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时刚过,
文岭镇山边刘村,
田间的露水
还渗透着凉凉的寒意,
村民们三三两两,
已经在菜地里开始忙活了。
隔十天八天种一批,可以保证不间断供货。
忙碌中的村民一边说着话,一边熟练地拣着蒜种往已经机耕过的土壤里浅埋,撒上一些有机肥,然后掩土,再铺上一层稻秸。
调味蔬菜
让村民致富增产
山边刘村原来是个仅有300多户的贫困村,村民们都是以种菜为生,因为种菜收入低,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200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发现种植调味蔬菜,如大蒜、菜葱、白芹等利润高,病虫害少,且适合当地土质,于是鼓励村民改种调味蔬菜。
首先得有产量,然后才有市场,再逐步打开销路。
山边刘村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村里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全村耕地种上蔬菜外,还承包了邻村数百亩耕地,扩大种植面积。种植调味菜四季不间断,菜蒜一般采收可持续到9月份结束,接着种上香葱,之后再种上西芹菜,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土地使用率提高了,现在每户村民每年都有数万元的收入。
指导服务村民
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村两委还加强对菜农的指导服务,
定期邀请省农业专家下来培训农技员,
现场指导生产并解决
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问题,
确保菜农增产增收。
▲加工棚(左);蓄水池(右)
几年来,
山边刘村联系
在外企业家、侨胞捐资,
建起了电灌站,
铺设暗管3000多米,
修建8个大小蓄水池,
解决蔬菜灌溉用水问题。
同时,
修建田间机耕路4000多米,
还盖了2座蔬菜粗加工场所。
田间地头直销模式
增收致富信心足
“目前,山边刘村种植菜蒜500多亩,要连续采收三四个月,接着还要收菜葱、白芹等,等采收完,新种的大蒜又长高了。与以前种植的低效农作物相比,翻了不知多少倍!”村负责人表示,为保证蔬菜品质,他提倡施用有机农家肥,不仅节省成本,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到田间地头直接订购。
如今销路不愁,大家尝到了甜头,增收致富的信心很足。
绿油油的菜蒜田里,都是忙碌的人群,这边人将一棵棵菜蒜连根拔起,放在田梗上,那边人在一旁剔除残叶,然后一捆捆拿到附近的蓄水池里清洗,还有一边人将菜蒜捆好装上货车……
阳光明媚的初夏,
走在山边刘
种植调味蔬菜的田间地头,
一派生机勃勃,
蹲在地里劳作的村民
都说不觉得辛苦。
一片片蔬菜地,
变成了村民的增收地……
增收有路子的村民们
日子越过越滋润,
生活越来越舒心。
记者 陈佳雯
新媒体编辑 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