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灭火有多危险?刚从凉山木里火场下来的扑火员讲述生死瞬间

3月28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2天后,距离木里250公里之外的凉山州西昌市又突发森林大火,造成19名参与扑火的人员不幸遇难,引发全社会关注和哀悼。然而,就在去年同一天,木里“3.30”森林火灾曾夺去31名扑火勇士的生命……

目前,此次木里森林火灾仍在继续。根据木里县政府办发布的最新通报,截至4月2日,木里森林火灾共有三条火线,不连续火线长约50公里,火场过火面积约258公顷。已组织各支灭火力量共计4784人、救援车辆1351台开展扑救。

森林灭火到底有多困难、多危险?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刚从木里森林火场上下来的扑火员,听他们讲述扑火过程中经历的那些生死瞬间。

「风向突变,如果晚撤几分钟,命就没了」

3月28日临近晚饭,木里县乔瓦镇娃日瓦村村民扎石注意到,县城正对面的那座山“冒烟了”。他心头一紧,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大山里的居民知道,冒烟是判断森林着火的重要标志,很多时候即使没有看到明火,只要看到烟雾就能知道哪里着火了、火势怎么样。

果然,到了傍晚,县城里的人们已经能够看到山顶上的明火了。火势熊熊,从方向上判断,着火点在山背面的项脚乡。当晚,扎石就报名参加了下核桃湾组的义务扑火队,准备第二天上山打火。

3月31日,木里县城对面的山上仍可见明显火情。

29日一早,他们按照前线指挥部的安排,赶到了指定位置。作为森林消防、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应急民兵等力量之外的补充,村民义务扑火队接到的任务是挖设防火隔离带,阻击火势继续蔓延。

“火势很大,风更大。特别是一到下午两三点钟以后,山上大风乱吹,特别危险。”扎石说。无论是专业的森林消防,还是民间义务扑火队,风都是扑火过程中第一位要警惕的。“原始森林里没有路,人要前进非常困难。可能我们走了一两个小时的路程,风吹着火烧过来,只用10分钟。”此次打火,他们就经历了这样的险情。

3月30日中午,下核桃湾组义务扑火队正在靠近火线的一处山顶上打火。突然,风向转变,向村民的方向吹过来。扎石眼见着之前还离得很远的火苗,瞬间就被风吹到了眼前。

有人大喊了几声,所有人立刻掉头。“每个人都不要命似的往南跑,一边跑,一边还能感受到后背有热辣辣的火追着我们,就像稍微跑慢一点就会被点着一样。”扎石说,“当时不仅有大火,还有浓烟,我完全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但情况紧急,根本顾不了那么多,我就跟着前面的人跑。”

山火一路追着扎石和村民们,有几个人跑着跑着掉了队。就在情况万分危急之时,山顶的大风又一次突然转向,改向北边的白碉乡方向吹,大伙这才脱了险。

等定下神来,扎石才发现,所有人的脸都被熏得黢黑,眼睛通红,痛得睁也睁不开。掉队的几个年轻人,逃命时腿被乱石和树枝划伤,伤口不小。还有村民开过去的车,也被烧毁了一辆……

“太惊险了。要是晚撤几分钟的话,命就没了。”扎石心有余悸地说。

「200余民兵被大火包围1小时,打湿帽子捂住口鼻」

遭遇生死考验的不仅有扎石和下核桃湾组的村民们,后所乡应急民兵队教员龙布吉村等200余名民兵,在大坪子被大火包围1个小时,靠着打湿的帽子捂住口鼻,才躲过了一劫——

3月30日,一支200余人的应急民兵队伍按照指挥,在项脚乡一处火线打火。从对讲机传来命令:“风太大了,再待在上面会有危险,不能干了,必须往回撤!”龙布吉村和大家听从命令,开始从山顶往下撤。然而,就在队伍撤退的途中,火势迅速蔓延,将他们团团围住,困在一个叫大坪子的平坝当中。

龙布吉村提供的一段视频还原了当时的情况:漫天黄烟遮天蔽日,能见度不足10米,大火燃烧的声音夹杂着风声传来,穿着迷彩服的民兵们趴在地上,通过对讲机与外界沟通“收到!收到!”,情况十分危急。

龙布吉村提供的视频截图,应急民兵们被大火包围,匍匐在地,用打湿的毛巾、手套和帽子捂住口鼻。

“当时我们跑也跑不出去,四周都是火,根本无法突破,我们只能自救。大家就卧倒,尽量紧贴着地面,并把毛巾、帽子用水打湿,捂住口鼻。”龙布吉村回忆说,“当时外围已经知道了我们情况,也在全力向我们这边支援。我们就想着,只要不被浓烟熏晕过去,就有突围的希望。”

大概过了1个小时,风向变化,周围火势渐渐变小,200余名应急民兵终于成功突围下山。

「原始森林扑火,困难危险重重」

记者第一次联系上扎石是3月31日下午5点,他发来信息:“刚刚从火场上撤下来,在回去路上。”记者问,大概多久能到?他说:“现在还不知道,走到停车的地方要几个小时。”几个小时?记者心里一惊,只能继续等待。等到再与扎石联系上,已是近4个小时以后了。

事实上,凌晨出发,徒步数小时上山打火,再徒步数小时下山,这就是队员们森林灭火的常态。

木里县位于凉山州西北,幅员面积13252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上海。一方面,它是中国的森林大县,森林覆盖率达67.3%,活立木蓄积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一,境内还有成片原始林区。每年冬春季节,这里天干、物燥、风大,是森林草原火灾的高发地。另一方面,木里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山峦叠嶂,江河环绕,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为典型的地带,也是地质结构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地段之一。如果遭遇森林火情,许多地方消防车辆和大型器械无法通过,只能依靠人力扑灭。

“一般走两三个小时算是轻松的了,有时单程就要走七八个小时。”龙布吉村告诉记者。只要接到扑火任务,应急民兵们每人都要自备3天干粮,同时还要背三四瓶水、单兵帐篷、睡袋以及油锯、风力灭火机、工兵铲、水桶等装备。最重的时候,每人辎重超过30斤,徒步数小时至指定地点,再展开灭火作业。“多数时候,我们经过的都是原始森林,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根本没有路,要一边开路一边前进,遇到悬崖险滩都是常事。”

村民组成的义务扑火队要将自家摩托车、汽车开到山脚,然后才能徒步进山。

除了行路的艰难,扑火过程中,意外和危险也随时都会降临。

由于许多原始森林常年没有人烟,凋落的树叶连年堆积,就会在地面形成厚厚的腐殖层,当地人把它叫做“万年肥”。有经验的打火队员都知道,在开挖隔离带时,一定要把“万年肥”清理干净,因为一旦处理不好,加上风向偏转,就极有可能发生爆燃,危及后方扑火人员的生命。

在打火时,除了风向突变和爆燃,对扑火人员构成威胁的还有随时可能爆炸的石头和滚落的圆木。“有的岩石经过烈火灼烧,温度过高就会发生爆炸,威力巨大,堪比炸药。还有一些山上被烧断的大树,会顺着山坡滚落下来,山下的人如果避让不及,后果不堪设想。”龙布吉村说,“有时明明看见火在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火星就飞到了身后,把后面的枯草点燃了,人就被包围在火海之中。”

「森林大县,居民世代打火护林」

木里森林火灾发生后,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启动三级响应,共计4784人参与灭火。在他们当中,有凉山当地的森林消防队、有全川各地赶来支援的消防队伍、有地方专业扑火队,还有许多像扎石和龙布吉村这样的民间力量和应急民兵。

根据一份2016年发布的《木里县处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木里全县各乡镇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了义务扑火队,每队20人,全县共603支,计12060人。同时,还以乡镇为单位,组建群众扑火队29支,每队110人,计3190人。

29岁的扎石是木里县的一位普通村民,平时除了务农,还在县城经营一家小酒吧。上山打火,是祖辈父辈留给他最深刻的记忆。“那时候条件不好,工具没有现在先进,补给也跟不上,但每年只要有山火,爸爸就会跟村民们一起,自发上山打火。”扎石说,看父亲打了一辈子山火,现在父亲年纪大了,该轮到他接父亲的班了。即使义务扑火队没有报酬,也常常面临危险,但他仍会坚定地做下去。

下核桃湾组的义务扑火队在进山途中休息。

从2013年第一次上山打火至今,龙布吉村已经打火七年了。他是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兼任该乡应急民兵队教员。他所带领的30人的应急民兵队,平时除了打火,还需应对山洪、泥石流等各种突发状况,每年每位民兵能得到1万余元补贴。

记者问龙布吉村,去年木里“3.30”森林火灾,27名消防官兵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遇难,悲剧发生在眼前,会不会有人动摇?他却说:“正相反,去年出事之后,反而有更多的人来报名。这里的人很淳朴,也很爱自己的家乡。其实哪里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穿着迷彩服,在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