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四川隆昌陈雪燕:舍行李不舍口罩 “走红”之后成爱心中转站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1月26日,回国前一晚,四川隆昌的陈雪燕将行李箱里的化妆品和衣服全扔了,换成了从尼泊尔买来的5800只口罩,为了全部装下,她边塞边压,左挪右腾,好不容易将拉链拉上。这批口罩全部送给了医院、街道、乡镇等一线工作人员,她没有留下一个。

1月28日,封面新闻以《四川女子出境游丢掉衣服腾空行李箱 装5800个口罩回国免费送》为题,对此事进行了独家报道后,陈雪燕获得了全国关注。

4月9日,记者再次回访陈雪燕,走进这个喜欢唱歌、跳舞、旅游的乐天派女子。

协助居民获取健康码

加入战“疫”一线 入户消毒前还帮忙洗碗

4月9日下午,在隆昌市第二人民医院返岗农民工健康服务中心,陈雪燕正在指导居民杨素华如何获取防疫健康信息码。50多岁的杨素华不会操作,陈雪燕便接过她的手机,帮忙绑定身份证号、获取健康码、截屏保存。

在疫情期间,这样的工作对于陈雪燕来说已经算是最轻的活儿。作为医院公卫科的助理医师,她的本职工作是健康教育宣传,从1月28日开始,她就加入了抗疫战线。

根据医院安排,陈雪燕先后到隆纳高速路口检测体温,走进农村社区为居家留观对象提供健康服务,协助转运集中医学观察对象并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消毒。有一次在居民家里消毒时,尽管穿着隔离服有些笨重,但是她还将未清洗的碗筷洗了,然后把碗柜里所有的碗筷拿出来放进水槽浸泡消毒。

陈雪燕在卡点检测体温

打疫苗有绝招 尽可能减少婴儿疼痛感

陈雪燕是一名80后,1999年,口腔专业的她毕业后先到隆昌响石镇卫生院工作,2003年,来到了隆昌二医院公卫科。

由于隆昌二医院同时承担了金鹅镇中心卫生院的预防接种任务,所以刚开始,陈雪燕主要工作是为小朋友打疫苗。“没什么经验,就是动作要快,最好是小宝宝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打完了。”陈雪燕说,婴儿太小不好哄,所以只有尽可能减少疼痛感。

如今,陈雪燕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给了年轻人,主要精力放在了信息登记、社区健康讲座、公益宣传等方面。

与之共事了9年的同事卢铭琼还记得,起初她不懂如何判断小朋友的预防接种时间和种类。“雪燕姐就一遍一遍的教,直到我弄懂。”

喜欢文艺活动 独自出游感受异域风情

唱歌、跳舞、旅游是陈雪燕三大兴趣爱好,不管是医院还是卫健局组织的文艺活动,每次都有她的身影。今年春节前,在医院组织的迎新晚会上,陈雪燕还表演了一只独舞,获得了满堂喝彩。

尽管英语不佳,但是依靠一个翻译软件和开朗外向的性格,陈雪燕就敢独自出国旅游。她说:“我到一个地方,并不会特意去某个景点打卡,主要是在城里转悠,感受风土人情。”

在陈雪燕看来,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灵洗涤,比如在西藏看到朝拜的信徒,在尼泊尔看到端着奶茶在门口坐着的商人,她的内心也感受到片刻宁静,在生活中也不愿去追求名与利。

购买5800只口罩 免费送给基层一线

回忆起尼泊尔的经历,陈雪燕记忆犹新。1月25日,原计划八天旅行,刚玩一天,她就接到了返岗的通知。她没有犹豫,打开软件,抢到了27日回国机票。

知道国内口罩告急,于是她特意跑了七、八家药店,购买了5800只口罩。原本口罩是盒装的,为了节约行李箱的空间,她只好将包装盒拆掉,用保鲜膜把口罩裹了好几层。然后将化妆品和换洗衣服都扔掉,还另外购买了一个户外运动口袋,装满口罩回国。

行李箱装满口罩

回到隆昌后,陈雪燕将1350只口罩捐献给了隆昌二医院,剩余口罩全部送给隆昌市部分街道、乡镇以及派出所的一线工作人员。

捐赠的过程,陈雪燕“得罪”了不少人。闺蜜打来电话请她预留100只,她委婉的拒绝说:“没事就宅在家里,不需要那么多,一线的人员不得不出门,他们更需要。”就连她自己,也没留一个。

汇聚爱心力量 号召捐赠抗疫物资

陈雪燕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她成为了当地的“红人”。很多人虽然没见过她,可是提起名字都竖大拇指。

在此之后,不少人前来主动询问陈雪燕如何捐献,捐献什么最实用,于是她将这些爱心力量汇聚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中转站。比如当得知某政府部门需要一次性手套、体温枪后,她就在朋友圈发布需求,收到捐赠后再转交给对方。当看到卡点工作人员在寒冬里熬夜值守时,她就号召爱心人士捐赠暖宝宝、雨衣等物资。

自始至终,陈雪燕都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比起援助湖北的抗疫英雄,捐赠巨资的爱心企业,我的举动太微不足道,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带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