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破2%意味着什么?

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

余额宝走红后,货币基金一度成为大众理财的宠儿,余额宝历史上最辉煌的收益——7日年化最高达到了6.3%,曾秒杀了大部分银行的5年定期,其风头一时无两。 彼时的货币基金收益高、存取方便,成为很多人存钱的首选。而随着市场利率的不断下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越来越低。

截至4月6日,天弘余额宝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为1.9780%,7年来首次跌破2%。不仅如此,另外28只接入余额宝的货币基金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在1.64%至2.306%之间。 天弘余额宝的收益下降只是市场利率下降的一个反映,随着降息呼声和预期越来越强烈,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是一个标志性事件,2%不是终点,未来还会越来越低。

“余额宝”们收益下滑的原因

1、流动性过剩

货币基金的规模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宽松变得越来越大,但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毕竟有限,“过剩的资金”充斥着市场,利率走低,收益率下滑。 根据Wind测算,包括余额宝在内,全市场746只货币基金,353只(占比47.3%)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2%。 7日年化收益率3%以上的只剩下21只。

2、投资收益下降

货币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于银行存款及各类票据、债券,其中同业存单是货币基金的最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之一。 在资产端,近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也在全面下行。

3、货币宽松的大环境

4月3日,央行降准,为年内第三次降准,第二次定向降准。

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此外,央行还12年来首次下调超储利率。

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利率下行必然会影响货基的收益,而货币基金的最大压力,就是利率下行周期。

货币基金VS银行存款

2%是一个很有现实指引意义的收益率,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1.5%,银行普遍上浮30%和40%,大概也就是1.95%-2.1%。 而当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跌破这个区间,并且还有很强的下行趋势,对于普通个人的震动是非常大的。 对于现在还在存款的群体来说,可能需要考虑未来还要不要拿货币基金来代替存款。 对于货币基金来说,今年以来大增的规模主要来源于机构客户,对于个人客户的吸引力则在下降,资金搬家挡不住。

余额宝适合怎么用?

5万以下资金,尤其是小额资金比较适合存余额宝。一方面是因为余额宝给出高于活期和定期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余额宝兼顾日常消费支付的功能。 将资金存入余额宝的用户,其实对于收益率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最看重的是余额宝能够用于线上消费(包括但不限于淘宝购物、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还花呗、还信用卡等)、线下付款、转出到支付宝余额或银行卡。 能够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又能够用于日常消费支付,最关键的是还能够随时转出到银行卡提现。这就是余额宝吸引用户将零钱置于此的主要原因。

计划报复性存钱的思考

疫情的发生,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报复性存钱”提上了很多有意识“储粮”的家庭的日程。 面对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更加需要多元的资产配置投资计划来抵御市场可能发生的风险。 进行资产配置前,首先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1、打算投资多久?预期的投资期限决定投资产品的选择,通常从几个月到几年,最好能够确定在需要挪用这部分资金前,资金已到赎回期限,否则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手续、违约费用。 另外,一个明确的投资期限,可以“迫使”自己稳住阵脚,坚持长期投资。2、这部分资金未来用来做什么?买车?买房?教育?还是养老?能接受亏损吗?3、投资目的是什么?根据资金的用途,结合个人的风险偏好,确定投资的目的,或者说想要达到怎样的收益率。 也许是想躲避市场风险,也许有硬性的保本需求,或者是想要跑赢通胀,稳健增值,或是追求高收益。 想清楚这些事情,资产配置就完成了一半。

金字塔守护财富

个人理财,或者说家庭资产配置的构成,也遵守金字塔原理。

底层:金字塔最底层较宽较稳健,首先保证基本的生活开销和保障,也是建立理财规划的基石,包含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

中层:期望可以带来稳健增值的财产,期限、风险、回报都在中等水平,如银行理财、资管计划等;

顶部:风险资产,投入资金不多,承担风险多,收益相对较高的具有进取性的投资产品。 资产配置的构成,先要搭建一个稳固的地基,然后逐步增加高层风险的风险投资,以提高预期收益。整体呈现一个三角形的稳固结构。

至于底部有多宽,每层有多厚,也就是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是由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所决定,按家庭/个人的理财需求来配比,每个个人和家庭都不尽相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货基收益进入下行通道。 面对未来可能的低利率环境新常态,货基回归现金管理工具的本源,依靠各类“宝宝类”躺赢已经成为过去式。

丰富资产大类配置,将短期资产向长期资产调整,才是新环境下更为适宜的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