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新基建”,启动“新动能”

作者: 李治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改善民生福利,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

当前,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正步入智能化时代。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在内的“新基建”,不仅在中国受到重视,世界各国都在抢占技术高地、加快产业布局,积极寻找新工业革命的“命门”,迎接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期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

发力“新基建”是国家在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自身发展新支撑点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近年来,中国科研创新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并跑和领跑并存的转变,甚至在部分尖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想要在未来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中争得上游,仍须打好基础,推动“新基建”。

发力“新基建”,中国有底气。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消费动力回暖,中央层面密集部署“新基建”相关任务,聚焦于“新基建”范畴内的各项技术,很多地方政府也将“新基建”列入2020年投资计划。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研发人员总量稳居全球第一,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极具深度的消费市场以及日益增强的资本对接能力,为全力破解“新基建”各技术领域的关键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问题提供了强大支撑。

发力“新基建”,需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充分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和已有国际合作项目的资源,推进各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在基础支撑、数据服务和融合应用方面的协作,为“新基建”相关技术的国际合作提供支持,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共建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打造国际合作示范项目,推进数据技术、标准、园区、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的试点示范,培育支持若干个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合作项目,从而在合作共赢中提升竞争力。

发力“新基建”,需要吸引和培养人才。要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既着眼于长远发展,以重磅政策吸引高端和海外人才,又要注重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持续不断地抓好“新基建”人才的源头活水,实现人才集聚的“洼地效应”,使产业和人才形成互动,最终提升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为人才提供与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相匹配的空间平台,以及足够多的高端技术岗位,激励他们在“新基建”科研攻关中大显身手、尽展其才。

发力“新基建”,需要统筹科学研判。推动“新基建”,绝非简单的自上而下决策执行,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有效促使数据和应用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社会要素资源效率改进和潜能发挥。发展更高水平的“新基建”,除了需要良好的发展基础、强劲的发展动力及合适的发展时机外,还要有科学理性的研判,不能忽视市场机制,不能不顾成本、不顾效益、盲目投入,要有长远目光,追求经济性和技术的引领地位,以带动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跃升,使“新基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