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部献礼剧未“消化”,6部总局重点项目提上筹备议程

作者 / 明月帆
一大批“改开”献礼剧、建国70周年献礼剧尚未消化完毕,新一批以扶贫、抗疫、建党为主题的献礼剧已经在组团来袭的路上。
以总局推荐播出剧目、重点选题入围剧目为参考,截至目前,累计有76部得到官方认可的献礼剧尚未播出,当中包括《猎狐》《瞄准》《装台》《大秦帝国之天下》《人民的财产》等。
图片
市场消化能力有限,仍然抵挡不住如火如荼的献礼热潮。《光荣与梦想》《功勋》《大国担当》《在一起》《闽宁镇》《脱贫十难》等6部总局协调筹划、头部内容团队出品的新献礼项目,日前都已提上筹备议程。
政策的大力支持,促使业内优质资源向献礼剧倾斜,但与此同时,观众不买账、播出难,仍是摆在献礼剧面前的头号难题。
6部重点筹备项目,争做剧版《我和我的祖国》
目前关注度较高的6部重点献礼项目中,建党献礼剧3部,包括《光荣与梦想》《功勋》《大国担当》。
《光荣与梦想》由刘江执导,赵宁宇编剧,完美蓬瑞出品,讲述一大建党到红军长征大会师期间的革命故事。该剧共30集,计划于2021年7月1日登陆五大一线卫视及三大网络视频平台播出。
图片
刘江执导革命题材史诗剧《光荣与梦想》
《功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沈严、林楠、杨文军、毛卫宁、康洪雷、闫建刚、杨阳担任单元导演,王小枪、巩向东、徐速、李修文、陈枰、宋方金、申捷、王小平联合编剧。该剧共分8个单元,讲述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位榜样人物的故事。
图片
《大国担当》以2014年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过程为原型,由张黎执导,李向民编剧,计划6月份完成剧本,8月份开机。
图片
两部扶贫剧中,《闽宁镇》由孔笙执导,王三毛、磊子编剧,侯鸿亮制片,高满堂担任策划人,讲述宁夏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移民和宁夏当地干部以及福建援宁干部艰苦奋斗,建设闽宁镇的故事。
《脱贫十难》由幸福蓝海出品,计划筹拍20集,采用纪实风格,讲述10个脱贫故事。该剧计划在第三季度完成制作,但目前尚未开机。
图片
《脱贫十难》剧情简介
另有一部抗疫剧《在一起》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出品,六六、秦雯、高璇、任宝茹、冯骥编剧,张黎、安建、沈严、曹盾、汪俊执导,计划拍摄20集,共分10个单元,讲述抗疫期间的平民故事。
图片
上述6部项目之外,《百炼成钢》《我们的新时代》《湘西纪事》等献礼剧,也备受关注。
《百炼成钢》由毛卫宁执导,郝岩编剧,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影视出品,拟采取组歌集锦叙事方式,讲述5个不同历史时期,5位共产党员的奉献故事。
图片
《我们的新时代》由华策旗下子公司响想时代出品,共分《桥的故事》《我心归处》《最后一课》《你好,小岛》《小城之冬》5个单元,讲述5位共产党员的奋斗故事。该剧共40集,计划8月份开机。
图片
《湘西纪事》由天娱传媒出品,故事聚焦精准扶贫首倡之地,以土家族、苗族群众的脱贫经历诠释精准扶贫思想,预计三季度完成制作,四季度登陆湖南卫视。
图片
整体来看,出于“紧急上马”的时间考量,多部献礼剧均采取了单元剧叙事模式,可以找到剧版《我和我的祖国》的影子。
参考《我和我的祖国》可以看出,单元剧便于明星“拼盘”操作,能极大程度上拿演员阵容做筹码,吸引观众注意。
抗疫剧《在一起》启动之后最有存在感的热搜,莫过于与其演员阵容相关的讨论。尽管是一份明显“大牌”到不靠谱的乌龙名单,但仍然在极短时间内引爆热搜,足见演员阵容对一部剧的加持作用有多大。
此外,相较于大型电视连续剧,单元剧的时间成本更加划算,极大节约项目开发周期。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共分7个单元,其中由徐峥执导的《夺冠》单元于7月份开机,电影于9月30日公映,中间不到3个月时间,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今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各扶贫、抗疫、建党主题献礼剧都在争取今明两年播出,省时省力又能讨好市场的单元剧,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商业价值低,央视成献礼剧“消化”主阵地
尽管有官方“背书”,但献礼剧仍然面临播出难的现实问题。
2019年总局推荐播出的86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参考剧目中,仍有49部未播出,消化率仅44%。
已播出的37部剧目中,央视以一己之力消化14部,五大一线卫视黄金档累计消化17部,总数几与央视单平台消化剧目数量持平。余下6部剧,或登陆二三线卫视黄金档与一线卫视周播剧场,或上线网络视频平台播出。
从招商的角度考虑,登陆一线卫视黄金档的献礼剧,明显需要亮眼的明星阵容加持。《奔腾年代》《在远方》《陆战之王》《我在北京等你》《下一站是幸福》《如果岁月可回头》《新世界》《老酒馆》等剧,去年均登陆五大一线卫视黄金档播出。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主创班底,这些项目都集中了业内优质资源,因此可以得到广告主的青睐。
图片
《伟大的转折》《可爱的中国》等不靠演员阵容卖剧的项目,只能将央视作为最好的归宿。可以想象,央视开出的价格,与五大一线卫视必然有明显差距。制作公司想从中取得理想的收益,并不现实。
图片
余下待播的76部献礼剧中,虽不乏头部内容团队出品的大制作项目,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献礼剧仍然不具备广告主认可的商业价值,发行面临较大压力。
一般题材的电视剧,一到两年内不发行,后续仍有一定议价空间,但献礼剧明显需要考虑时效问题。
2017年开机的人物传记剧《谷文昌》原本预定2018年播出,虽最终入围献礼改革开放参考播出剧目,但仍然等到今年才与观众见面,时效上已经不太应景,播出效果、宣传效果自然也要打个折扣。
图片
得到官方认可的76部献礼剧都是相对幸运的,在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打着献礼旗号的“过期剧”不知如何自处。排播资源、市场注意力正在转向新一轮献礼剧,作为被剩下来的项目,在没有官方统筹照顾的情况下,它们的排播,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后续能否收回制作成本,恐怕都是问题。
“为完成任务紧急上马的剧,质量能保证吗?”
官方与各大制作公司的创作热情高涨,来自观众端的市场反应明显冷静得多。
“关键不在于题材,要剧本好拍得好,啥题材都可以。你看《士兵突击》,全部男生戏,多好看。为完成任务而紧急上马的剧,剧本质量能保证吗?”
图片
在献礼剧相关微博讨论下,有网友如是留言,表达对此类题材扎堆生产的担忧。
这种担忧实在情理之中。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以抗疫为主题的影视剧就已达到8部,官方口径均宣称取材自真人真事,深切关怀现实。市场的接纳度是有限的,如此密集地消耗观众的泪腺,效果恐怕不容乐观。
2003年非典爆发后,国内也曾涌现一批抗非典主题影视剧,口碑与市场反响均不如预期。
谭耀文、杨恭如、曾志伟等主演的电影《非典人生》,在非典结束的两个月后上映,剧本与制作明显缺乏打磨,票房惨淡,豆瓣评分仅5.1,评分人数不足300人。
图片
局限在“立典型”“树榜样”的“伟光正”式宣扬上,急功近利色彩过于浓厚,是此类作品被观众嫌弃的重要原因。加之投机取巧的创作者一拥而上,观众的反感情绪加剧,自然不会买账。
近几年,在政策感召下做剧已成流行趋势,各大制作公司几乎人手一部献礼剧。官方乐于看到这种集中力量献礼的欣欣向荣局面,但扪心自问,当中有多少创作者在吃政策红利,恐怕只有各家自己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