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万在美小留学生疫情期间都经历了些什么?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华舆讯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许多网民眼中,留学生是“孩子”。但这些“孩子”在疫情之下发现,自己不仅可以处理学业与抗疫生活,还能扛起一些责任。
中国日报网4月9日报道,“以前学联的工作主要是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大家生活得更好,但疫情重新定义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一群人。”美国中西部中国学生联盟理事长李雨林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伊利诺伊大学有约6000名华人学生学者,是全美华人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之一。
为了应对疫情,该校中国学联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小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积极承担起对接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传递防疫物资和宣传防护信息等工作。李雨林说:“不只我们,很多学联都在做,这些同学冲到抗疫一线,服务和保障其他同学,是最勇敢的人。”
图片
3月30日,在纽约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前右)在健康包发放仪式上与留学生代表交谈。(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海外疫情暴发后,各国留学生和中国驻外使领馆之间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书的大二学生原素素(化名)觉得,中国驻外使领馆对于留学生是“家”的象征,疫情期间,同学们期待“家”能给予自己安全、温暖和慰藉。
北京《新京报》报道,4月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面向全美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留学生开放登记,摸底调查搭乘临时包机意愿。如无意外,小留学生将按照年龄从小到大顺序排序,优先被安排乘机回国。
美国是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国的留学生有41万人。这其中不乏就读美国中小学的小留学生。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国在美留学的中小学生数量从2006年的1000人上升到2016年的3.3万人。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
身处疫情旋涡,在美小留学生们进退维谷。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路:冒着长途中感染风险辗转回国;亦或留守当地,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上的诸多挑战。
美国厚仁教育创始人陈航曾在3月18日开展了一次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美留学生有2.33%已经回国;其他学生中,计划6月回国、暑假期间回国和坚守到秋季的,各占三分之一。
基本上回国的小留学生中,以寄宿学校的居多。”陈航表示,受疫情影响,一些寄宿学校宿舍关闭,这对于没有其他安身之所的学生来说,只能回国。
虽然,这些小留学生可以通过寻找寄宿家庭留守当地。但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寄宿家庭,则十分困难。据陈航介绍,一般而言,寄宿家庭的安置需要一个月。这对疫情之下的未成年留学生来说,并不现实。
据了解,目前滞留在美国的小留学生,以走读学校为主,他们此前住在寄宿家庭或有固定居所,是小留学生在海外的家。
美国疫情暴发至今,陈航常常会收到来自家长的私信。在他看来,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没有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无论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是最终目的。
此外,疫情之下的中国小留学家庭,焦虑是最主要的情绪关键词。焦虑一方面来源于,身处异乡孩子确实面临实际困难,一方面,也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
3月初至今,刘女士加了几十个微信群。有美国疫情更新群、国内家长群、孩子所在城市的老乡群、甚至是包机群。因为不懂英文,又不想过多打扰在国外的女儿,微信群成为了刘女士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平日里,看到相关信息,她也会顺手转到群里。
看的内容多了,不免会产生焦虑。有时看到标题触目惊心,点开一看不过虚惊一场;有的报道说学生处境困难,核实下来发现有夸大的成分。网页上的一字一句都在不断牵动着刘女士的神经。
像刘女士一样的家庭不在少数。“中国家长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比孩子感觉要更紧张。”陈航说。实际上,求医救治不难、租房不难、吃喝外卖不难、出行不难……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陈航不止一次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试图还原在美真实的学习生活状态,帮助家长放平心态。
此前中国国内疫情暴发,华人已经演练过了。对待美国的疫情,也会相对更谨慎。(原标题:3万在美小留学生疫情期间都经历了些什么?)
来源: 战疫速递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