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货币:统一的五铢钱到各样货币出现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

东晋偏安江南,至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灭亡。其后160余年间,我国南方先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史称南朝。南朝时期,币制混乱,随着朝代的更迭,货币屡次更改。

一、宋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执掌朝政的重臣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史称刘宋。

刘宋政权发行当两五铢钱。当两五铢钱直径2.7厘米,穿径1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铢”文字粗壮,面有外郭无内郭,背有内外郭;钱径重量均不同两汉五铢钱。

当两五铢钱

“大钱当两”是不足值的虚钱,实际上是通货贬值,所以施行不到一年便被废止。

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年间(公元454-456年)铸行孝建四铢。面文“孝建”为柳叶篆,背文“四铢”隶带篆意。孝建四铢制作粗劣,边廓平夷,文字不清。“民间盗铸者云起”,其后省“四铢”而专留“孝建”面文,更趋薄小,品类甚杂,大小悬殊。

孝建四铢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公元465年)铸行永光,形制相似于文帝孝建四铢,内外有廓,面文“永光”二字篆书,横读,重二铢。因铸行数月即改元铸行“景和”,存世极罕。

永光与景和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公元465年)铸行。面文“景和”二字,篆书,横书穿孔两侧,笔画清楚。该钱由官府颁布准式,交民间依式样鼓铸,再交官验收通行,严禁盗铸剪边。因此文字轮廓较永光精整。

二、齐

宋顺帝刘准升明三年(公元479年),总揽朝政大权的萧道成,废宋顺帝,自即帝位,改国号为齐,改元建元,史称南齐。南齐继刘宋之后,经济形势严峻,一直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很少铸钱。

南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曾计划铸钱,但没有实行。齐武帝萧颐永明八年(公元490年),派人到四川在西汉邓通铸钱的旧址鼓铸铜钱一千多万钱。后因成本过高而停止。

三、梁

南齐和帝萧宝融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梁王萧衍趁皇室内部相互残杀之机,夺取南齐政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元天监,史称萧梁。

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铸行公式女钱,“公式女钱”实为无外廓而仅有内郭的“五铢”小钱。因其轻小薄弱,又称“女钱”,与“男钱”(大钱)对称。约在二铢、三铢之间。

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铸行梁铁五铢。铁“五铢”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梁铁五铢

终萧梁一朝,战乱不息,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的不足,梁武帝萧衍在建国之初即铸行新钱,不仅制造铜钱,而且还制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四、陈

梁敬帝萧方智太平二年(公元557年),执掌军政大权的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建元永定,史称陈朝。陈朝铸币不多,史载仅铸陈五铢、太货六铢两种。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铸行一种新的钱币“太货六铢”,此钱铜质优良,轮廓整齐,钱文瑰丽匀称,铸造精妙绝伦,居南朝之冠。

太货六铢

太货六铢尽管铸造精美,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引起人民不满,纷纷抵制。由于钱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个人叉着腰,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

十六国以后,我国北方地区先后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史称北朝。

北朝与南朝并存,两者合称南北朝。 北朝历时195年(公元386—581年),其间铸行过多种钱币。

五、北魏钱币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鲜卑贵族首领拓跋珪乘前秦瓦解之机,重建代国。是年改国号为魏,改元登国,史称北魏。

北魏初期,货币经济落后,实行粟帛交换。直到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颁布官用俸禄,仍以帛、絮、丝、粟四物为主。

自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开始,北魏才先后铸行“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三种钱币。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太和五铢

太和五铢为北魏建国百年后的“第一钱”,可惜的是孝文帝的这次铸行并不成功。其原因一是“太和五铢”铸行后,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而不入徐州、扬州之市,未能成为北朝的统一通用货币;二是私铸盛行,劣质钱充斥,造成物价不断剧烈波动。

六、北周三品钱币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继位后改革府兵制度,清查影户黑地,没收寺院财产,勒令僧尼还俗,还放免奴婢,兴修水利,做了一些应兴应革的事情,使人民获得了解放的气息。在币制方面,他统一北方之前仍是沿用西魏五铢,其后则三次铸钱。

公元561年铸“布泉”,公元574年铸“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

永通万国

五行大布

北周三品

这三种钱币形制精妙,笔法华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称,被誉为六朝钱币之冠,在我国和世界的铸币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北周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当时的老百姓却不乐于使用这种钱,因为这三种钱都是虚值钱。“布泉”一枚当西魏五铢五枚,“五行大布”当 “布泉”十枚, “永通万国”又当“五行大布”十枚,即一枚“永通万国”要合五百枚五铢钱。而当时民间交易依然有使用绢布、黄金、西方金银币的,所以不愿意使用这种虚值钱。

七、北齐

南北朝时期,铸币甚多,币值混乱,私铸盛行。北齐到了天保四年(553年),用的还是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杂用其他钱币。

北齐文宣帝高洋欲结束这种状况,便开始铸造新的钱币。但此钱没有使用他的年号,而是取名“常平五铢”。原来此钱是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

常平五铢

高洋为自己铸造的钱币取“常平”为名,即希望和常平仓一样有调节市场之意。

该钱为青铜质,直径均在2.4厘米至2.5厘米之间,重量3.5克至4.2克。

“常平五铢”由于采用了当时的铜母范叠铸技术,铸造非常精良,文字流畅优美、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构架匀称、笔画圆润。

近期热文:

【每日文物鉴赏】讲究对称之美的对钱

【每日文物鉴赏】古钱史上的精品——王莽币

【每日文物鉴赏】先秦刀币,由刀演变而成

【每日文物鉴赏】先秦布币,长的像农具

【每日文物鉴赏】世界上最早的货币——贝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