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识的YOYO太多,那请记住我的背号#15!

我是YOYO,前中国传媒大学女子垒球队投手,“现役”北京夕阳红棒垒球队队员。
想知道我是如何从棒垒球小白到联赛冠军的吗?
让我们从一张海报说起……
我是从大学开始接触到棒垒球的,而在那之前,我对于棒球和垒球的认识几乎只停留在“棒球帽”这样的名词上。
大一百团大战(社团招新)的时候,我拿到了传媒大学棒垒球队的宣传单,从此入坑。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海报上写着“从零基础到全国冠军”——开启了我大学四年从零开始到冠军的追逐。
图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我看到球队里的师姐都特别飒,自己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于是不知不觉,我就已经深深陷入到这项运动和球队这个组织的魅力中了。
图片
成为投手,练习投球,是我在球队里遇到过的最大挑战。因为是高校业余球队,垒球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其实不高,我们并没有多么专业的训练指导。
但那时候满心满眼都是要“投球”、“投好球”、“投满三局”,总想着不能站到投手丘上再去丢人。听说师姐当年每天要投上百颗球练习,自己就开始每天晚上去砸网子。
图片
加上我们传媒女垒的女孩儿都特别较劲,你不得不承认“虚荣心”也很重要的动力。练着练着,就把自己逼出来了。不仅把自己的球技练出来了,也和球队一起,最终实现了夺冠的目标。
和棒垒球的相遇,影响了我太多太多。
首先是自我实现。起初坚持这项运动只是为了跟自己叫个劲,消除内心“好像不能坚持把某件事做好”的自我怀疑,然后就真的做到了成为一个投手,成为一个队长。这段经历,是我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段自我实现和肯定的过程。
图片
其次是互相看见。我很喜欢棒垒球中和队友互相成就的感觉,没有一场比赛的输赢是因为某一个人的发挥超常和失常而导致的,所以就会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从离开大学球队后,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同样延续着打球所收获的做事原则。
图片
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具有追星属性的人,所以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死忠的球队和崇拜的球星。比起“喜欢”,能留下印象且有所触动的球队和球星,往往是那些共同见证和经历过的历史时刻,是一种参与的成就感吧。
比如,我看的第一场MLB比赛直播是2014年巨人3:2皇家拿下世界大赛奖杯,从此因为巨人队的“偶数年好运”而默默支持。再比如,我在做MLB小编的时候,见证了老爹的退役。
图片
虽然没有特别追过他正经打球的战绩,但当你用文字和图片与中国的球迷一起陪他退役的时候,你就会发觉他有多值得一直记住和尊敬。
当时就觉得每一个职业球员的高光时刻其实数不胜数,不过是一瞬间欢呼罢了,但退役时能受到如此的尊敬才是真的可以永存的人格魅力吧。
整个大学四年,拿到冠军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事。但当我们拿到第一的瞬间,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
相反,那些永远赢不了的比赛让我更加记忆深刻,而赢得比赛的瞬间不过是在那些功不唐捐的付出之上的短暂结果罢了。
图片
(比第一名更难忘的2015年北京市高校棒垒球联赛垒球组第二名)
人们一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收获是指拿到好的结果,而往往最后才发现收获的过程已经满当当地装在囊中。所以相比家人、队友、教练的互相支持,其实我更想感谢赛场上遇到的每一个对手。
无论是比赛前的“敬礼,请多指教”,还是比赛后的“敬礼,谢谢指教”——相爱相杀才是用来回敬对手的最高礼节。
图片
当然,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十年后,还可以和大学时的“同期练习生们”一起组队打球,打一场每个人都在的比赛。
棒垒球,像一枚勋章一样,会被我一直佩戴在胸前。无论未来是否会再次从事相关工作,我都会坚持做一些对棒垒球这个圈子可以带来微小改变的事情。
图片
最后
欢迎你关注中国传媒大学棒垒球队!
图片
And
毕业后我们几个毕业生
一起在北京组了个业余球队
“夕阳红棒垒球队”
疫情结束后
有机会可以找我们一起打球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