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打响桑葚丰收“保卫战”

3月下旬起,德昌桑葚开始陆续上市了。随处可见的果桑园里,一串串沉甸甸、或红或紫的桑葚挂满枝头,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本应是丰收的喜人局面,但果农们的表情却有些沉重,因为,丰产并不等于丰收,今年,桑葚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市场疲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水果需求量降低,收购渠道及收购量大受限制,德昌桑葚同其他农产品一样,面临着销售的难题。即便同往年一样,各地经销商如约到来,但普遍信心不足,导致收购价格一降再降,几近谷底。

低价阴影笼罩下,德昌桑葚的园区销售现状如何?除了依靠政府的“硬核十条”促销措施外,广大果农和来自各地的经销商们是否也有所行动?当市场行情发生较大波动时,购销双方是如何看待这一形势,又会做出怎样的产业预判?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报记者走进了德昌县桑葚主产区——永郎镇和乐跃镇。

诱人的桑葚挂满枝头。

现场一:大宗交易市场

购销基本正常 保鲜成本较高

位于德昌县城以南40公里外的永郎镇,是德昌县最大的果桑产区,也是较早上市的一个片区。这里的市场波动可以说是德昌桑葚市场行情的风向标。

3月31日上午,永郎镇镇长曾晓鸿一边帮着果农搭建桑葚晾晒棚,一边介绍:“今年天气特别适合果桑生长,全镇一万七千亩果桑,预计总产量不低于三万吨,比去年大概增产百分之二十,而且品质也非常好!”

的确如此,不仅永郎镇,随便走进德昌农村的哪家桑园,满目都是诱人的果实。一些没来得及采摘的果子,成熟后掉落一地,果农们也不心疼,反正如此高的产量,能一直卖到4月底。

桑葚在进行远距离运输之前,都必须经过冷冻降温,再直接用冷链车运走。因此,大批量桑葚的收购,都是在产区的大小冻库里进行的。

冻库内,工人们将桑葚快速打冷,分包。

在永郎镇最大的一个冻库外,宽敞的卖场自动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收购区,冻库老板和员工正忙着将果农送来的桑葚装框放进冻库内冷藏;另一边是分装区,各地客商和请来的大量临时工,正将从冻库取出的桑葚分装进有冰袋的泡沫箱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整个现场看起来,似乎还是一派供销两旺的景象。

一位来自福建的曾姓供货商非常在乎保鲜包装,一直站在分装处检查。据介绍,对于桑葚这类浆果来说,保鲜包装是决定其市场终端品质的关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运输途中变质。因此,虽然当天桑葚的收购价每斤只有1.5元,但包装好后出现在外地消费者面前时,成本已经在5元左右。

现场二:聚焦种植户

多种方式应对 德昌果农争取市场主动权

“今天收购价一斤才一块三,可我的采摘人工费都要一块钱,比起去年差得有点多。”

3月31日,在一家冻库外的村道上,桑葚种植户谢青霖虽然略显无奈,但语气并不十分沮丧。他的摩托车后座两边,码放着新摘的8框紫黑大个的桑葚。

“抓起吃!我家的都是施羊粪种的,好吃得很!”交谈中,谢青霖热情地招呼大家吃桑葚,很是淳朴大方。据悉,谢青霖家种了7亩桑葚,已经陆续成熟,需要请人帮忙才能及时采摘。“今年行情不大好,我家前几天已经搭了几个晾晒棚。鲜果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还是得尽量卖,因为要支付人工费和拿回一些成本。实在不好卖,我们就自己晾晒成果干,这样可以保存久一点,希望果干价格比鲜果好。我今天再多跑几家问问,看有没有价格给得高一点的。”随后发动摩托向山下开去。

桑葚丰收啦!

“这几天收购价格真的太低了,最低时连采摘人工费都不够,果农卖起来心疼,不卖又血本无归。很多果农为了节约成本,都是全家人出动自己摘,但这也持续不了多久,再过几天大批量成熟,还是得请人帮忙啊。”

目送谢青霖走远,当地的果桑种植大户徐明忍不住感叹了一番。徐明还是一个20多户社员的合作社负责人。前几天,当他得知最低收购价竟然才每斤8毛钱,当即就决定采购一套烘干设备。“咱得自己想办法,不能这么被动。干果的销售渠道比鲜果要多一些,除了卖给普通消费者,还能卖给医药公司和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价格应该会比鲜果好些。”

在徐明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几家正在晾晒和烘干桑葚的农户,特别惊喜地发现,这些干果无论外观还是口感都很好,特别是自己晾晒的,可以随意控制软硬度,吃起来香甜可口又富有嚼劲。不过,晾晒所需时间较长,且对天气依赖较大。采用烘干设备虽然省时省心了很多,但品质上并不统一。一些前几年购买的设备没有智能控制系统,容易将桑葚烤得过干,但新近投入使用的设备则高级了很多,烘制出的干果又漂亮又好吃。

阳光晾晒棚,制作的桑葚干软糯可口。

据统计,仅永郎镇,目前已经购置有360多套电力烘干设备,搭建了100多个阳光晾晒棚,做好了应对鲜果市场疲软的准备。

这些天,曾晓鸿和镇上一班领导都在忙着指导果农搭建晾晒棚和安装烘干设备。他认为,虽然干果的保存期也不会很长,而且估计今年的价格也不会非常乐观,但至少掌握了一定的市场主动权,不会因为价格太低就任凭鲜果‘烂市’。

“我们发展这个产业不容易,现在县委和县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帮我们,所以我们自己不能怂。这些天,我只要一有机会就给大家鼓气,现在,全州人民都在抗击疫情和进行脱贫攻坚,关键时候,我们决不能拖后腿,打着‘悲情牌’来卖桑葚,而是要想方设法确保品质、卖出诚信度和好名声。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一定能撑过去!”

现场三:对话各地客商

对市场保持信心 尝试推销桑葚果干

据不完全统计,4月1日当天,在德昌永郎镇,有30多家前来收购桑葚的外地客商;在乐跃镇,也有20多家。这些来自北京、山东、上海、广东和省内其他地区的收购商,大多都是“回头客”,有的甚至已经连续5年前来收购。

这些商家来到德昌后,大多直接就住在冻库老板或者种植大户的家中。今年和往年相比的不同之处是,所有客商都需要到镇上登记报备,递交健康证明,并每天接受体温检测。

精美包装好的桑葚搭乘冷链物流发往各地。

对于今年的收购价,这些商家也表示很无奈:“我们也希望价格高一点,多收购一些,但市场反应实在有点冷。可能因为疫情影响,大家外出活动减少了很多,对水果的需求也降低了。”

“但是,这个应该只是特殊情况下的短时间市场低迷,相信过段时间就会好转。德昌桑葚质量的确很好,我明年还会来,而且我相信这种没有污染的健康水果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来自重庆的采购商廖成凯对德昌桑葚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鲜果期过后,将采购一批果干去卖,如果销路好,今年就主卖果干。

诱人的桑葚挂满枝头。

当天,一辆红旗连锁超市的冷链车从永郎镇拉走了一批小包装的桑葚鲜果,随之运往各大超市的,还有德昌县印制的促销宣传海报。负责此次采购的是德昌绿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政府牵线,该公司向红旗连锁超市“试售”鲜果300件,为开拓新市场迈出了一步。公司的负责人曾顺普说:“如果成功打入红旗连锁超市,向全国3000多家超市供货,那销量就很大了。

在乐跃镇,另一位来自山东的采购商以1.5元一斤的价格购买了2万斤鲜果,以每天每人300元的工价请了40名当地农民进行保鲜分装,他估计,电商销路正在打开,越往后桑葚鲜果的价格会越好。

随着德昌桑葚大量上市,一场关于桑葚丰收的“保卫战”已经全面打响。虽然,市场波动无法避免,但多方努力下,广大果农们应对这种波动的信心和能力正不断提高,转“危”为“机”,曙光已现。(记者 张敏敏 李邦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