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毡房的“变身”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村民海依那尔在检查房杆的形状。
海依那尔从2018年开始经营民宿,在自家的院子里可搭建5顶毡房,旅游旺季时几乎每天都能住满游客。
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时代,毡房因易于拆装且便携,成为哈萨克族牧民“移动的家”。近年来,随着新疆一系列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牧民住进定居点,毡房也悄悄完成“变身”。在新疆新源县不少牧民定居点,很多牧民家的院子里还保留着毡房,用于开展民宿经营,增加旅游收入。如今的毡房既是哈萨克族的文化遗产,也成为当地民俗体验的一大亮点。
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海依那尔的家人在搭建毡房的骨架。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海依那尔(前)和家人在整理房毡,准备搭建毡房。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村民海依那尔的父亲塔尔别尔地·阿吾巴克尔在安装毡房。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海依那尔在安装毡房。 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村民海依那尔的父亲塔尔别尔地·阿吾巴克尔走出刚搭建好的毡房。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阿勒玛勒镇,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工人在制作毡房的顶圈。合作社与新疆的许多旅游景区、农家乐、旅行社等签订供货合同,产品还远销国外。新华社记者宋彦桦 摄
图片
4月5日,在新疆新源县阿勒玛勒镇,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的工人在缝制装饰毡房地面的花毡。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