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气象的浪漫唯美结合

诗词作为我国璀璨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五言七律,或豪迈或婉约,简短的字里行间,无不吐露着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表达着大千世界丰富的哲理内涵。

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也在古人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霜雪雾露,点缀着大自然这幅美丽的画卷;风雨雷电,赞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诗人笔下的雨,可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和风细雨,如一位江南女子细柔温润,也可以是“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的狂风暴雨,像一位北方汉子豪迈奔放。

诗人笔下的风,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的如“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看过了青山墨黛、隐雾成灼,听过了牧童笙歌、小河淙淙;忧伤的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八月风高秋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吹落了万紫千红的花簇,吹乱了羁旅诗人的思乡情怀。

有一种温情,叫四时有诗。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诗,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顺时而动,天人合一。春风拂面中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夏日悠扬里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秋高气爽下,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银装素裹中,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在这些优美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见一股股温柔细雨洗涤着春的优雅,可以听见一鞭鞭炙热骄阳抽打着夏的蝉声,可以闻到一阵阵干瘪的西风传送着秋的熟稔,可以抚到一丝丝柔软雪花编织着冬的静谧。然而,不止这些,更具浪漫色彩的是聪慧的古人在千百年前就在诗词中道出了所蕴含的气象科学哲理。

有的诗歌反映了一定的气候知识,表现了古人对气候科学朴素辩证的认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便是反映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农历五月正值仲夏,江城梅花花期已过,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仍旧积雪覆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之疆域辽阔,内地与塞外气候差异之大。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描述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的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情况却截然不同,这便是对对流雨最真实的写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的则是冷风过境,先刮风后下雪的凄美景象,意境深远,颇具浪漫色彩!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经典诗词歌赋。站在新时代回望经典,它们依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血脉相连。诗词与气象的唯美结合,既不失气象知识的准确性,又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了浪漫色彩!

来源 | 气象知识

作者 | 韩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