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培养模式下的人文与社会大类什么样?听听刘涛雄教授怎么讲

今日清华,人文日新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
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作用
以及为什么要学人文社会学科
人们的关心程度似乎并不那么高
甚至知之甚少
4月6日晚
做客iTsinghua云学堂的刘涛雄教授
就人文与社会学科为我们作出回答
从人类合作行为的发展
到人类文化的根源
从语言演化的根源
到改变贫困状态的努力
这一系列问题
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挑战
也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所关心的话题
图片
人文社会科学从反思自身的意志和情感出发
解释人何以为人
阐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作为基础学科
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及其对社会的认知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
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在英国发生
看似日常简单的问题背后
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因素
人文与社会科学带给你的
正是一种科学看待并分析问题的视角
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演进
很大程度上受人文社会科学思想理论的影响
凯恩斯也曾有言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
不论是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
都比一般人所设想的更有力量
图片
如今中国正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
这一前所未有的独特社会实验
要求人文与社会科学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这关乎中国的崛起与转型
也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这些年来我们也清楚地看见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正逐步
从世界学术边缘走向中心
“人文日新”
用这悬挂在清华大学大礼堂正中的四个字
形容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大类
再合适不过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人文精神如太阳一般每日革新
用新的光芒照耀引领莘莘学子
继续进行人类社会发展的探索研究
图片
自1925年设立国学研究院之始
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便蓬勃发展
除了声名显赫的国学四大大师之外
还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杰出学者
在此执教、学习
为中国社会科学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至今日
清华大学在原有的深厚文科底蕴之外
致力于发展“新文科”
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
可以简要概括其三大主要特征
图片
人文与社会大类通识课程
在人文社会各个学科内贯通培养之外
清华大学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文理渗透
结合工科的技术和理科的方法
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将通专融合落到实处
低年级培养中打通各个学科的界限
让学生领略不同学科的魅力并自由选择
高年级时期再推进专攻
通过提供更多选择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片
刘涛雄教授期待着与大家在清华园相遇
带领大家体验
人文与社会大类的“新文科”培养模式
感受人文与社会的魅力
嘉宾介绍
图片
刘涛雄
刘涛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学院党委书记,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兴趣为大数据经济分析、宏观与产业经济、新政治经济学等。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并主持其它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论贡献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曾任日本中央大学、东北大学、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
错过了直播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