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驻美记者,家乡武汉的我去了纽约首家“方舱医院”

抗疫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庆幸的是,纽约终于开始积极应对,但愿一切还不算太晚。

记 者 | 吴 雪

受访者 | 许 可

“纽约,会成为下一个武汉吗?”3月21日,当我在电脑上敲下这行字时,我开始担心这个生活了6年的城市安危,而在纽约3月1日报告首个确诊新冠病例时,我并没有特别想过这个问题,那时华盛顿州西雅图郊外的一家养老院,短期内出现了大量长者确诊死亡病例,纽约还没有处在疫情风暴的中央。

但现在不同了,从疫情蔓延的速度来说,纽约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武汉,这并不奇怪。作为一家华文媒体的驻美记者,我住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附近的高层公寓,这个拥有860万人口的纽约市人口密度极高,与典型的美国大农村车轮上的城市有着天壤之别,在没有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下,病毒快速传播并感染大量人群不可避免。

3月初的美国街头,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个在纽约的武汉人,春节时,我的家乡刚刚经历了艰难时刻,每个武汉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两个月后,疫情震中转移到了我所在的纽约,每天看着飙升的数字,我比其他人更能感同身受。我是一名记录者,希望把真实的情况传递给更多人知道。

N95口罩重复用 只穿简易防护服

3月22日,纽约出现了武汉早期医疗资源的挤兑、医护人员物资急缺的情况,为了核实这一情况,我电话联系上了医师协会的朋友,采访了多家纽约的医院,对方回复近日来的确因为物资告急纷纷向外界求援。一些重症监护室的医生的简陋防护让人看着揪心,长岛北岸大学医院急诊科危重科主任周秋萍对我说,他们缺乏护目镜和面罩,没有正规的防护服,只有穿防接触隔离服作为代替。

纽约某医院医生们的防护装备,只有一次性医用口罩和非密封防水隔离衣 受访者供图

州政府虽然提供了个人防护用品,但因为在分发上没有那么及时,消耗量大,经受不了持续确诊病例新增对医疗系统的考验。有的医生不得不重复使用N95口罩,甚至一次性医用口罩,还有的医生表示有同事被感染,据《纽约邮报》报道,西奈山医院西院助理护士经理Kious Kelly因感染新冠去世,而他们曾在前期出现过防护服短缺的状态。

长岛某医院重症监护室内,一位身着简陋防护装备的医生在照看新冠患者 受访者供图

政府为防止人手不够,不得不向外界求助招募志愿者,目前纽约有62000名志愿者,他们当中,大部分为医护人员,有退休后返岗的;有医学生马上毕业,提前毕业的;也有不同科室之间医生的流动,有心脏科医生去呼吸科的,也有神经科医生被派去支持照顾新冠患者的,均统一经过简单培训后前往一线支援。

皇后区艾姆赫斯特急诊科医生ColleenSmith一周前曾拍摄了自己医院内部的视频,在那段视频里可以看到纽约医院里最真实的情况:救治新冠病人的医生护士身着非密封隔离服在医院穿梭;接诊人数从往日的200人,增加到了400人甚至更多;大约有10个医护人员在接诊病人后出现生病症状,而且想要接受检测也很难被安排上,据我所知,该医院曾一天去世了13个新冠患者,医院外甚至停着装有去世病人的尸体冷冻货车。

艾姆赫斯特医院外停着装着尸体的冷冻货车 图|《纽约时报》

但客观来讲,因为这家医院是病患最集中的医院,皇后区又处于重灾区,前期病人和重症病人全部集中在这里,情况相对也更为严峻。变化发生在最近两天,颇受网友追捧的纽约州长科莫向公众解释,个人防护装备与呼吸机短期内是足够的,但因为存在部分医院患者集中、医护人员对疾控中心防护指导原则存疑,才产生了一些物资上的矛盾。

而联邦派给纽约的4400台呼吸机放入了库存,2400台发放给医院,短期内也能满足需求,根据科莫的说法,库存呼吸机是为了迎接即将于14天至21天到来的疫情高峰做准备。从媒体报道上看,关于物资短缺的新闻也有所减少,但愿问题真的得到了实际解决。

纽约首家“方舱医院” 并不收治新冠患者

除了物资供给,增加床位也很关键。纽约现有正规床位53000张,ICU病床3000张。根据模型估算最糟糕的情况,纽约在疫情峰值时需要14万张医院床位,4万张ICU病床。州政府提出增加床位的方式是将所有医院承载能力提高50%,新增27000张床位;并将部分医院承载能力提高100%,将新增5000张床位;再者,打算将部分场地改建成8所临时医院。

3月27日,位于贾维茨会展中心的纽约首个“方舱医院”,花费了不到一周时间建成,为纽约增加了1000张床位。当天,我去那里参加州政府举行的发布会,州长科莫在发布会上讲了扩充床位计划,并称在周一启用后,会有超过300名联邦雇员进驻临时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结束之后,媒体一行正准备离开,场馆的媒体联络人拦下我们说,可以等等,稍后医院情况会对媒体开放,这也是“方舱医院”第一次对媒体展现真容。

位于贾维茨会展中心的纽约首个“方舱医院” 受访者供图

这个会展中心占地17万平方米,进入医院内部,看到一排白色的隔间,每个病房都是单人单间,用白色幕布围起,以保障病人们隐私。目测大约4平方米的空间里配备了一张折叠床、输液挂架、一张圆桌、一把椅子、一个应急包、一台加湿器、一盏灯,还有刚丰收的本地蜂蜜和纽约制造的洗手液。当天,有不少纽约媒体纷纷开启了现场直播。

之所以给纽约的“方舱医院”打上引号,是因为它与大多数人认知里的中国方舱医院不同,它暂时不收治新冠患者。根据州长办公室的说法,传统正规医院因为有完备的设施,加之患者有使用呼吸机的需求,建议保留给新冠患者,而一些意外骨折、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住院的患者,就可以转移到设施相对简易的“方舱医院”。

纽约首家“方舱医院”的单人单间 受访者供图

这一策略我认为有其合理之处,可以将新冠患者和非新冠患者分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但是否是最有效的决策,我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根据中国的经验,将轻症患者转移至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可极大防止家庭内部传染,而目前纽约州并不鼓励轻症患者前往医院就诊,而是建议他们居家隔离。所以,在未来,我期待着能够采取一些保障轻症患者的隔离措施,比如转移到酒店或校舍等。

那天,科莫在记者会上说,从第一天起他们就落后于这个病毒,开始是被动应战,等着病毒做了什么,再作出反应,他说,“不,你靠防守是赢不了的,要靠进攻获胜。”这些话意味着,纽约抗疫情已经从早期被动到积极迎战的迹象。除了提升医院承载能力,纽约下州校舍、宾馆、养老院房间也将改为病房,美国海军医疗船“慰藉号”也可提供1000张病床。这样一盘算,14万床位的缺口似乎也没那么难填了。

纽约州州长科莫在当天的发布会上 受访者供图

关于习惯和文化,纽约不可能像中国一样一下子就能居家隔离,但科莫总结了中国经验,主要策略还是靠社交疏离,人与人之间保持约1.8米的距离,包括让城市停摆、关闭不必要行业、号召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尽量留在家中,这主要靠民众自觉。不过,纽约州这两天释放信号,如果公众遵守情况不好,将考虑采用罚款、关闭公园和教堂等设施等更严厉的执法形式来推动社交疏离。纽约市长昨日已宣布没有保持距离且不听警方规劝者将罚款500美元。好消息是,近日,确诊患者增速已明显放缓。以3月27日数据为例,ICU病房新增新冠患者从前一天的374人下降至172人。

我在枪店买辣椒水

种族问题在美国一直存在,也恐怕将是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新冠病毒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此前,特朗普抛出了“中国病毒”论,这种转移焦点的做法无疑是火上浇油。我想,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恐怕某种程度上会成为替罪羊。

纽约地铁 受访者供图

美国疫情开始暴发时,最受冲击的就是华人社区、华人商店,一些人看到华人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你。一开始我是有顾虑的,但也算是最早戴口罩的一批人。记者属于必要工种,可以出门上班,我住的公寓距离公司接驳地铁大概半个小时。武汉封城没几天,美国唐人街发生了大火,我赶去采访,戴了医用外科口罩,可能当时现场空气都是焦煤味,味道刺鼻,大家的焦点并不在我身上,我并没有遭到什么异样的眼光。

但在纽约法拉盛新世界中心的美食广场有一间名叫“火上面”的武汉面馆,老板陈隆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中国疫情暴发时,这家店的生意掉了50%,即便当地民选官员专门到法拉盛、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八大道用餐,以示对华人的支持,但好多中国人都不太敢出来;到了3月初,这家店的生意直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直到3月16日下发禁止堂食令后第二天,这家店仍然没能抵挡住“关门歇业”的命运。

美东首家武汉面馆“火上面”因疫情歇业 受访者供图

我仍然对纽约的环境抱有信心,毕竟这是一个崇尚多元化的城市。此前流传的歧视新闻,比如唐人街地铁站被打的戴口罩华裔女子,被证实是喝醉与他人先有的冲突。一些特别恶性的暴力事件,很多最后都被证实与新冠疫情甚至是歧视无关。我安慰自己,歧视毕竟是少数。

直到后来我身边有朋友和同事跟我讲述了自己戴口罩被人辱骂的经历。我有一次坐地铁也遇到了,一个精神有问题的路人看我戴着口罩坐在斜对面,嘴里开始骂骂咧咧。我瞥了他一眼扭过头去,毕竟你无法和一个精神病人理论。下车后,我开始思考,如果我刚刚真的遭遇了袭击怎么办,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了辣椒喷雾的选项。

位于唐人街和小意大利交界处的JohnJovino枪店

上网查了查,纽约对辣椒喷雾的规定是能装入口袋的大小且需要在纽约州内购买。我想起唐人街与小意大利交界的地方有一家枪店,还卖军警用品,名叫John Jovino。74岁的店主古角是个华人,他说最近店里已经“弹尽粮绝”,长枪均已售罄,手枪只剩下4把;往常一个月卖五六十只辣椒喷雾的量,现在几天就能卖完。

两种辣椒喷雾我选了右边的“跑者系列” 受访者供图

两名华人从法拉盛专程过来询问购枪事宜 受访者供图

最后,我选择了一款可以套在手腕上的辣椒喷雾,花费25美元,买之前需要出示驾照再填份表格,声明你年满18岁且没有重罪或袭击罪记录,一人限买2只。而在古角和我说话的时候,不断有电话打进来,不是询问子弹和枪,就是询问辣椒喷雾,不一会,又有两名从法拉盛来的华人进店问购枪的事,他们说有点担心疫情会带来社会混乱。不过,最终两个人空手而回——现在受疫情影响,办理枪证至少要六个月的时间。

走出店外,阳光照射下的街道,依旧能见到三三两两的人群漫步,但愿那些未知的恐惧与混乱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肺炎实时统计系统,截至美东时间3月30日18:30,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60020例,死亡人数达到2953例。抗疫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庆幸的是,纽约终于开始积极应对,但愿一切还不算太晚。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

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

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