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万竿挺翠美丽竹乡

图片
在中国的竹版图上,四川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竹种资源占全球的1/10、全国的1/3,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四川积极回应总书记的关切,用两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新增竹林面积42万亩,打造翠竹长廊18条394公里,建成精品竹林小镇10个,竹产业总产值超过605.9亿元,较2017年翻番……万竿挺翠的竹乡美景正成为巴蜀大地又一张傲人的绿色名片。
图片
▲宣汉国家森林公园竹生态旅游景点
(图片来源:樊孝海)
绿色升级,打造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线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2月3日,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长宁美川林业专合社负责人吴文祥,带领当地130多位林农开始春季造竹、抚育。“长宁县没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我们没有耽误春季造竹的时机,春节期间就完成了500亩竹林的改造和抚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成片竹林——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宜宾绝非偶然。吴文祥一生爱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荒山栽竹,靠一己之力栽竹3.7万亩,曾获“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工作者”称号。而在宜宾,像他这样的爱竹栽竹之人数不胜数。
图片
▲蜀南竹海(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过去20年是四川竹林面积高速增长期,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规模绿化全川”为统揽的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让这一绿色资源在四川的优势更加明显。2017年,全省竹林面积达1760万亩,居全国首位。
“竹林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川文化符号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景观、经济价值。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就要在生态、景观、经济领域做文章,找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起点。”四川省林草局局长刘宏葆告诉记者,四川迈出的第一步是生态优先,千方百计增加竹绿量、提升竹质量,打造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线。
图片
▲蜀南竹海生态屏障(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201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将长江、嘉陵江、青衣江、渠江等大江大河沿岸,国省道交通干道、城市景观大道两侧纳入重点建设范围,在全省统筹建设翠竹长廊、竹林基地、竹林公园、竹林湿地、竹林新村、竹林小镇、竹林人家。
省林草局、发改委协调2.2亿元用于推进全省竹业发展,在宜宾、泸州、眉山等8个宜竹市(州)甄选出19个重点培育县,给予项目、资金、人才、科技扶持。8个市(州)党委政府分别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重点解决配套资金、用地等政策瓶颈问题。
宜宾市推动环长江生态综合治理
宜宾市以环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对江河岸线的裸地天窗、荒山荒坡以及退出的码头、厂房实施造林栽竹。两年共完成江河沿岸栽竹15.9万亩,新增江河绿地6.6万亩,建成江河绿廊60.8公里。
泸州建成公路,河湖沿岸翠竹风景线
泸州市围绕纳叙古高速公路沿线和纳溪至赤水公路(G546)沿线,赤水河、永宁河、高洞河、大小漕河等支流河流沿岸,凤凰湖湿地公园和金龙湖、玉兰山琴蛙湖等湖岸,建成翠竹长廊100公里、竹林风景线200公里。
乐山市打造现代竹林基地
乐山市按照低改为主、新造为辅的思路,重点打造绵竹、苦竹、方竹、慈竹等现代竹林基地,积极推行竹子与桢楠、香樟、峨眉含笑、桤木等珍稀树种混交种植,新增竹林基地4.75万亩。
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荒山种竹、岸线补竹、见缝插竹,四川竹林面积达1802万亩,较2017年增加42万亩,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再添一抹新绿。
图片
▲沐川竹海(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景观升级,打造美丽四川竹林风景线
竹是重要的造景植物。在四川,最负盛名的竹林景观品牌当属蜀南竹海,那片绿涛万顷、恍如仙境的竹林王国,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而四川的竹林景观,远不止蜀南竹海。
“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早在800多年前,诗人陆游就曾为成都崇州道明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小镇)的竹林风光写下礼赞。2017年,一座设计新颖的现代竹建筑“竹里”在道明镇横空出世,传统工艺+设计美学+川西林盘所营造的诗情画意,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竹编产业在这里,与文化、艺术、旅游等多种业态的碰撞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今的道明镇,86户竹农在翠竹环绕、鹭鸟纷飞的绿色家园乐享幸福生活。
图片
▲成都崇州道明镇“竹里”(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美就是生产力。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要善用竹、塑造美,通过巧妙的构思,将文化、艺术、产业元素植入景观体系,实现景观升级,形成融合发展效应。”刘宏葆告诉记者。
2019年,四川从竹林人家、竹林小镇、竹林大道、竹林景区建设出发,全面构建点、线、面立体竹林景观格局,共建成翠竹长廊18条394公里、精品竹林小镇10个、竹林人家35户。
宜宾市打造特色大竹海景观带
宜宾市沿南溪“长江第一湾”以及越溪河、南广河、淯江河两岸栽竹,形成独具宜宾特色的“三江六岸”竹景观带。此外,启动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文旅资源整合,规划投资27亿元,高规格打造大竹海精品旅游环线。
青神县植入多元竹林景观
东坡故里青神县,以竹林景观为底色,植入多色谱、多品种、多元素的植物和景观小品,成功打造出“竹里桃花”“竹里海棠”“竹里芙蓉”“竹里院子”等城市系列竹林风景,并以岷江、思蒙河为骨架打造竹林湿地,塑造水上竹林风光。
荥经县串联立体竹林景观
雅安市荥经县,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了龙苍沟竹林小镇,建成全长17公里悠然森林竹道、全长34公里熊猫翠竹大道,与周边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牛背山竹林景区串联形成立体竹林景观。
据省林草局副局长宾军宜介绍,2020年四川将加快建设步伐,高质量打造复合型竹林景区17个、翠竹长廊23条、竹林小镇13个、竹林人家50户,为美丽四川增添更多旖旎翠色,在巴蜀大地写下壮美的竹林诗画。
图片
▲四川眉山市的中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
(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产业升级,打造全面小康富民特色线
3月的眉山市青神县兰沟村竹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区,一派复工复产的繁忙景象。在银海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竹编工人巧手如飞,翻转着手里的竹篾,编制着造型优美的竹艺灯笼。
“我们这里几乎人人会竹编,过去就是在家编些竹筐、背篼等农用品,没有想到有一天还可以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脱贫致富。”兰沟村村民,今年62岁的帅希华和他59岁的妻子、36岁的女儿一家三口都在银海公司编灯笼,人均月收入4000元,能在家门口找到这样的就业岗位他觉得特别满意。
图片
▲眉山市手工竹灯笼(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据公司负责人李银海介绍,公司入驻竹创业创新孵化园区后,依托“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思路,开创了“竹+基地”“竹+互联网”等多元化发展体系,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2019年实现产值600万元。
“中国竹编第一村”兰沟村地处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核心区,共有规模以上竹编及竹文化企业30余家,经销竹制工艺品商家近百户。在这里,传承千年的竹编产业,不仅让全村人民实现了脱贫奔小康,且正推动兰沟村阔步迈向乡村振兴目标。
图片
▲四川眉山青神举行千人竹编技能大赛
(图片来源:肖邡)
刘宏葆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四川正式踏上了竹产业升级之路:出台竹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着力培育川南竹产业发展集群、成都平原竹文化创意区、大熊猫栖息地竹旅游区、青衣江龙门山渠江竹产业带;倡导竹资源生物质全价利用,加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实施集约集聚、融合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视野国际化。
今年3月,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公布了首批4个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5个现代竹产业示范园区名单,拟按照每个县2000万元、每个园区1000万元的标准在年内落实奖补资金。
“我们的目标是立足优势做大做强,彻底改变四川竹产业大资源、小产业的发展状况,将竹产业打造成为宜竹地区的支柱产业,将竹林风景线打造成为全面小康富民特色线,建设竹经济强省。”刘宏葆说。
图片
▲眉山竹里海棠(图片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眉山市在此轮产业升级中大放异彩。
“眉山竹编”:形成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等25类、3000多种产品体系,产品走进广交会、进博会、西博会、北京世园会等大小会展20余次,远销欧、美、日、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易额突破3亿元。
“眉山竹纸”斑布:以健康生活用纸理念继续领跑本色纸市场,占据全国本色纸份额的1/5,2019年启动的“斑布竹产业园百万吨竹材生物质精炼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总销售收入将达60亿元,可解决就业5000余人,带动竹林种植200万亩。
“眉山竹钢”:在环保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先后承建北京文创产业园“北京坊”、世界园艺博览会“百果园”、呼和浩特“昭君博物馆”等多个国内重大项目,洪雅县到2022年,将建成产值达10亿元的竹钢产业园区。
“眉山竹桶”:精彩亮相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中外领导人手持竹桶,共培“友谊绿洲”,受到全球关注。
2019年,竹编、竹纸、竹钢、竹桶四大品牌产业以及竹旅游、竹食品、竹博会等延伸产业,共为眉山市创造65.8亿元产值,并成为眉山市传播东坡文化、展示生态文明、联通世界舞台的桥梁。
记者从3月召开的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四川省竹业综合产值超过605.9亿元,较2017年翻番。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这一数值将突破1000亿元,四川将正式跻身全国竹业经济强省序列。
一根翠竹,保护一方生态,美化一片风景,衍生千亿产业,致富万千百姓,对接国际舞台。四川美丽乡村的竹林风景线,有望成为继大熊猫之后,又一张世界级的四川名片。
图片
▲翠竹(图片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文章来源丨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丨张 杨
审核丨唐秀萍
编辑丨王鑫达
版式丨吴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