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峨眉石窟,神秘!称奇!

位于峨眉山以北20公里的双福镇福利村,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普贤寺。这座寺庙的大殿中不仅盘踞着两条色彩鲜艳的“低头龙”,而且在寺庙后方的山腰处有一个依天然巨石刻成的神秘石窟。

石窟全貌

独立于山间的石窟

祭祀宝昙和尚的石窟

这座石窟立于半山腰上,周围皆被绿树环绕,仅其独坐山间。巨石宽约8米,最高处也约为8米,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如仙桃一般,光滑圆润。

石窟位于巨石下半部,其雕刻技艺异常精美,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可从保存下来的屋檐、梁柱、宝塔、石刻等图案中推测出石窟供奉的主人地位极高,极具威望。

三羊开泰石雕

石碑

据《峨眉山志》载:明宝昙国师,吴人,乃断岩禅师後身。洪武初,敕往峨峰,重建铁瓦殿,并铸普贤金像。留蜀十年,道化大行。后召还,卒天界寺。所以,从现有史料推测,这座石窟供奉的就是明朝国师宝昙和尚。

石窟中的宝塔

据传宝昙与曾短暂当过和尚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交情,他在蜀地生活了十年,重建了峨眉山铁瓦殿,并铸普贤菩萨金像。朱元璋想让他还俗为官,宝昙婉拒不受。为了远离喧嚣,他曾隐于四峨山多年,后奉诏回京,圆寂于天界寺,朝廷以国师的规格举行隆重葬礼。而他驻锡过的四峨山为其开窟建塔以示缅怀。

刻有据传是朱元璋亲撰律诗的石碑

而在石窟旁的碑文上也刻着据传朱元璋亲撰的律诗:山中静阅岁华深,举世何人识此心。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

另据史料记载,现在的普贤寺也是由这位明朝的国师宝昙和尚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前后主持重建的。

从原普兴乡政府前的公路一侧,沿着一级级青石台阶缓步而上,透过两旁翠绿掩映的竹林向上望去,就能看到隐藏在山林里的悠悠普贤寺。

功德碑

普贤寺门口立着三块石碑,有一块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重修殿碑和一块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的功德碑,字迹工整,大部分依然十分清晰。在一旁,还有一块年代更加久远、已看不清何时雕刻的碑刻,仍然有不少字迹可辨。

大殿全貌

进入普贤寺,大殿整体为木质结构古建筑,大殿上方的横梁上,所刻下的明永历十年(公元1656年)字迹清晰可辨,让人称奇!

普贤寺屋顶上的永历年号

了解历史的朋友就会知道,明“永历”意味着什么!1644年,明朝皇帝朱由检(崇祯帝)在煤山自尽后,宣告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终结。此后,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成立了几个南明小朝廷,其中朱由榔的时间最长,达16年,年号“永历”。时清王朝已经建立多年,而大张旗鼓以明“永历”年号落款于普贤寺,足见明朝余韵在峨眉山的影响力!

此外,在普贤寺的转角斗拱上,有数个少见的龙头造型,层加叠架着屋脊。寺内挑、梁、拱、柱均体现出皇家风格的建筑规制,尤其是转角斗拱以龙头形状雕琢呈现,表明这应该是帝王官庙专属。

普贤寺大殿的低头龙造型

大殿内,有两根实木立柱,柱上各盘旋着一条巨龙雕塑,雕塑手法高超,且色彩明晰可辨,右侧巨龙口含灵珠,身形神态活灵活现。龙是极富灵性之物,普贤寺中的两条巨龙龙头朝下让人颇为诧异,这在全国佛寺建筑中也是少见的。

龙口含珠造型精美

这样的建筑特点,证明普贤寺是从明代遗留下来的,木质结构中带有皇权象征的一座建筑体。

这两个龙头朝下的雕塑具体修建时代已无从考证,也没有相关记载。如今只能推测,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天子(朱元璋)不可能低头,这两条龙比较大的可能是太子龙,让太子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从而宣扬尊师重教的理念。

1988年,普贤寺被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贤寺的铜罄

寺庙里保留下来的石刻佛像

残存的石刻

残存的石刻 寓意花开富贵 平安吉祥

十八罗汉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贤寺平时并不对公众开放,现在也没有僧人常住。这里历史悠久、信众众多,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本地信众以及来自夹江、沙湾、井研、犍为、峨边和眉山、雅安等地的信众,到此虔心朝拜,多时可达数百人。

本文综合乐山市作协主席徐杉文稿、封面新闻有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