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四大历史名胜,史称“熙湖四景”,虽旧迹难觅,但仍为人传颂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的太湖县,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一直都是钟灵毓秀的好地方。自南朝宋武帝时建县以来,就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的美誉,境内的花亭湖“千重山色,万顷波光”,被誉为“大别山中第一湖”,五千年文博园更是一座世界朝圣东方文明的艺术殿堂,这里还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从古至今,无数的骚人墨客,像李白、黄庭坚、解缙、赵文楷、赵朴初、余秋雨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赞美太湖山水的诗篇。像古代太湖四景,至今魅力不减,为人传颂。
图片
图片
“龙山夜雨长河流,马路西风圣地游,法华方竹怡景秀,玄妙古松幻影幽”这句歌词写的就是古代太湖的四大名胜。“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是古代太湖四景,史称“熙湖四景”。它们集古邑太湖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神奇美妙,精致稀奇,虽然物换星移,旧迹难觅,但遗迹犹存,仍令人十分神往。
图片
图片
一、龙山夜雨
“绵亘巍巍伟岸雄,蜿蜒磅礴若游龙,石岩山体凄风肃,苍昊晴空夜雨濛”龙山位于太湖城北1.5公里处,因山势绵亘磅礴,蜿若 游龙,故名“龙山”。远远望去整个大山就像一条俯临深潭汲水的龙。龙山陡崖濒临长河深潭,因岩石与水体的比热不同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小气候”,白天水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晚上遇冷岩便凝结成霏霏雾露,飘洒下潆潆雨丝,晨观若经宿雨,潮湿如洗,这种奇特景观就是所谓的“龙山夜雨”。古代有“蛟龙戏水”、“龙涎淌湿”之说。这一奇观曾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历代官府、佛教高僧都把龙山当做风水宝地,建阁立寺。后来龙山的古建筑,历经兵燹,早已毁尽。如今夜雨犹存,可古建仅遗“观音阁”。虽然今夕不及往日,但龙山依旧,美景不减,“星移物换情依旧,访古探幽乐趣浓”。
图片
图片
二、马路西风
“飒飒扶摇夏夜吹,岸边扬柳貌猗猗,悠悠风阵知人意,郁郁华林更醒脾”马路河即今太湖县境内皖河,在太湖老城西门外半华里处,为长河上游故道。古时的太湖交通便利,马路河河床开阔,河水浩荡,一条古驿道沿大别山边缘穿境而过,商贾云集,经济富饶。太湖晋熙古城坐落在龙山脚下长河冲积的沙洲上,每到夏日,沙滩蓄热、闷热如炉。可是在马路河口的空地上,每到夏夜都有凉风西来,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的纳凉消暑胜地。每到夏日傍晚,附近的居民、小贩都会拖家带口,云集河边,夜市达旦,热闹非凡。这一淳朴自然、热闹和谐的画面,让一些文人雅士见景生情,于是将“马路西风”作为熙湖一景。后来长河改道,马路河河水日渐枯竭,河床也为泥沙淤塞,再加上电扇空调的普及,人们也就失了借风纳凉之兴。马路西风,旧时美景,终难再现。
图片
图片
三、法华方竹
“唐僧徒侣植新篁,竹特品珍杆是方,苗壮茂盛奇碧绿,质坚苍翠罕稀良”熙湖四景之一的“法华方竹”,早在唐宋时期就较为有名。相传法华方竹是玄奘西天取经带回的宝物之一,因方竹成活率低,其弟子云游四方,将方竹择地栽种,终在龙山宫对面法华寺内得以长茁壮生长。方竹竹竿通直不弯,截面成罕见的方形,亭亭玉立,为观赏竹中的上乘精品。物以稀为贵,亦以稀为奇,据《太湖县志》载,法华寺当时香火旺盛得益于“法华有竹,其杆皆方”。后来法华寺几经战乱,寺毁僧散,方竹也已荡然无踪,恰逢回乡省亲的陈竹桥,在法华寺旧址偶见残败的方竹,于是就起根移苗,栽在了辛冲家宅,才使得这珍奇竹种得以保存。如今法华寺“层楼翠映千杆竹,庭院松青树满花”的盛景虽已消逝百年,但在太湖县黄镇辛冲村民的精心呵护下,昔日“法华方竹”百杆摇风的靓丽风景得以再现。
图片
图片
四、玄妙古松
诗仙李白曾形容玄妙古松“天地同销毁,日月共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据《太湖县志》载,晋熙镇北门的玄妙观,是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左慈所建。相传左慈因不愿侍奉权贵,在魏王宫遁甲而隐,在其回乡的途中被熙湖的奇山秀水所吸引,进而决心在此建起一座玄妙观定居修道。为配道观风景,左慈夜遁司空山,移回一棵千年古松栽于玄妙观前。“冠盖如云枝干虬,龙蛇飞舞意更稠”玄妙配古松,熙湖添胜景,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玄妙观两遭兵燹,观毁松亡,世人皆痛惜不已,仙道左慈为怜世人,施以仙术,每当月夜,在玄妙观旧址上,都可以看到“玄妙古松”的幻影。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