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界首镇这条街,感受传统村落的古韵文化!

走进界首镇这条街,感受传统村落的古韵文化!

岁月沿着运河流淌,途经每一处,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高邮市界首镇,这座始建于南宋的运河小镇,经过时光的雕琢、岁月的浸润,古镇的容貌在悄然改变,曾经的历史模样,有了现代的样式。然而,无论怎么变化,内在的文化肌理却是亘古不变的。太平街就是这亘古不变的肌理组成部分之一。4月7日,首批107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出炉,太平街位列其中。

探访:百米老街保存在悠悠岁月里

从东侧的运河大堤拾阶而下,经过南北向的北大街,便进入太平街了。与运河大堤上的车来车往,运河中船只川流不息,形成鲜明的对比,全长不过156米的太平街仿佛按下了慢放键。在这里,光阴的故事缓缓流淌。

不长的老街两侧多为作坊及居民住宅,院落多为狭长的“回”字形两进或三进院。一般居民主房、客房多进深3-5米,以两层楼阁展现其独特风格。

商户住房布局结构严谨,宅面狭长,小窗、铺闼门、小庭院、四面楼房,人在院内如同置身井中,只能见到一片狭小的天空,形成富有特色的“天井院”。由于院子小,周围楼、门、窗都不出厦檐。其住宅分头院、中院和后院,地势一级比一级低。院内沙石板铺地,石板下有“T”形通水道,经前门排入窨井。

虽历经风雨沧桑,太平街保存着完整的形态和昔日的风貌,街区中众多老店、旧宅保存较好,风格依旧。较真实、完整的反映出明清至近代界首传统商贸、居住状况和市井风情。

太平街

行走在太平街上,人们会看到,这里的住宅多仿南方园林式建筑,整体砖木结构,青砖小瓦。走进院落,面积宽大,大客厅为四合隔扇门,方格式窗,堂楼出檐有廊柱。前门一般为店铺或虎座门楼,大门。

探因:历史在这里留下斧凿蚀刻的痕迹

传统村落是什么?想来,历史与文化并存,方能有传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出属于一方的食物。在光阴的沉淀中,界首人陈锦堂于乾隆十年(1745年)创办豆腐作坊。为便于保存,主人另辟蹊径,在豆腐中添加作料、药材等成分,制作成五香茶干。历经磨浆、滤浆、烧浆、点卤、灌包压制、添加辅料等32道工序,一方圆形的小豆腐干最终呈现出褐色,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时光流逝,茶干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一方茶干如何制作?在太平街的中心地带,界首历史陈列馆分为界首茶干制作技艺和界首历史记忆两大部分。走进技艺传承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雕像,情景再现了民国时期一家三代人吃茶干的场景,也吸引参观者深入了解界首茶干的前世今生。界首茶干因清乾隆帝御赐“茶干”而蜚声海内,在展厅里就有场景再现乾隆皇帝南巡品尝界首茶干的一幕。

太平街最东头,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经重新修缮,再次对外开放。华中雪枫大学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所军事化的高等学校,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如今,这里成为一个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党风廉政、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

讲述:独属于老街居民的岁月静好

走在太平街上,第一感受是,没有城市的喧嚣,一切仿佛回归宁静。生活在这里的人,总是不疾不徐,与这个一切都讲究速度的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春天看万物生长,夏天轻摇蒲扇,秋天观万物飘零,冬天望雪花飘落……

老人不愿离开,中年人不舍离开,年轻人时常回来看看。一条老街凝聚了在这里出生、长大、终老的人的乡愁。年轻人沿着石板路走出老街,外出打拼,身在异乡,会时常回来看看。似乎老街是一根长长的绳子,牵引着在外的游子。身在外,心有牵绊。

界首历史陈列馆

七旬老人曹德存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界首人,他告诉记者,生活在这条历史老街上,会忘却时间的流逝。

“太平街临近运河和大堤,夜晚能听到运河里的鸣笛声,白天车辆在大堤上飞快的穿过。现在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我们住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岁月静好,很多人家在这里一住就是一辈子。”曹德存说,他儿子一家常年生活在扬州,每逢节假日都会回到老街上。“逢年过节,老街上还能感受到真切的烟火气,这些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不能感受到的。”

传承:扩展老街的保护和传承

沿着太平街,走进里仁巷,或转入竹厂街……历史在每一块砖,每一块石板间流淌。属于老街的故事在口口相传。传承与保护,需要一代代人去坚守,去接力。

院落铺设青砖黛瓦、修复小青瓦屋面……在界首镇,关于老街保护和发展规划,一条条清晰罗列。从老街到古镇,打造留得住的乡愁,让走出去的人愿意回乡。

夕阳西下,火红的光芒漂浮在运河水上,一艘艘舢板船沿着运河途径界首,逐水而居人们见证了光阴的流逝,也见证了历史的印痕。一座座古镇、一条条老街冲破着时间的禁锢,为人们保存着记忆。

来源:界首e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