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地理位置为何如此重要?

提起石家庄,朋友们可能会想起那个著名的段子:吾乃石家庄(常山)赵子龙也……因此有人觉得石家庄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接地气了。其实也没错,石家庄市原本就是由一个小村子发展成为河北省省会的。不少人认为石家庄之所以能成为省会,完全是因为铁路带动起来的。实际上石家庄除了机遇好之外,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石家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本来就有成为省会城市的潜力。
图片
图-河北省地形政区图
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跨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东接衡水,南连邢台,西靠山西阳泉,北临保定。如果翻开河北省的地图,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又奇怪的现象:在华北平原上,河北省重量级的地级市大都紧靠太行山东麓一侧,如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而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地级市却很少,只有衡水、沧州、廊坊。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迫于生存的压力,人们依靠生存的本能做出的天然选择。我们知道,在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的频繁改道可是出了名的,河北省内的东部平原看似平坦肥沃,但是时刻面临黄河泛滥的威胁。而太行山东麓的地势相对较高,是不容易受到洪水侵袭的。另外,太行山东麓因为有大山阻挡南下的寒流,温度相对要高,更适合人们生活居住。
图片
图-河北省地形图
太行山脉整体为西南---东北走势,但是在中部有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石家庄就位于这个转折之处。石家庄大体上可以看作以三面环山作为C形屏障的地方,而且还有滹沱河作为险要,这样的山河屏障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另外一个具有类似地理优势的就是曾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的邯郸。战国时,夹在几大强国赵魏燕之间那个打不死的小强、号称“第八雄”的中山国,其都城就曾在石家庄西北的灵寿县。
图片
图-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位置
古人云: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进可攻,退可守。石家庄北控燕冀,南通河洛,有井陉之险,足以扼其咽喉,足见其战略位置重要性。石家庄西面的太行山中,有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径中至关重要的井陉关(也叫土门关),西出井陉关可直扑山西的核心战略要地太原。
图片
图-井陉位置示意图
井陉关在历史上大名鼎鼎,发生在这里的战事可谓数不胜数。秦灭六国,王翦攻赵走的就是井径;秦始皇东巡驾崩后也是从井径抵达九原;秦末汉初韩信、张耳出兵攻赵,韩信就是在井陉打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背水一战,大破赵军,斩杀陈馀。南北朝时,北方诸势力彼此征伐,井陉关更是兵家必争之地,鏖战不断。谁能控制井陉,谁就有很大的战略优势。
图片
图-楚汉争霸,韩信在井陉背水一战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派养子安忠志守井径关,鉴于此地的重要性,安禄山不放心,又派大将李钦凑接替养子据守,防备西面来军。大唐朝廷和安禄山的叛军反复争夺井陉关,井陉关成了关键之中的关键。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将鹿泉(石家庄鹿泉区)改为获鹿(谐音“禄”),鹿城(石家庄辛集)改为束鹿。唐末五代十国时更不用说,各方势力在井陉关又是打得噼里啪啦不可开交。
图片
图-山西省地形图
既然说到石家庄,那么就不能不提到正定。在石家庄以如今的名字走上历史舞台前,是以别的名字出现的,最出名的就是常山、真定,也就是“常山赵子龙”中的常山。战国时期,中山国在这里设置东垣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为东垣县,隶属于钜鹿郡。西汉初,陈豨作乱,刘邦亲征东垣,平定后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或许为真龙平定之意),清朝时又被改为正定。真定治所原位于东垣故城(石家庄市东古城),唐朝初迁至如今的正定。
图片
图-河北石家庄人文地图
古人是这么形容真定府的: “晋得此以雄长于春秋,赵得此以纵横于战国。河北有事,滹沱、井陉间,马迹亦将遍焉。”还有更简单分量却更重的一句话:“河朔天下之本,而真定乃河朔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