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老鸨明争暗斗!但是真的美哭了!

不知道羊崽崽们是啥感觉,羊最近觉得全世界都在讨论青你,豆瓣微博无处遁逃,这个瓜那个瓜铺天盖地,实在是想转换下视听,找个没人的地方读一本恬静的书~

于是捏,羊一头扎进一部英剧里。

这部剧主要讲了两家妓院的老鸨明争暗斗的故事,可虽然是撕逼混战,但每一帧都是视觉盛宴是怎么回事???

可能有的小伙伴已经猜到惹~ 这部电视剧就是《名姝(Harlots)》,还叫《鸨王争夺战》...

故事发生在1763年的英国伦敦,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发生这个时期发生,彼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阶级分化夸张,有五分之一的女性为了活命而选择卖身。

这部剧是女子群像戏,演的就是当时背景下的妓女们~ 原本以为只是靠边缘题材吸引人,看了才不知道并不是这样!

汉译“名姝”意为著名的美女,里面的人物个个活色生香,就连布景都很考究,让羊感叹,18世纪的欧洲风格真是太美了,赶紧带我滴羊崽崽们感受一发!

乔治王时代的时尚,裱花蛋糕般的美丽

这讲风月场所的英剧,蕴涵了太多美学知识。

服装色彩美如画,每一帧都是艺术赏析啊~

大家可能都听过洛可可,它最早是法国上流社会审美趣味的产物。

时尚的信息传达永远自上而下,通过上流社会相互影响促进,洛可可艺术成了欧洲整个18世纪的风格主流~

相比17世纪盛行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更柔软更女性化,女性穿的衣服开始强调腰身和上围,缓缓打开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新纪元。

不管是贫民还是有富人,大家都穿着长袍,有钱人的自然是更华丽一些~ 宽大的裙撑上绣着刺绣,爱美的女人脖子上会戴choker,据说会起到让胸部看起来更丰满的作用。

(可以理解为脖子短了,胸确实看起来会比较大吗..)

为了凸显女性特征,使劲束腰是必不可少的,这种以牺牲健康和舒适感换来的美丽,就像裹脚一样,是对女性的苛刻。

但腰臀比越夸张越显符合当时的审美。

仔细看室内装饰也是满满的洛可可风格,繁杂精致处处散发着奢靡的气息,过分华丽的气氛让羊陶醉辽~

除了氛围,人物的妆容也特别洛可可。

追求美白,流行点大黑痣,追求皮相美不分东西方

在看剧的时候,羊发现剧里的人有钱人们,总喜欢在脸上点大黑痣,往脸上贴痣,最开始时候是为了遮挡天花留下来的面部疤痕。

后来人们发现,在脸上贴了黑痣之后,明暗对比强烈显得脸更白了,就变成了美的流行,而且贴痣位置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含义。

贴在右脸上:表示已婚

贴在左脸上:表示已经订婚

贴在嘴角:表示单身

装饰在眼角:表明自己是某人的情妇

直到现在,点痣成了一种美的艺术,著名脱衣舞舞娘—蒂塔,在她的书中还曾讲到,怎么点痣才能更美~

除了贴黑痣,病娇白、大面积晕染的腮红和高耸的发鬓(假发)也是洛可可时期的妆容亮点。

当时的人们正经历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果皮肤黑的会会被联想成需要从事体力活,追求上流社会的人们可不想拥有一丝一毫劳动感,ta们认为皮肤白是养尊处优最好的说明~

因此,不管女人或男人,统一追求极致白,大家可能都知道,古代欧洲人为了美白可是直接在脸上用铅的。

头发越夸张身份越高贵,这也是那个时期典型的审美偏好,发型的关键就是大。

当时英国文学不兴盛,很多人用印象的方式,比如画什么,记录并讽刺当时夸张的发鬓。

这样的头发普通人不可以消费的起,光靠自身的头发肯定不够,需要支撑物才能打造出。羊突然但想到发型稍微高点会抬高颅顶,看起来会更好看,不够应该和这个没有关系。

当时无论是点痣还是发型,都可以用来表达政治倾向,很多女性为了表达爱国,会把军舰模型等放在头上。 前面说到洛可可来自法国,法国自然也就成了全欧洲的潮流风向标。

法国绝代艳后玛丽皇后影响了当时英国女性的妆容表达,她们模仿玛丽皇后,腮红画的又大又深。

羊在B站上看了不少夏洛特仿妆,发现只要get到了与唇部同色的大面积腮红和大黑痣,模仿的还都挺像的~

感兴趣的集美们可以去B站康康,羊觉得色彩淡一点的话,这种玫瑰色用作日常妆容非常美丽还显气色!

帧帧美如画也就算了,剧情还那么有新鲜感

华丽优雅的服饰、发型、妆容,和背景完全融合在一起,让人完整的感受那是时代的氛围。

影片内容不俗,虽然主角是社会边缘形象(妓女),却是一部实打实的“大女主”剧。

这部剧里有各式各样的女人,以两个老鸨的矛盾为线索,刻画了非常年代女性的自我救赎。

艳绝一城的名妓夏洛特,却对真爱保持执着,外表麻木不仁的奎格利,却对自己的死敌有无法言说的爱恨交织。

以性工作为切入点,华美氛围为视觉造势,这是一个全新女子视角的撕逼剧本,相互打压,但又相互依存,在自己的方寸空间里争取到最大的自由。

时代不是人能选择的,但是这些坚韧的女性在霍乱的岁月里,美的熠熠生辉。

看完不会让人觉得仅仅只是猎奇与感官上的刺激,还有很多对美的启发,对时代的理解。

想到会有集美们去看这部剧,所以主要讲的都是画面美,剧情就自己去康康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