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川日报整版关注我州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

康巴传媒(来源 四川日报)

今(31)日

《四川日报》八版整版关注我州

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股份制集体牧场建设、重点项目投资

农业产业化等内容

全文如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甘孜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

“2020注定不凡——四川藏区整体告别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摘帽’并非终点,而是迈向新生活的起点,我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停下!”3月18日上午10时许,泸定县兴隆镇盐水溪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里,忙碌的驻村第一书记高基平收到一则重要新闻,激动不已。他旋即用手机拍下眼前村民育苗移栽的场景,配上自己一番“心里话”,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

前一天,在甘孜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20年第2次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上,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要求,以集结冲锋的态势、以志在必胜的决心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全域脱贫 一个也不能落下

“目前看,脱贫攻坚捷报频传,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贫困发生率从23.17%下降到0.23%。”动员部署会议上,刘成鸣“递交”脱贫攻坚“甘孜答卷”。

“目前,甘孜全域18个县(市)已实现了脱贫‘摘帽’。”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庆华说。

3月10日一大早,成都市武侯区援藏驻村工作队员李宗平,搭着白玉县金沙乡茂叶村村民扎加的摩托车,前往江边坡地,查看车厘子长势。他介绍,“2019年初,省农科院专家李洪雯博士实地考察茂叶村后,‘量身定制’以车厘子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高开高走的帮扶路子,先期试种了1600株草莓和230株车厘子,草莓当年即获益3894元,而车厘子全部成活。”

扎加一边将车厘子苗子放进窝穴,一边说,“驻村工作队员们给我们找到了可持续的致富方式,手把手教村民们培植管理技术,全村25户99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等车厘子挂果,钱口袋就会鼓起来。”

今年,茂叶村计划栽种车厘子1000株。目前,驻村工作队利用社会爱心企业的捐赠款项购买栽种了拉宾斯、晚红珠、大星、布鲁克斯、格莱斯星5个品种500株,第二批500株也将于本月底运达种植。

3月14日,九龙县林草局专业技术人员载着21.35万株一级“正路花椒”种苗,来到湾坝镇向村民发放苗木,提供春耕生产补植补种技术支持。

“此轮补植补种完成后,以高碉、挖金2个示范村,辐射全镇5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的5300亩花椒生态产业扶贫基地,就基本成型。”九龙县林草局局长吕健康预判,该项目历时3年,产出后,将成为湾坝镇农牧民经济收入重要来源,以及困难农牧民增收稳收的基础产业。

截至目前,九龙县已建成花椒基地3.63万亩,发展茶园4000余亩。

全民奔康 一天也不能耽误

3月8日上午,天刚蒙蒙亮,在道孚县各卡乡龙普村,曾经的贫困户勒卓就拨通了村党支部书记洛绒她姆的电话,“我去年种的油菜挣了1万多元钱,今年要继续种,麻烦你们帮着买点种子和化肥。”

洛绒她姆回答勒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村民需要啥子我们‘代购’,绝对误不了农时,耽搁不了你们搞旅游。”

道孚县委副书记、县长扎多介绍,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县里在就业安置、春耕备播等7方面,盘点梳理重点项目66个,正在有序推进中。

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局长杨林说:“今年将围绕‘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布局,以‘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营销’为抓手,培育形成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农特产业成片成带成规模发展。”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解决就业则是夯实民生的长远之策。

“我现在每月拿到手4000多元。”3月19日,丹巴县格宗乡江口村村民兰卡初顺利抵达了广东省珠海市的晨新科技有限公司务工。

和兰卡初一样,甘孜州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撂下锄头走出大山,投身各行当,成了“上班族”。

“今年已对接324家企业,收集岗位18670个,举办网络招聘会11场次,促进391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甘孜州人社局、州农劳办相关负责人说,推进稳岗就业增收,让贫困劳动力“走出山乡,走进工厂”,引导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公益岗位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内力争促进60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包括雅砻江上游4县24个深度贫困乡镇5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全力攻坚一刻也不能松劲

“今年,我们要确保全州剩下的564户2191名群众全部脱贫,攻克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乡镇深度集中连片贫困‘堡垒’。”刘成鸣说。

作为雅砻江上游深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桥头堡”,德格县已开启“追赶春光”集中力量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

“今年计划投入资金3498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制定《新编德格县中藏药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德格县藏医院制剂室、中藏药种植示范基地、康巴文化保护、麦宿手工业等工程;投入资金915万元,兴建有机蔬菜和高原特色畜牧养殖基地和马尼于戈镇牦奶牛厂等项目。”德格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杰将“作战计划”和盘托出,将引导群众种好“小菜园”、办好“小牧场”、学好“小手艺”,壮大家门口扶贫产业,“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6月底前完成140户530人的脱贫任务。”

3月16日,在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园区,濯桑乡汉戈村村民降央驾驶着拖拉机在蔬菜大棚里耕地。几年来,试种出萝卜、番茄、草莓等“极地果蔬”的康藏阳光种养基地,完全达到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其中,声名远播的白萝卜产业实现了全产业链机械化耕种、采收、加工,改变了甘孜无规模种植绿色蔬菜的历史,白萝卜还直销港珠澳大湾区。

3月18日,由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捐助理塘县的扶贫项目——格木乡格萨尔王炯格育马合作社、天然地热温泉浴池和高城镇康巴锅庄婚庆服务,3个总投资超过134万元的项目全部竣工,即将营运。

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说,经过近半年的运营和宣传推介,总投资6.3亿元,涉及全县128个村的“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预计夏秋会迎来游客,为114户414名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源源动力。

图片新闻

丁真尼玛 摄

近年来,九龙县魁多镇全镇356户农户种植茶叶达2500亩。该镇通过建设加工厂、定点帮扶、产业扶持等措施,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目前每亩量产茶园每年给农户带来收入6000—8000元,助力80余户贫困户脱贫。图为茶农近日在魁多镇天乡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区采茶。

康定·银鸡野摄基地开园

扎西彭措 摄

康定·银鸡野摄基地拍摄到的野生银鸡。 康定市文旅局供图

3月20日,康定·银鸡野摄基地隆重开园,为康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再添新彩。

近年来,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甘孜州观鸟观兽的摄影爱好者逐年增加。2019年7月,康定市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启动了康定·银鸡野摄基地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观鸟景观房8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280平方米和步游栈道200米,正在加快厕所、导视系统、科普宣传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0年,甘孜州将沿主要旅游干线打造一批集摄影、观光、研学功能于一体的“观鸟观兽观花”基地。

据初步调查,甘孜州已发现脊椎动物716种,其中有鸟类502种,约占全球已发现鸟类的4%、全国已发现鸟类的30%和四川已发现鸟类的60%。有兽类动物124种,包含雪豹等一级保护动物12种。甘孜全州已发现高等植物5223种,约占中国高等植物种数的六分之一,其中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约80种。18个县(市)均有众多野兽、飞鸟和花卉分布,具备打造观鸟、观花、观兽基地(或平台)的基本条件。

甘孜州打造的“观鸟观兽观花”基地将布局旅游沿线。首批项目计划重点打造康定二道桥、雅江帕姆岭、炉霍卡萨湖等3大观鸟基地,巴塘措普湖、石渠真达神鹿谷、白玉察青松多等3大观兽基地,康定市木格措景区、海螺沟景区、丹巴中路藏寨、丹巴甲居景区等4大片(10个点位)的赏花基地。目前,相关工作已全面启动,力争在今年国庆节之前亮相部分点位,年内基本完成。

试点股份制集体牧场建设

破解高原牧民增收难

“虽然辛苦一点,但每天牛能吃饱,脂肪不减,才能保证产奶季节牦牛奶质量。”3月25日,高原牧场上很多地方仍然被大雪覆盖,康定市呷巴乡塔拉上村牧民达吾扎巴早上6点就起床,将牛群赶到离家很远的山脊处吃草。

2018年底,达吾扎巴将家里70多头牦牛入股村里的牦牛养殖合作社,靠着向合作社提供牛奶,2019年收入8000元,还拿到合作社分红3000多元。

2018年底,塔拉上村发展集体经济,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购置了120头牦牛,村里40多户牧民将原有的800多头牦牛也入股到合作社。有了稳定的奶源,合作社开发了酥油、奶饼、酸奶等奶制品,逐渐探索出一条牦牛养殖致富增收之路。目前,合作社注册了西出折多、塔拉牧场两个奶制品商标,建设中的标准化厂房主体已完工,计划投产后,将产品推向各大超市。

牦牛入股 牧民增收

“采取‘基层组织+集体牧场+农业企业+营销组织’的经营模式,逐步推广集体牧场建设。”甘孜州农牧农村局总畜牧师张显泽介绍,2018年,州政府印发《关于开展股份制集体牧场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试点示范时间为3年,力争到2020年建成股份制集体牧场示范点100个。

2017年成立的甘孜县茶扎乡银多村牧民专业合作社,是集体牧场示范点之一。“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出栏牦牛23头,总收益97900元。2019年,全村牧民174户758人受益,其中贫困户57户每人分红55元,非贫困户每人分红27元。”合作社放牧员所让介绍,“我们家入股的牦牛一年的酥油、酸奶、奶渣等奶制品可以卖1.5万元,加上合作社补贴的1万元工资,再加上林补、草补,挖虫草、务工等收入,我家2018年就已经脱贫了。”

通过集体牧场的合作社取得增收,还体现在提高冬春季节牦牛的存活率上。理塘县藏坝乡藏青扎喇高原牦牛养殖合作社配套种植饲草1000亩,用于牦牛冬春两季补饲和冬季短期育肥。通过对4到8岁牦牛的秋后短期精准育肥,在冬春两季集中出栏上市,保证了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基地牛肉。

合作社负责人曲他说:“按照传统养殖一头牦牛,往往需要5年以上才能出栏,而采取育肥模式,4周岁左右就可以出栏,成活率也达到98%以上”。

规模经营 壮大产业

集体牧场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完成了从成立股份制公司向现代化产业链发展方向转变。2019年,色达县通过招商引资,注册成立总投资2800万元的色达县云端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经营集体牧场。

“贫困村成立联合社入股,形成‘农户+联合社+公司+集体牧场’的规模经营模式,并按入股金额制定了完善的分红制度。”色达县农牧农村局局长郅忠云介绍。

为了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牧场,2019年由公司牵头,联合社协调,在5个深度贫困乡镇的44个村持续不断实施购买牦牛计划。目前,已实现购买牦牛400头,并完成100头出栏。

截至目前,甘孜州共建成牦牛类集体牧场80个,主要分布在理塘、甘孜、色达、石渠、康定等县(市),群体存栏总量3.8万头,能繁母牛占比45%左右,出栏率20%左右;建成藏羊类集体牧场4个,分布在石渠、理塘、白玉、得荣县,群体存栏总量0.5万只,能繁母羊占比50%左右,出栏率40%左右。

250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306亿元

近日,甘孜州印发《2020年重点项目工作推进方案》,确定2020年度州级重点项目250个,总投资36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6.53亿元。

其中,续建项目150个,年度计划投资238.6亿元;新开工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67.93亿元;加快前期项目30个,竣工投产项目111个。从项目类别上看,涵盖交通、水利、城市等81个基础设施项目,生态能源、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特色农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等76个产业发展项目,以及71个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22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据了解,为了抓好项目落地投产达效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按照《甘孜州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将在250个州级重点项目中筛选出60个对该州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性强和导向示范作用大的项目,列为州重点推进项目。

甘孜县加固改造1387户农村老旧房

近日,甘孜县斯俄乡霍古都村,一批老旧危房完成了钢结构加固改造,换了新颜。

“家里的房子因为建设较早,木柱、木梁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朽,出现了地基下沉、墙体开裂的情况。通过抗震加固以后,房屋达到了安全住房的标准!”霍古都村村民拉姆康珠说。

今年67岁的拉姆康珠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四口人,所住房屋为土木结构的老旧房,被确定为C级危房。一直以来,拉姆康珠一家都以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经济来源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维修房屋。“加固改造花钱少,见效快,周期短。”拉姆康珠说,房子从开始维修加固到改造完成,享受了2万元加固补助资金和2000元风貌改造资金,自己基本没有掏钱。

2017年以来,甘孜县针对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累计投入资金3449万元,对该县22个乡(镇)1387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农牧民住房进行排危加固,确保农牧民住房安全有保障。

理塘牦牛绒原料基地获国家顶级域名注册

日前,理塘县正式获得中国牦牛绒原料生产基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证书,这是该县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牦牛绒原料生产基地”称号后的又一喜事。

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4300米,是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2019年底,牦牛存栏达到18.2万头,出栏5.5万余头。2017年9月13日,理塘县引进亚吉牦牛绒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牦牛绒变废为“宝”。

“域名注册后,有利于理塘县牦牛绒原料生产基地树立品牌形象,保证品牌质量,提高理塘农牧民养殖畜牧的积极性,带动畜牧业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牧民增产增收。”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长翁登说。

尼汝藏族能歌善舞 喜庆聚会对山歌跳锅庄

九龙县斜卡乡位于九龙县东部。斜卡尼汝藏族历史悠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独特的文化,神奇的传说、美妙的山歌、热情洋溢的斜卡锅庄等。

这里的先民自古就有即兴编创、口头流传山歌的传统,山歌节奏自由、歌腔舒展、旋律跌宕,当地尼汝语称山歌为“夏姆”或“阿勒拉姆”。

斜卡尼汝藏族山歌旋律多样,唱法根据展示场合而各不相同。从体裁特征而言,有劳动山歌,如砍柴歌、打麦歌、打奶歌、打墙歌等;叙事山歌,如织木传说、格萨尔传说等;还有赞歌等。在演唱过程中,根据所表达的意思不同,有独自一人赞颂事物,抒发情感的《哟里夏姆》,有三五结伴吆喝劳作的《打奶歌》。

历史上尼汝藏族先辈们每当有喜庆聚会时,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就是对山歌。男女间、家族间、村组之间的山歌高手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对山歌争荣誉。

斜卡锅庄,尼汝语称“尼朵”。在斜卡,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男性穿着肥大筒裤,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领唱,歌声嘹亮穿透力强,舞群和着歌曲“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呀”的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犹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犹如凤凰摇翅飞舞,明快而活泼。

斜卡锅庄中,男女老幼皆可随意加入或退出跳舞队伍,但男女领舞领唱者不能随意更换,若需要换也必须是大家公认的嗓音好、歌词熟练,又能压得住阵的人才有资格出任。

无论是山歌,还是锅庄,都表达出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情豪迈的民族特性。

审核:黄良富 本期责编:杨珂编辑:毛莉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