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一场改变了战国走势的战役

图片
赵武灵王
公元前306年,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国策,赵国逐渐强大起来,被誉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西面的秦国也是强国,秦昭襄王在位时期,悍然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前270年,秦军借道韩国,进攻赵国。
秦军出师不利,被赵国大将赵奢大败于瘀与(今属山西和顺)。
秦军败退后,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转而攻打魏国、韩国。
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的野王(河南沁阳),使得上党郡与韩国本土割裂,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城池献给秦国,以此求得秦国罢兵。
冯亭讨厌秦国,和城中父老商议,最终决定献十七城给赵国。
赵孝成王找来平阳君赵豹商议对策,赵豹认为不可,接受韩国的城池将会遭致灾祸。
赵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赵禹商议,两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可放弃。
赵孝成王于是接受了冯亭献城,封冯亭为华阳君,同时派遣大将廉颇镇守长平(山西高平西北部),防止秦军偷袭。
秦国得知赵国接受了韩国的领土,极为不满。
前260年,三月,秦昭王派左庶长王龁[hé]攻占韩国的上党,郡中百姓纷纷跑到赵国避难,赵国派兵接应上党百姓。
四月,秦将王龁发兵攻打长平,廉颇奉命迎击,双方互有伤亡。
六月,秦军攻破赵军阵地,夺取尉城、故谷城。
七月,赵军主将廉颇以逸待劳,坚守城池,赵孝成王认为廉颇怯懦畏战,多次派使者斥责廉颇。
廉颇不以为然,打算挫杀秦军的锐气,等待有利时机出战。
图片
廉颇
秦军主将王龁原打算速战速决,想不到赵军坚守不出,秦军逐渐失去耐心,加之远道而来,粮草接济不上,士兵多有伤病,秦军士气低迷。
赵孝成王四处求援的时候,秦国丞相范雎派人散布谣言,声称廉颇很容易击败,而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很难对付。
赵孝成王早就对廉颇坚守不战感到恼火,于是不顾丞相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阻和反对,坚持派遣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军主将。
赵括“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有一套,到了战场上就不灵了。
赵括率赵军主动出击,秦军新任主将白起派一路兵马佯装败退,诱使赵军进入峡谷,另一路人马切断赵军的后路,而后全线包围赵军。
《史记》记载:“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赵军失去粮道,也失去了城中的驰援,受困于长平一处山谷,长达四十六天得不到粮草供应,以至于出现相互残杀“人相食”的地步。
赵军连续五次突围而均遭失败,赵括亲率精兵奋力突围,被秦军士兵射杀,无奈之下,四十余万赵军将士选择投降了白起。
秦将白起害怕赵军再次作乱,于是下令,释放其中二百四十个年龄较小的士兵,其余全部坑杀。
图片
白起
赵国前后损失四十五万人,此后国势转衰,元气大伤。
赵王后悔没有听信平阳君赵豹的建议,但为时已晚。
前229年,秦国灭掉赵国。
两千多年以后,位于山西晋城高平城西五华里处——谷口村长平之战遗址内,曾出现大量重叠交错的尸骸,埋葬在天然的沟壑内。
这些尸骸,有的胸腔内有箭镞,有的四肢断裂,有的尸骸没有头颅。
可见,当时“坑杀”一说不符合史实,这些赵国士兵显然是被杀之后,投入沟壑之中。
图片
《高平县志》记载:因为白起杀人太多,当地百姓把这里称作“杀谷”。
唐玄宗在位时期,路过此地,诏令当地官员修建“骷髅庙”,用以祭奠赵国士兵的亡灵。
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光绪年间曾先后对骷髅庙进行了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