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和辽宁隔海相望,两省关系却非常特殊

在我国,有两个省关系非常特殊,就是隔渤海海峡相望的辽宁省与山东省。辽宁省西北邻内蒙古,东北邻吉林省,西南邻河北省,东部接半岛,西南部濒临渤海,东南部濒临黄海,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山东省西北接河北省,西南邻河南省、安徽省,南接江苏省,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部濒临黄海,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图片
图-辽宁、山东地形位置图
经常有人吐槽说,从辽宁南部的大连市去山东中北部的烟台市,需要从大连北上南下围着渤海跑一圈,经辽宁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河北秦皇岛、唐山,天津市、河北沧州,山东滨州、淄博(或东营)、潍坊、青岛才能抵达烟台,行程上千公里。实际上从大连最南端的老铁山,到烟台长岛县北端的北隍城岛,直线距离不过几十公里。曾有人说辽宁与山东的距离,看着近实则远,看着远实则近。
山东与辽宁没有陆地上的连接,但直线距离又这么近,渤海跨海大桥(大连烟台海底隧道)的修建就有了可能。东三省的经济振兴需要像山东这样的经济大省支持,修建渤海跨海大桥(大连烟台海底隧道),东三省就可以与山东以及山东以南的另一个经济大省江苏(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进行无缝对接。从渤海海峡北侧的辽宁到南侧的山东,直线距离不过106公里。
图片
图-辽宁山东地形图
辽宁与山东两省的特殊关系不只限于地理。在明朝时期,辽宁曾经隶属山东。1368年,吴王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定都南京。随后,明军北伐,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不想做俘虏,仓皇从大都城北逃,史称北元(包括蒙古各部)。明朝虽然强大,但一直拿北元没什么办法,只能与之对峙。
当时的北方局势比较复杂,北元占据着大漠,也就是外蒙古与内蒙的中北部。明朝虽然控制着东北及外东北,但自辽宁以北,生活着女真各部,明朝在这里只是实行羁縻管理。明成祖朱棣设努尔干都司,管理辽宁以北的地区。换句话讲,北元、明朝、女真各部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种情况下,就突显了辽宁的重要战略地位。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在辽东设立了辽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正式设辽东都指挥司(简称都司),这是军事单位。辽东都司有多大?看看现在的辽宁省地图就行了,二者基本上是重叠的。不过二者还是有些不同,辽东都司治所在辽阳,而如今辽宁的省会在沈阳。辽宁省人口约有4360万,明初辽东都司的老百姓满打满算却只有10万人。虽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的人口比古代多,但四百多倍的差距还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现在的山东省人口有1亿左右,明初的山东省人口有670多万,差距不过十几倍。
图片
图-明朝时山东管辖辽宁一部分
辽东人口在元朝的时候还有50多万,多年战乱导致辽东人口下降非常快。这就产生一个问题:辽东10万人口似乎不足以设布政使司,可如果不设布政使司,这10万人的民政事务怎么办?朱元璋想到一个好办法,让山东布政使司跨海代管辽东的民政。山东和辽东没有陆地接壤,但只隔着渤海海峡,两地之间的往来较为方便。还有一点,辽东与明朝北部之间的陆地联系一般都要走山海关,这里地势比较狭窄,很容易被北元切断。让山东管辽东,山东的物资通过渤海海峡可就近送到辽东,还非常安全。山东布政使司只能管辽东的民政事务,辽东的军事是不属山东管的。
图片
图-明朝时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水师营示意图
等到明朝的国都从南京北迁至京师后,辽东和山东的合作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半岛合璧,拱卫京师。我们都知道,渤海海峡以北是辽东半岛,渤海海峡以南是山东半岛,两个半岛之间还有隶属于山东的长岛群岛。
在明朝初年,北元对明朝的威胁还不如倭寇大,倭寇经常侵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如果让倭寇窜进渤海海峡,将对京师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明朝非常重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军防。明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设水师营于山东半岛西南部的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下设诸卫所,以防倭寇从山东半岛东南方向登陆。永乐七年(1409年),朝廷又设水师营于登州(烟台代管的蓬莱市)。宣宗宣德四年(1429年),朝廷设水师营于文登(威海市文登区),与前两营统称为山东三大营。
图片
图-山东省地形图
辽东半岛方面,永乐十四年(1416年,实为1417年年初),辽东都司在金州设了七个敌台,防止倭寇进犯辽东半岛。金州在哪呢?就是现在的大连市金州区。明朝在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打造了铜墙铁壁,倭寇曾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进犯辽东半岛,结果被明军打成了猪头,死了一千多人。倭寇在此后多次进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企图进攻京师。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山东与辽宁的通力合作,京师要面临多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