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丨对话摩根大通朱海斌:疫情带来的衰退是一次性的 优先财政应对

【独家策划:全球“战”疫】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点击这里,让我们一起,助力世界重启。
腾讯新闻《潜望》 作者 邬川
疫情暂时失去了金融市场的共振,但却让全球的经济增长与产业链条陷入停顿。
一方面,美国、意大利等海外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依旧走在主升浪,没能看到拐点出现的迹象。
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国股市经历过密集的四次熔断后波动性已然降低,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过去。
世界央行—美联储急忙为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将工具箱可用的政策几乎使用殆尽,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亦步亦趋跟随放水,而是矜持地在贷款利率上作出相应让步。
市场想知道答案: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一次性的衰退冲击还是永久性的结构改变?
中国又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市场与疫情带来的外需锐减?
对此,《潜望》专访了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传导、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
他认为,目前而言,这次疫情对全球经济来说,带来了二战以来的第二次深度衰退,但属于短期且是一次性的。
中国应该从工具箱拿出什么,他的判断清晰明了:在目前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会更加有效。
但有个前提,疫情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人员不流动,哪怕再多的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刺激,最终都是无效的。
目前而言,“看不到下一个雷曼出现的迹象。”他预测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难以再次上演。
二战以来的第二次深度衰退 明年回到正常轨道
腾讯新闻《潜望》:疫情对于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一次性还是永久性的会降低经济强度?
朱海我们对这次疫情基本的判断是它会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一个短期的深度衰退。
现在很多人将此次疫情对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甚至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此次疫情与2008年的情况有相似,但也不太一样。2008年的起因是金融市场本身出现了问题,金融体系风险最后传导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这一轮经济衰退的起因主要是疫情。新冠疫情是一个公共卫生的危机,第一波震中在中国,现在开始在欧美蔓延,下面会不会有第三波现在还不好判断。
新冠疫情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导致人们的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并直接导致经济的崩盘式下跌。
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的反应也非常剧烈。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了一些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金融条件的迅速收紧。这是我们看到的情况。
在对未来的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疫情未来会怎么样发展。我们做的假设是这一轮疫情大概到今年年中也就是5、6月份左右会慢慢好转。
由于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气候等原因,可能使疫情在5、6月份会慢慢被控制住,到6、7月份以后会慢慢正常化。今年下半年,社交距离的规定可能会慢慢放松,经济活动也因此会逐渐回归正常。
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对经济的解读是非常深度的衰退,但是这个衰退是一次性的。今年下半年经济会反弹,到明年会回到正常的轨道。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基本观点。
当然这个判断的一个大前提就是疫情的走势在未来几个月或者未来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新的起伏。如果疫情的判断与我们假设有很大的偏差,比如它持续时间更长,那对全球经济影响可能就是一个永久性的影响。
腾讯新闻《潜望》:就您团队的测算,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负面冲击有多大?
朱海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经济是负增长,-2.6%。
这是在二战以后第二次出现全球经济的负增长,上一次是2009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深度衰退。
从各个国家来讲,我们之前认为美国全年增速是1.8%,现在修订为-5.3%。我们预计欧洲全年是-3.4%,日本是-3.1%,中国是正增长,但是也非常,是1.1%。
所以基本上,疫情对大部分国家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来看疫情的传播已经发生了两波,第一波是在中国,也就是1、2月份的时候,当时中国新冠疫情感染人数占全球的90%以上,中国的疫情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但是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全国性的措施。所以疫情对中国一季度经济的影响是最严重的。中国经济一季度现在看基本同比负增长是肯定的,现在争议就是看同比负增长是多少。
虽然我们预计到下半年全球经济会有所反弹,但是因为上半年拖累影响太大,所以全年来看全球经济是负增长。
腾讯新闻《潜望》:从负增长的绝对值来看,欧美似乎受到的冲击比中国更大?
朱海都很大。因为要与没有疫情之前对比,与1月初我们的预测对比。
我们在疫情发生之前,认为中国全年是5.9%的增长,现在是1.1%,基本上是4.8个百分点的影响。美国原先我们是看不到2%,现在是-5%以上。这差不多就是7个百分点。欧元区我们之前预计是1%左右,现在是-3.4%,是4-5个点,所以从这个指标来看的话各个国家受疫情影响都非常大。
腾讯新闻《潜望》:我们已经看到有些企业已经复工但是很多订单被砍掉,复工复产容易,但销量很难修复,如何看待外需锐减?
朱海这也是我们对于中国全年的经济预测偏低的原因。
在第二季度我们认为中国会有一个比较强的环比反弹,但是我们预计二季度同比增速也还是很低,大概只有1%。也就是说二季度基本上不太可能回到一个正常值。这中间主要原因是欧美的疫情蔓延。
欧美疫情对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比较明确的影响:
一是欧美经济疲软,所以全球需求很明显是受到影响的。中国很多出口行业也必然受到影响,比如像一些出口大省,疫情虽然得到控制,生产基本恢复正常,但是突然发现订单没有了。全球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疫情影响,整体需求降低。这对中国二季度经济恢复将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从目前疫情防控来讲,国内社区的疫情蔓延现在已经基本上控制住。但是现在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因为海外疫情蔓延的情况,以及输入型病例会不会引起国内第二轮疫情的传播。所以我们看到疫情防控这方面在加强。无论从措施上或者从心理上来讲,这个情况都可能会拖累我们国内复工复产或者消费行为修复的节奏。
腾讯新闻《潜望》:会不会出现一轮出口企业的倒闭潮?
朱海我相信接下来的两三个月这会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时候就看政府在政策上会怎么应对。如果没有政府推出的相关措施的话,我想很多出口主导的企业,尤其是由于欧美市场的订单消失这种情况,会面临倒闭﹑解散或者停工的风险。
记者:您怎么看全球补库存周期呢?就是什么时候会开启?
朱海斌:全球补库存周期与中国有类似的地方。今年年初,在疫情暴发之前,我们判断2020年经济展望的时候讲到,去年库存其实下降很快,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新低。所以,今年年初,我们认为工业企业可能会补库存,也会推动工业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修复,全球也是类似,今年出现会好转。但是应该说随着疫情的蔓延,所有的补库存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政策应对上优先财政政策
腾讯新闻《潜望》:就应对疫情方面的政策来看,如果和美联储想比较,现在中国人民银行相对还是“矜持”一些,利率汇率调整都不及市场预期,您怎么看货币政策,应该有一个什么稳健的调整出来吗?
朱海我觉得美联储和人民银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做法。
从效果来讲我个人更支持人民银行做法。这一轮跟2008年不一样,2008年是金融体系崩溃所带来的经济下行,这一轮主要是公共卫生危机所导致的经济深度衰退和金融体系的风险。
所以从政策应对措施来讲,毫无疑问,首要的是防疫就是公共卫生的政策,有效的防疫措施,这是首要的政策和前提。
第二个,在逆周期的调整里,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中,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优先。
货币政策细分的话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降息;另外一类是维护市场流动性和信贷的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人民银行现在更主要的是维持市场流动性,信贷调整到相对平稳。
我们知道经济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疫情蔓延所带来这种恐慌或者行为的改变,导致经济活动的断崖式下跌。
首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共防疫措施相对比较确定以后才可以复工复产,如果人员不流动,哪怕再多的财政刺激和货币政策刺激,最终都是无效的。所以需要人员的流动,防疫措施首先要做好。
即使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说货币政策在当前可能也不是那么有效,尤其是降息。
如果我们比较在目前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底哪个更加有效我想毫无疑问应该是财政政策。因为财政政策主要是税费减免,财政补贴。它的受益范围很广,而且是很直接的补贴。
中国的小微企业有九千万家,九千万家企业里能够受益于货币政策宽松其实少之又少,比如货币政策叠加银行信贷的宽松,包括降息。
货币政策从这个逻辑上调整的话,对实体经济并不会起到那么大的支持。
当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应对,应该侧重防范经济衰退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
因为一旦金融体系的压力和经济的衰退“交叉感染”的话,会相互形成一个负反馈机制,加剧危机的程度,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更多的是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这是它更重要的任务。
反过来讲,美国目前面对非常动荡的金融市场,从政策效果目前并没有那么好,它的风险在于早期过快地用尽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都用完以后,其实后面的应对可能会相对更加棘手。
腾讯新闻《潜望》:后续应该如何管理市场的预期?
朱海斌:先强调一下,我不是说货币政策不需要宽松,但是各种政策搭配组合里,货币政策更多是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首选工具。
我们判断接下来央行进一步宽松可能会更多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如会进一步的降低LPR,进一步降准,但是不一定会跟着美联储一起降。
腾讯新闻《潜望》:保民生和保增长之间如何平衡?
朱海斌:其实尽快的复工复产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尽快复工复产可以兼顾保民生和保增长。所以,我认为当前首要问题就是在防止出现二次疫情的前提下,怎么样尽快加速复工复产。目前中国疫情相对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其实完全有条件加快复工复产速度。
失业率问题还是不小,因为失业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500万人的就业问题。二季度出口企业由于订单消失可能会有一个新的失业潮出现。所以今年保就业压力还是不小。
在政策目标各种兼顾之间,防疫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需要一个比较明确的调整,我们可能某种程度上要放弃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因为之前定的6%左右,从目前来看达成可能性基本为零。
短期来讲更重要的目标是怎么样尽快的结束疫情对于经济,以及对于民生和就业带来的冲击。下半年稳定下来以后怎么样巩固防疫的成果,保民生保就业,让经济在下半年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正常轨道,是我们当前的一个比较合理也更加迫切的目标。
看不到下一个雷曼的出现迹象
腾讯新闻《潜望》:会不会出现下一个雷曼?
朱海这个当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有多长。从金融市场来讲,金融市场的动荡程度某种程度上是与1929年比较接近,短期下跌幅度超过2008年。但是从持续时间来讲,预计经济是两个季度的衰退,市场动荡是几个月而非几年的过程。
关于现在的情况是不是金融危机,市场是有争论的。争论焦点不在于市场调整的幅度,从市场调整幅度来讲,其实跟之前金融危机没有什么区别,基本条件都是满足的。
但是现在跟金融危机区别比较大的就是,以往的金融危机可能都伴随着一些重要性的大的金融机构的倒闭,政府需要救助,包括中国90年代末的四大行的技术性破产,包括日本本世纪初的几个大银行破产,包括美国2008年大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
但是从这一轮来看,目前并没有这样的迹象。
未来会不会发生类似的情况,我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疫情到底能不能在未来两三个月如我们预期的得到控制,往好的方向走;第二,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市场的情绪是否能被稳定住。
腾讯新闻《潜望》:就目前美国的金融市场而言,是不是看不到类似2008年有毒资产加上疯狂杠杆的迹象。
朱海我们一直强调这次疫情出发点是一个公共卫生的危机,不像2008年是因为金融体系出现问题。
当然金融市场并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比如像美国股市经过了十年牛市,估值相对比较高。但是从金融体系来讲并没有像2008年出现有很多有毒资产或者杠杆率过高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