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乡愁!解码江苏107个“省级”传统村落的DNA

4月7日上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首批共计107个省级传统村落。
我的家乡够“传统”吗?还有“村落”的味道吗?这份名单的公布,触动着很多人内心蛰伏的乡愁。来看名单,有你的家乡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守住乡愁、振兴乡村,这些省级传统村落当标杆、探路子。
早在3年前,江苏就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推动传统村落保护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过3年左右的精心培育,江苏省政府今年3月公布首批107个传统村落名单。
江苏一直把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并通过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予以具体落实。
江苏是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传统村落亦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些村落或坐落于山水之间,或深藏在田间溪头,都在传承地域文化精髓,也延续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习俗,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山水相融,风采各异
图片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桥头)
江苏省传统村落多数聚集在自然山水之间,利用自然山水的特征而出于山水,展现出丰富各异的诗意村居。
江苏的水有江、河、湖、海各类景色,涓涓流水浸润青山、滋养良田,既有“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的海内之奇观,孕育出吴中区金庭镇八村、东山镇四村的水村美景,也有“薄霭笼芦穗,清香出稻田”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里下河垛田,深藏着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管阮、泰州市溱潼镇湖南村湖南的垛田乡村。江苏傍水而生的传统村落都极富有生命力,展现出鱼米水乡精耕细作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图片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陆巷)
江苏的山虽少、丘陵海拔也不高,但却钟灵毓秀,有古刹名寺、朴拙古村精巧点缀,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村落。北有云台山-马陵山-相山横亘,山中有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大竹园,高公岛街道黄窝村黄窝点缀其中;南有老山-宁镇山脉、茅山、宜溧山地蜿蜒呼应,更多见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里干、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这样的古村。
山水之间,村民循水而居,村落依山就势,负阴而抱阳,因与山水、田园高度相融而富有意趣。
南秀北雄,各取精髓
江苏文化特色包容并蓄、多元融合,其传统村落也集中体现了区域文化的精髓。
时间上,江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典型承载地,历史悠久而文化灿烂,同时也是我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影响的地区;空间上,长江横跨东西,古运河纵贯南北,中国南北方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均在江苏碰撞、汇集。
江苏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亚文化分区,即:苏锡常环太湖文化圈、宁镇沿江文化圈、苏中运河文化圈、苏鲁黄河文化圈和沿海文化圈。
图片
(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管阮)
太湖流域的西山岛上,汇聚了金庭镇八大古村,有“村在水上,水在村中”之意趣,更有传统渔具渔法等技艺流传,体现了苏锡常环太湖文化圈中吴文化精致、细腻生活方式的精髓;
江宁的黄龙岘、前石塘至高淳的垄上、漆桥,再到丹阳市的九里、柳茹,体现了宁镇沿江文化圈大气恢宏的文化特征;
苏中运河文化圈兼具南北特点、古朴中透着秀气,尤为典型的是里下河地区的传统村落,代表为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东罗;
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汉王村紫山、邳州市占城镇山上村展现苏鲁黄河文化圈楚汉文化的核心风格;
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草堰村成村于盐运工程,展示沿海文化圈的开放、交融。
图片
(泰州市溱潼镇湖南村湖南)
南北文化特征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习俗上,也集中展现在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上,形成江苏传统建筑 “南秀北雄”的特征。从院落整体形态特征分析,苏北、苏中多独栋、曲尺形、三合形的院落,苏南则多有独栋、排屋、四合天井形的院落。从单体建筑形态特征分析,苏北建筑青、红、黄三色混杂、厚重敦实,有“汉韵楚风”,受水灾、兵火侵扰,宏大的建筑遗存不多;苏中建筑青砖青瓦,方正规矩,集北方妙景之雄和南方佳境之秀;苏南建筑白墙黑瓦,清新多变,有“秀美灵动江南韵”。
图片
(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
图片
(左图为【苏北】邳州市占城镇山上村山上 。右图为【苏中】海门市四甲镇四甲村四甲坝 )
图片
(【苏南】张家港市凤凰镇恬庄村恬庄)
经典新生,传承有序
图片
(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里干)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村明月湾周边遍植茶树,是碧螺春茶叶的主产地,传承有传统的采制工艺。这种古法工艺传承千年下来堪称智慧结晶。在明月湾村图景中,碧螺春茶的故事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做民宿可以有茶文化相关的创意,做产品可以引用碧螺春相关的典故。
图片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石公村明月湾村与碧螺春茶制作工艺)
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大竹园独有的云雾茶,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跻身于名茶之列;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顾庄的如派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珍品,展现了江苏传统村落较高的艺术价值。
江苏有这样特色产业的传统村落很多,是未来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良好基础。
图片
图片
(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大竹园与云雾茶种植)
图片
图片
(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顾庄与如派盆景)
但从目前江苏现状来看,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形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捷,相对其他省份而言,传统村落相对稀缺,需要更好地加以保护与发展,托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为此,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应保尽保,促进传统村落“系统性”保护
图片
图片
(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东罗及其村落周边田园美景)
我们要深入认识江苏传统村落认定条件形成的背景和内涵,拓展视野和思路,加强传统资源普查,尽最大努力保护江苏田园乡村的“DNA”,为江苏乡村振兴的发展增添特色,留住根和魂。
同时,在保护过程中,我们不能孤立地保护好几处传统建筑、几口古井,而要强调系统性的保护,小到街道、古巷,大到环境格局、整体风貌,与村落相互依存的山、水、田、林、路等自然景观环境,还包括村落的原住民、传统艺人和工匠等。
既要保护传统资源,也要保护它赖以生存的环境;既要见物,也要见人。例如,对位于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东罗的保护,不仅注重对垛田、水路的维护,也要关注如油菜花规模化的种植,油菜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传统工艺的传承等,形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循环。
讲好乡愁故事,产业、文化、村落融合特色发展
古诗有云“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传统村落的现代化发展想要有特色,就必须对传统产业、文化、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
传统村落的特色发展需因“村”制宜,促进产业、文化、村落三者融合,将传统的、古老的、基础的产业、技术转变为现代的、体验的、有趣的,使传统村落散发二次活力。
例如溧阳市上兴镇余巷村牛马塘在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期间,紧抓“红薯”主题,改良红薯品质,开发有机食品,打造“薯院”民宿,推进地瓜文创,“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牛马塘现已拥有“溧阳第一地瓜村”的标签,也是曹山旅游度假村的亮点。
江苏许多农产品的品牌可在这方面做文章,太湖的碧螺春、阳山的水蜜桃、洪泽湖的野鸭蛋等等,传统技艺手艺也应积极利用网络推广,如皋顾庄的如派盆景、前石塘的竹器制品、舟山的核雕等,向“特、精、奇、绝”的方向努力,讲好传统村落的乡愁故事。
图片
(溧阳市上兴镇余巷村牛马塘村前小品)
串点连线成片,“传统村落组群”区域联动保护
在对江苏传统村落资源的整体摸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传统村落相对集中的地区,其村落间往往会由于拥有同样的文化背景或自然基底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建议在保护传统村落个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串点连线成片,构筑区域传统村落保护格局,加强区域联动保护,展现丰富文化底蕴。
例如,在近期公布的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和精心筛选出的八条传统村落游赏推荐线路,串联传统村落与风景名胜、历史古迹,整体展示区域山水格局,更好、更全面地保护与展现地域传统文化底蕴与特色风貌,是对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的很好尝试。
(张伟,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汪涛,研究员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乡村研究所所长)
撰稿 张伟 汪涛
图片来源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