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体验复课流程夯实防控措施

黑龙江日报4月6日讯如何做好有序复课、安全上课?怎样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为了答好这份“考卷”,3月31日至4月2日,哈尔滨市九区的党政一把手分别到各区的多所学校,以“学生”身份体验复课后的在校“一日流程”,对学校复课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指导,进一步夯实入校关、测温关、教室关、学习关、就餐关、应急关等各关口的防控措施,确保以最安全的校园环境迎接新学期。
关键词:入校
管理关口前移确保校园“绿色”
各学校管理工作关口前移,加强对从疫情重点地区特别是境外返回的师生员工精准筛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和学生上下学途中管理,确保师生健康、校园“绿色”。
日前,香坊区组织疾控中心对所有高三班级5128名学生和504名教师,进行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确保进入校园的师生没有各类接触隐患。香坊区提出,全区各相关部门要合力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在校外划定家长等待区域,按时接送、即接即走、避免聚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能出现“校内严管校外聚集”现象。
关键词:测温
“硬核”设备保证测温精准
在测温方面,各学校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坚持入校门、入教学楼二次测温制度,确保测温精准。
在阿城区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中,50扇测温门进校园成为“亮点”。早在2月初,阿城区教育局就着手储备防疫物资,把购买经济耐用的测温门作为首选。全区累计购买测温门50扇、测温球20个、热成像测温枪20把、普通测温枪846把。各学校从学生进入校园就开始测温,一些学校的宿舍也设置了测温点。
关键词:教室
戴口罩常通风勤消毒
复学后,各学校将保证教室等场所通风消毒适当,所有教师、学生均佩戴口罩上课,每个班级配备免洗杀菌洗手液、口罩专用回收箱等防疫物品。学生放学后进行彻底消杀,消杀后通风30分钟,再用清水全面擦拭,次日学生到校前再开窗通风30分钟。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在教室里为每两名学生之间安放了隔离板;哈尔滨市第八中学要求教室每个课间都开窗通风。道外区提出,要在确保全面落实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把教室这个关键点位的防疫工作做实做细,确保上课环境整洁安全。
关键词:学习
“小班化”上课备战高考
各学校坚持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条线”,灵活安排调整复课后的教学计划,采取“小班化”上课,保证教学质量,让高三学子备战高考有底气。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将推行“导师制”,开展“兵教兵”,采取“一生一案”对策,确保给予每一名学生关爱指导。南岗区提出,学校要一手抓好师生健康,一手抓好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五育并举”,同时讲好抗击疫情故事,培养学生担当奉献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就餐
就餐“高考式”避免面对面
各学校对复课后师生就餐做了细致安排,做到用餐不聚集、就餐错位坐。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设定一间教室只容纳15名学生就餐,学生错位、隔桌就座,每人面前放置隔板。哈尔滨市第十中学确保学生就餐每桌一人;每个餐桌标注位号,学生有固定位号,对号入座,“高考式”就餐。松北区要求,各学校对餐厅、餐具和加工用品要进行全面消毒,对食堂从业人员每天测量体温,制作食品过程中严格佩戴口罩、手套。采取校外配餐的学校,要加强对配餐运输车辆、司乘及服务人员防疫监测管理,做到持证入校、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关键词:物资
增设水龙头用好防疫“三宝”
各学校强化物资等综合保障,盯紧学生、教师、校园、家庭四个关键环节,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筑起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呼兰区第六中学等学校加强了消毒设施建设,学校配备了洗手液、消毒液、纸巾,维修和增设了洗手水龙头。呼兰区提出,各学校要持续落实“三防、四早、零报告制度”,用好口罩、测温、健康码“三宝”,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教师安心。
关键词:应急
临时隔离室让保护再多一层
针对学生出现发热情况,各学校都进行了模拟演练,做好流程对接清晰、应急处置迅速、操作规范。
哈尔滨市第八十四中学制定了详细预案,一旦遇到出现发热学生情况,工作人员立即将学生带到临时隔离处,进行再次测温,并详细询问情况。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学校主管领导立即拨通相关部门电话报告,确定转移路径。该校还设立了两个临时隔离室,用于发热学生转移后,与其密切接触人员临时隔离使用,里面按“安全距离”要求摆放桌椅,保证学生临时隔离期间的正常学习生活。
平房区提出,要全面细致稳妥地按应急处置流程图、联防联控工作流程图等反复体验和推演,不断完善,加强协调联动。
关键词:疏散
各环节路线“点线面”不交叉
把好人员疏散关、设计好各环节路线,是复课准备的重要环节。各学校对此进行了详细规划,确保“点、线、面”不交叉。
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第四十中学对教学楼内行走路线、操场活动区域均进行了防聚集设置。双城区第四中学等学校在科学合理设置隔离室同时,还设置了“发热学生”撤离专用通道。道里区、双城区要求,复学后,教师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校,做学生入校检查准备和上课准备,要“点、线、面”不交叉、“进、留、走”防传染。学生通过错峰有序入校、错时课间活动、错时分散就餐、错时分班放学等办法,减少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