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开启的科幻元年,不是用来糊弄孩子的概念

翻开中国电影史,科幻片一直都占据着无足轻重的位置。

在中国拍摄科幻片,最大的争议就是,科幻片的天马行空式的设定,在贫瘠的科幻国土上,被嘲讽得扑街。

再加上,科幻片在票房上的不受欢迎,这个世界性难题,导致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一直都是空白的。

直到《流浪地球》的上映,用46亿多人民币票房,在中国电影领域上,撕裂开了一条缝隙,让中国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科幻的光芒,是如此的绚烂。

《流浪地球》被评为打开中国科幻元年,是否过誉?

2019年,很多人都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

而事实上,在2019年之前,中国早就有科幻电影,不说香提港的卫斯理系列这种年代过分遥远的电影,在2008年周星驰所导演的《长江七号》相信观众也大都还有记忆。

但观众所留下的印象,几乎没有科幻的影子。

而在2019年,知名度最高的三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新人》以及《上海堡垒》,不管是从票房还是热度,几乎可以全面吊打新世纪19年以来所有科幻片的总和。

在这一点上而言,说是科幻元年,也未尝不可。

是什么原因,导致在此之前,科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缺席?甚至观众都没有形成这个概念?

而《流浪地球》被观众评价为“打开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是否存在过誉,或者捧杀?

要想了解这一点,首先要了解《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科幻电影的拍摄主题。

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绝大多数的科幻电影,都只是利用科幻来坐噱头,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的都是一些日常琐碎故事。

典型的就是《长江七号》,这部由喜剧之王周星驰所创作的电影,将宏大疯狂的宇宙想像,与日常生活结合,讲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说谎话,不打架 不吹牛,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成人,做一个社会的栋梁之材。”

或者是《百变星君》当中,科幻只是作为电影当中的喜剧佐料,为后面无法正常解释的爆笑的剧情,所作的一种“科幻”处理。

这样处理的结果,固然能够让观众在熟悉的日常情节,找到代入的爽感,但更多造成的是日常琐碎的喧宾夺主, 观众自然也就不会形成科幻的概念。

在这样的情况下,或多或少都会造成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内卷和萎缩。

故而,在2014年,由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在全球取得不俗的反响,尤其是在中国。

资本像是嗅到了血腥的鲨鱼一样,朝着科幻上面扑了上去,《流浪地球》正是在那段热潮之中被资本选中并立项。

但尴尬的时候,2014年立项,却整整3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导演,而科幻的热度也似乎在3年间流失了不少,最后落在了口碑不好不坏的郭帆手上。

科幻是什么?

科幻电影应该带给观众怎样的观赏体验?

用比较正式的说法就是“由认知逻辑所衍生出来的认知陌生化!”换句话说就是:基于基本科学逻辑的文学幻想。

这种幻想,是从宏大的世界制度,到细小的生活方式,不仅要自带科幻感,还要求背后自成逻辑,典型的电影就有卡梅隆的《阿凡达》。

基于这个概念,可以说,中国电影在《流浪地球》之前,除了卫斯理之外,基本上都不能算作是科幻电影,甚至可以说,不存在科幻电影。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显得《流浪地球》的伟大意义。

最直接的就是,电影中能够直接对标好莱坞视觉特效的呈现。

在中国市场还充斥着大量五毛特效,奉行“烂剧本+小鲜肉+高票房”信条的时候,《流量地球》横空而出。

从屹立于冰雪大地的庞大发动机,到空间领航站等等,都呈现出了中国科幻电影此前所没有的科幻感!

所以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并非妄言。

并且,郭帆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视觉特效,不仅前去好莱坞取经,并且还通过三千张概念设计图,以及一万多件的道具等等,都能为中国科幻后来者提供宝贵的制作经验。

中国式科幻

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时代,科幻作品也是如此。

在《流浪地球》上映过后,有部分观众认为,电影忽视了基本的逻辑,尤其是“流浪地球”这个设定,更是被嘲出天际。

而同样也有部分观众认为,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设定极具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是一个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定。

而事实上是,在原著中,有过大篇幅的文本进行过讨论分析,在末日降临的时候,推走地球要优于乘着飞船逃亡的理由。

甚至,在原著中,地球派和飞船派的争斗,也是推动整部小说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

只是,在进行改编的时候,受限于电影市场的因素,编剧和导演将其隐去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流浪地球”这一个科幻的设定所展现出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的厚重感。

2500年!

带着地球流浪!

在这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正是“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一个生存的地方,更是人类历史的起源,以及希望的所在!

所以,电影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台词,就是“回家”。

这种对于家的情感,同样不是中国所独有,而是全世界共通的一种情感。而这也是中国科幻电影,所呈现给世界的东西。

而在电影中,呈现出的民族主义气息,事实上也是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这也是有人评价《流浪地球》是《战狼3:宇宙篇》的缘由。

但事实上,《战狼2》本身是披着一层民族主义的外衣,并且迎合了民族主义叙事的商业电影,所以,冷锋的拯救,其背后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刘培强的拯救,是带有强烈牺牲意味!

是一种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

而这种牺牲,甚至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的舍生取义精神,在未来末日世界的回响,也更加深刻。

科幻元年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科幻,在中国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

科幻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被当作儿童文学来对待的。这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国文学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

科幻这个概念,被当作是以一种教育手段,用来解放儿童的想象力。

所谓科幻文学,就是立足科学,文学幻想!阅读这些天马行空的文字,在脑海中进行二次加工,能够极大地拓展想像的能力。

甚至,科幻作品对于儿童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包括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内的很多科学家,都曾经说过自己己受到凡尔纳的影响,从而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所以,现实地说,科幻文学能够培养读者对科学的热情,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当然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电影《流浪地球》之中,除了展现在末日危机之下,未来社会的超前科技,更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候的各种状态,彷徨、崩溃、团结、坚强等等状态。

在这一方面,也显得科幻文学具备一定的人文意义。

而这也是科幻元年的意义所在,尽管科幻元年相比漫长的中国电影史,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显然由于有了科幻的点缀,而显得更加的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