,表演诙谐生动,传神逼真,是广灵秧歌一大特色。
图片
一壶一世界,方寸藏乾坤
图片
翰墨丹青,本应生于纸绢,巧笔风流的匠人们却将它绘制在盈手可握的鼻烟壶中,创造出独属于中国人的掌中之美——内画。
图片
2013年,广灵内画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2018年12月,广灵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式开设内画培训班,这一天,广灵内画传承人张建宏等待了许久。内画技艺不仅要求书法、绘画等扎实的艺术功底,更需要不急于求成、潜心沉淀的耐性。
图片
2019年是中法建交五十五周年,张建宏应邀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光影流年中法友好故事会”。他的一幅仅有3.5厘米的肖像作品,被放大至数百倍,作为活动的背景版,画中人物依然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切关注。
图片
壶流河湿地:碧波荡漾 群鸥翔集
广灵之“灵”,在于山水。
图片
发源于境内的壶流河,千百年来,润泽着这座塞上小城,并在县城的东南一隅,孕育出二十多平方千米的自然湿地。
图片
荡漾的碧波,翔集的群鸥,为干旱缺水的广灵县,勾勒出一道“塞上江南”的独特风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西是全国湿地面积最少的省份之一,因此壶流河湿地就显得极为宝贵。2007年壶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总面积112.34平方千米。
图片
如今,乘着乡村振兴的“顺风车”,广灵多个村镇迎来了美丽蝶变。勤劳聪慧的广灵人,以实干为笔,以汗水为墨,正在雁北大地谱写着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之歌……
图片
图片
图片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中国影像方志
《广灵篇》
播出时间:4月1日 15:38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吴宸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