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个编制”,援鄂护士火线入编以后呢?

近日,有自称“援鄂医疗队护士”的网友在甘肃省卫健委官网留言,希望能解决自己的编制问题。留言者称,现在的工资是1700元,对于家庭来说是艰难的支撑。对此,甘肃省卫健委回应,医院编制由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建议其向兰州市卫健委反映情况。
图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护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关心、爱护医护人员的生活,是社会对他们应有的支持保障。此前,就有支援武汉的护士提出,“我想有一个正式编制”。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医院已经着手开设“绿色通道”,将参加一线抗疫的护士由合同制转为正式编制。
相信在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督促下,留言的援鄂护士编制问题可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答复。然而,正如部分网友在争议中指出的,医护人员用工双轨制问题一直存在,无论是疫情发生前还是现在,编制问题一直困扰着那些未能入编的医务工作者。此时,为参与抗疫的一线医护人员解决编制,可谓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奖励”。
在国务院出台的“十三五”医改规划中,提出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在部分大中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在公立医院编制的管理上,各地也陆续提出“逐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度”。
图片
不过,截至目前,医院编制改革仍然处在进行时。一些地方的医院进行了试点改革,但并没有在公立医疗系统全面铺开。因此,一些医护人员以“编外”身份参与一线抗疫工作并非个例,而是在很大范围内存在的实际情况。由于编制总量有限,一些医院的护士有编制的是少数,没有编制的已成为多数。
编制所造成的岗位身份差异,意味着“同工不同酬”等客观问题的存在。此外,还容易产生编内外人员劳动关系不和谐、编外人员培养晋职晋升渠道不完善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成为造成医疗系统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医护人员的待遇,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做法也得到及时纠正。然而,也要看到,很多关系到医护人员切身权益的问题,并不是短时期内的分配问题,而是在长期的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也正是出于这一层原因,相关部门对战疫医护的编制问题不得不采取谨慎的态度。
为医护人员“火线”解决编制,是情感和道义上的合理抚慰,在此基础上,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不能停。经此一“疫”,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面貌、生活状态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理应适当得到加速。
图片
从根本上来说,深化编制改革,应当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采取“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还要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让医护人员获得与自身劳动付出和成果相一致的回报。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公开信息,2019年年底,中国护士总人数达445万,每千人拥有护士数达到了3人。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士总量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数据显示,欧盟、美国、日本、挪威每千人拥有护士数分别为8人、9.8人、11.49人、17.27人。医护行业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亟待建立更完善的人事制度,让新晋医护感受到职业应有的尊荣与体面。
期待社会各方面关注战疫医护“求编制”,不停留于推行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办法,而是推动更大范围的人事制度改革。
撰文/王钟的
编辑/任冠青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