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非得害死岳飞,到底是种什么心态?

最近看到了好几篇文章,都在争论宋朝到底杀不杀士大夫。我翻了一圈史书,得出结论杀是肯定杀过的,只不过相对于其他朝代杀得少而已,而且杀得最厉害的居然立下那块“誓碑”的宋太祖赵黑胖。根据史书记载,这家伙在位期间以谋逆、贪腐、失职等罪名一口气杀掉了80多个大臣,上至枢密直学士、州刺史,下至指挥使、县令,不分文武概杀不误。此后即位的宋太宗赵炅既然连皇帝大哥都敢宰掉,自然也不会在乎什么“祖训”,所以也连杀了十几个。不过从宋真宗赵恒开始,赵家皇帝就突然变乖了,不但文官不杀,连武将也跟着沾了不少光(文官杀的不算)。
图片
赵匡胤不许子孙杀大臣,可他自己却杀得最嗨
不过在两宋交接的那段混乱的时期,赵家皇帝们却突然间又挥起了屠刀。
都说宋钦宗赵桓杀了祸国殃民的“六贼”,其实被宰掉的李彦和童贯都是宦官。真正以士大夫之身被赵桓杀掉的只有朱勔,王黼、梁师成和蔡京都是被贬黜后死于途中,起码在明面上跟皇帝没啥关系。
宋高宗赵构才是真正的大开杀戒。
这货在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即位,两个月后就腰斩了右谏议大夫宋齐愈,八月斩杀太学生陈东和布衣书生欧阳澈,九月将张邦昌、王时雍赐死。建炎三年四月又斩中军统制吴湛、工部侍郎王世修,七月杀庆远军节度、湖北制置使范琼。
在其后30多年的执政时间里,赵构又杀了至少10个大臣,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杀害岳飞父子一案。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岳飞与赵构这对君臣的交集史
其实赵构和岳飞这对君臣的最终交恶,还是有迹可循的。
岳飞其实堪称赵构的嫡系。他早年曾三次从戎,头两回都没干出什么名堂,待到靖康之变时,武翼大夫刘浩在相州收编溃兵,刚从河东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再次应募。恰在此时,时为康王的赵构也跑到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刘浩所部即归其统辖,因此岳飞算得上是赵构的起家班底。到了后来赵构当上了皇帝,岳飞也成为南宋数一数二的重臣大将,如果后者听话服管,作为“潜邸旧臣”的他显然前途会不可限量。
图片
人无完人——岳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和天才将领,但在当官和处理人际关系上的本事实在让人头疼
不过这显然不是岳飞的风格。作为一名“耿直boy”,他向来有一说一,而且从来没想过给赵构留面子。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但摄于金兵军威,一门心思打算跑到南方“巡幸”。岳飞闻讯后立即“上书数千言”表示反对: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说赵构“不足系中原之望”,岂不是说他皇帝当得不合格?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不仅如此,岳飞还天真的建议赵构御驾亲征,北上恢复中原——话说你家皇帝可是长了副兔子胆,就不怕他不用金兵来砍、自己先被活活吓死?
说起来赵构对岳飞还真不错,那阵子他正把一众高官重臣砍得人头滚滚,对岳飞这个满口“胡言”的小小武翼郎却网开一面,只是将其革职、撵出军营而已。
此后岳飞又第四次从军,不过耿直脾气依旧不改。当面指责主将王彦怯战不说,还率部擅自出击导致王彦部被金军围困,最终大部溃散。
图片
岳母刺字应该发生在岳飞第三次从军时,不过因为他的直脾气又不得不再投军一回
此后岳飞投奔名将宗泽,在与金兵的不断交战中显示出他的军事天才,并屡建奇功。尤其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的建康之战中取得牛头山大捷,给予金兵很大的打击,使他得到了首次觐见赵构的机会。在这次会见中,岳飞“守江必守淮”的建议得到了赵构的认可,并得到了赏赐。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因连续平定了境内的数起叛乱,岳飞更加受到赵构的青睐,不但加官赐旗(赵构手书“精忠岳飞”四字),还将牛皋、董先等部划归岳飞统辖。岳飞趁机提出北伐收复襄阳六郡的建议,向来对收复失地不感冒的赵构也捏着鼻子同意了,不过还是给他戴上了一副“紧箍咒”:
“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使伪齐无以借口。”(《金佗续编·卷四》)
其实从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赵构对于北伐的态度,那就是坚决反对。至于是何原因,我们后边再说。
岳飞的第一次北伐很成功,克复襄汉是南宋建国以来第一次得以收复失地,让一向因避战畏敌而饱受诟病的赵构很有面子。于是岳飞官升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三州制置使,成为两宋立国170多年来最年轻的建节者。此后岳飞又率军平定了钟相、杨幺起义,使得赵构对他更加欣赏和信任,岳飞因此官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为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图片
平定钟杨起义给岳飞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兵源。大名鼎鼎的岳家军中,钟杨旧部就占了半数以上
这段时间堪称这对君臣关系的蜜月期。尤其是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赵构甚至在“寝阁”接见岳飞,不但托付以重任,甚至打算将举国的大半军权尽数委之:
“太上(赵构)知公之可大任也,独召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金佗续编·卷二十七》)
话说当时南宋全部的机动兵力大概在40万左右,除去张俊、韩世忠所部的25万兵马统统交给岳飞指挥,这对于赵构这个胆子极小且疑心病极重的皇帝来说,已经是莫大的信任了。
不过赵构这个“大胆的想法”吓坏了向来对武将极度防范的文官,在宰相张浚和枢密使秦桧的坚决反对下,赵构打算撤回前议。这本来是个还可以讨价还价的事情,可是岳飞的暴脾气发作,直接弃官为母守制去了,还得是赵构派了好几拨大臣、三请五请的才勉强把他弄了回来。
岳飞这种在政治上非常不成熟的表现,成了他与赵构之间关系恶化的转折点。此后不久发生了淮西军变,岳飞自请率军拱卫建康遭到赵构的拒绝;他又提议速立皇储(即养子赵瑗,后来的宋孝宗),又遭到赵构的斥责,都是君臣关系不复从前的表现。
图片
赵瑗最后还是被立为皇储然后继位为帝,并改名赵昚,是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
当然两人之间最大的分歧和矛盾还在于战和之议。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金达成首次和议,规定南宋取消国号,成为金国的藩属并向其纳贡。就是这么一个屈辱的和约竟让自以为江山和生命得到保障的赵构欣喜若狂,不但为此大赦天下,还给大臣加官进爵以示庆祝。对此,岳飞不但连续三次拒绝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还两次上书表示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甚至以自解军职相要挟,言语中颇多讽刺之意,但赵构对此不予理睬。
绍兴十年金国发生政变,主战派完颜宗弼撕毁了宋金和议,悍然向南宋发动进攻。在宋军不断败退的情况下,赵构被迫启用岳飞,但仍屡加掣肘,生怕他变防御为反攻,甚至借机发动北伐。不过领兵在外且大义在手的岳飞根本没打算理会皇帝,他甚至说服了充当监军的李若虚,一路反攻北上,先后收复了郑州和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又连续取得郾城、颍昌和朱仙镇(存疑)大捷。与此同时,他还联络了河北、河东等路的民间抗金力量相配合,攻陷了曹、怀、卫、孟等州,对金兵主力盘踞的开封形成了全面的包围。
图片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
至此,岳飞全面北伐、与金国决战的战略目的已经浮出水面,他也终于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口号:
“公至是喜甚,语其下曰:‘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金佗续编·卷十四》)
这就击穿了赵构所能容忍的底线了。早在郾城之战前,他就下令张俊、韩世忠、刘錡等部撤退,置岳飞部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迫使他退兵。不过在看到岳飞率孤军仍连续取得大捷这一尴尬结果之后,赵构干脆直接下诏要求班师。不过对于这种命令岳飞向来懒得理会,赵构也深知这一点,干脆在岳部即将对开封发动总攻时使出了“十二道金牌”这个杀手锏:
“忽一日,诏书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令诸路军马并回师。”(《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七》)
如果岳飞这回仍然抗旨,基本就形同造反了,所以他除了退兵这唯一的选择外,只能以“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这样的呼喊发泄愤怒与不甘。
岳飞班师后心灰意冷,屡次自请解职归田,赵构皆不许。又借机在其后的宋金再次议和中,将他与韩世忠、张俊等人调出军队赴京任职,岳飞出任枢密副使。
图片
出师未捷身先死,大概是所有忠义名将悲剧命运的结局
在两宋,失去了兵权的武将从来都是任文官揉捏而毫无反抗之力的,于是此时才轮到秦桧“从容”登场当主角。他先是搜罗罪名免去了岳飞的官职,再唆使其旧部王俊、王贵出面告发涉嫌“谋反”,最终将他下狱。可是任由秦桧及其党羽威胁利诱、严刑拷打,都无法使岳飞、岳云以及张宪屈招一字。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十一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可此时秦桧仍无法坐实岳飞等人的罪名,只得以“莫须有”为名为其定罪——需要注意的是,最终下令处死岳飞的,仍是赵构: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二·岳少保诬证断案》)
于是岳飞在狱中被害,时年39岁。而岳飞最后留下的绝笔只有8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同话录》南宋·曾三异)
图片
在史书中岳飞被害于大理寺狱中,并无有关风波亭的记载
解析之一:岳飞遇害的主谋是赵构,但原因并非后人臆断的那么简单。
从建炎元年的初遇到绍兴十一年岳飞被害,可以说在这16年间里,赵构与岳飞这对君臣之间的关系虽然屡经跌宕,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要知道岳飞虽然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超的军事才华,但是他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说是幼稚的。他不但跟大部分上司、同僚的关系恶劣(如张浚、王彦、杜充、张俊等),而且屡屡跟赵构正面“硬刚”——甚至连阳奉阴违的表面功夫都不屑于做。岳飞经常违令自行其是不说,还不乏要挟、嘲讽、斥责等任何皇帝都无法容忍的“悖逆”言行。且不论岳飞的本意是多么的正确和高尚,起码他的言行在除了两宋以外的任何朝代都不是为人君者所能容忍的。要是换作在明清等朝,或是秦皇、汉武等狠人皇帝手下,岳飞恐怕早就被下狱论罪甚至直接被咔嚓掉,根本等不到他发动了四次北伐之后才遇害。
图片
赵构是个极度自私且怯懦的皇帝,他执政的出发点仅止于保住自己的权力和生命,余者不顾
起码从皇帝的角度上看,赵构容忍了岳飞16年、直到最后5年才与之关系逐渐破裂,已经算是很“仁慈”了。
至今仍有许多人将岳飞的遇害归罪于秦桧及其同党,以至于这货在岳王庙里跪了近千年。虽然秦桧恶行累累堪称罄竹难书,但是他权倾朝野可以为所欲为是在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后的事情,在岳飞遇害之前却并非如此。比如当时秦桧深恨枢密院编修胡铨,几次想弄死他都无法得手——像胡铨这样的小官以他的权势都不足以取其命,何况岳飞这样的战功赫赫又曾担任过枢密副使的人物?
而且南宋与北宋面临的国防压力截然不同。北宋的文官集团可以肆无忌惮的压迫、欺凌武将而毫无后顾之忧,武将有时甚至需要皇帝的保护才能逃过一劫。而南宋先有金国、后有蒙古巨大的军事压力,时刻有江山倾覆、国破家亡的风险,文官有时甚至需要拉拢武将、引为奥援才能稳定自己的地位。所以在南宋能决定像岳飞、余玠这样重将生死的,只有皇帝。
图片
秦桧及其党羽受唾骂千年不冤,但被当成害死岳飞的主谋肯定是冤枉的
其实秦桧曾经指出过构陷岳飞的主谋,而他只不过是个帮凶、走狗而已:
“(何)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宋史·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所以真正应该跪在岳王庙前谢罪的该是赵构,秦桧顶多有资格陪跪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秦桧确实有点冤,或者说他不愧是赵构的“忠臣”,代主受过了近千年。
那么赵构为什么非得弄死岳飞不可?
传统观点有三种:一者为岳飞屡屡提及北伐迎还二帝,威胁到赵构的帝位;二者曰岳飞越职言事、提议建储赵瑗,犯了大忌;三者以为岳飞手握重兵且难以驾驭,赵构起了猜忌之心。
我冒昧的以为,这三种观点都不怎么靠谱。
图片
像赵佶和赵桓这种亡国之君早就丧尽人望,即便归国也没有取代赵构的可能
岳飞首次提及迎还二帝,还早在建炎元年:
“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金佗稡编·卷四》)
不过那时候他位卑权轻,赵构哪怕帝位正风雨飘摇估计也懒得搭理他。后来类似的话估计岳飞也没少说,不过随着赵构地位的稳固以及君臣关系的日渐相得,尤其是在绍兴七年后,宋徽宗已死、金国扬言要放归宋钦宗赵桓的太子赵谌归国以后,岳飞即绝口不提迎还二帝之事。相反他还提议立赵构养子赵瑗为储(赵构仅生一子且早夭,只好收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瑗和赵璩为养子),以示赵构的正统地位。
在两人关系的蜜月期里,赵构从未对岳飞迎还二帝的主张表达过不满。在两人关系恶化以后,岳飞早已改弦更张、不再提及此事,哪怕是赵构对此仍怀有忌恨,但不足以构成他杀害岳飞的直接动机。
后两种观点比“迎还二帝”这一条还不靠谱。
图片
在赵岳这对君臣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里,虽然比不上刘备托孤诸葛的信任之重,但也远胜于同侪多矣
赵构与岳飞君臣共事长达16年之久,要说前者对他这员头号大将的性情还不了解,那真是完全说不过去。岳飞常年言必及北伐、恢复中原,这都是与赵构的意愿完全违背的,更何况这家伙动辄大放厥词,丝毫不给皇帝陛下留面子。可是这些旁人看来完全不合君臣尊卑的“忤逆”言行赵构都能容忍,就在于他对岳飞的了解和信任——这家伙虽然桀骜不驯且说话难听,但绝对是忠诚可靠的,是保障宋室江山和赵构小命安全的国之柱石。所以哪怕岳飞提议立储是越职言事,想必赵构也会认为是这家伙又一次说话不经大脑,是典型的政治幼稚病而非是有什么野心。赵构也不会担心岳飞手中兵权过重就会反噬自己头上,如果他对岳飞没有信心,当初也不会想把全国超半数的机动兵力交到后者手中。
解析之二:赵构杀害岳飞真正的原因,是出于非常现实的恐惧。
话说当年宋钦宗赵桓杀了“六贼”,曾令太上皇赵佶非常不满。以至于当他因靖康之变被抓到了金国,仍委托后来逃归的太尉曹勋给赵构代话,让他不要轻易诛杀大臣:
“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宋史·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不过赵构显然没有把老爸的话放在心上,还成了宋真宗赵恒之后杀大臣最多的宋朝皇帝。
而且从赵构的前两次大开杀戒中,其实可以管窥出后来他非得杀害岳飞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他的恐惧和自私。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而且还不是嫡子,在正常情况下离继承皇位隔了十万八千里。不过一场靖康之变使得赵佶及其儿子几乎遭到了团灭,赵构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不过这位河北兵马大元帅的日子也不好过,成天东躲西藏的逃避女真人的追杀。
图片
宋徽宗除了擅长艺术和亡国,还非常擅长生孩子——这货生了79个子女,可惜几乎被女真人团灭
结果还是被金国强立的伪楚“皇帝”张邦昌,以元祐皇后(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任皇后)的名义下诏立赵构为帝,这货才糊里糊涂的成了南宋的开国皇帝。
从这个角度看,张邦昌堪称赵构的“恩人”。
这个皇位对于赵构来说是天降之喜,还是天降黑锅,在当时还真不好说。毕竟女真人听说他称帝之后,立刻掉头杀了回来,弄不好分分钟就得步他老爹的后尘。再者如何对待张邦昌这个曾经僭越称帝的臣子,对他来说也是个难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威胁到他的帝位稳定。
对于女真人,赵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借口“巡幸”一逃了之。即便有人反对,他也是直接斩下陈东和欧阳澈的人头以行杀鸡儆猴之效——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他从来不在乎别人的性命。
对于张邦昌,他也毫不顾忌曾经的“恩情”,先是腰斩了曾向女真人提名张邦昌为帝的宋齐愈,又借口张邦昌搞了自己小妈,把他也弄死了。
图片
说张邦昌卖国、是汉奸真的有点冤,毕竟他是被逼称帝的,连想以死抗争都做不到
话说老张貌似真跟赵佶的嫔妃李夫人搞过一段“乱世儿女情”,死的也不算冤。不过要说他一门心思当汉奸,还真是冤枉了他:
“金国文字来,限三日立邦昌,不然下城屠戮,都人震恐……邦昌誓自裁,或曰:‘相公城外不死,今欲死,涂炭一城邪?’遂止。”(《大金国志·卷三十》)
老张宁可自杀也不想当这个倒霉的伪楚皇帝,不过女真人威胁要屠城,他才不得不妥协。而且女真人一北撤,老张立即就还政赵构,说起来也算对得起老赵家了。
可是对于赵构这条“真龙”来说,张邦昌这个曾经的伪帝不管有多少委屈和借口,都是一大隐患。因此不管老张搞没搞过赵构的小妈,他都死定了。
至于建炎三年赵构再次举起屠刀,也与他当时的境况和需要有关。
赵构称帝是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之后因畏惧金兵逃往扬州。建炎三年二月,金兵奔袭扬州,赵构再度望风而逃,经镇江逃到了杭州。他这种畏敌如虎的表现遭到了朝野上下的鄙夷和失望,随即爆发了苗刘兵变,迫使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3岁的皇太子赵旉。
图片
赵构一路畏敌南逃,最后甚至弃国弃民躲到了海上,使得他大失人望,不得不大开杀戒以立威
虽然苗刘兵变很快被平定,赵构也成功复辟,但是这一事件对他的威望和正统地位打击极大。于是他公然违背了平乱时“只诛首恶,余者不究”的承诺,杀掉了王世修、吴湛、范琼等人,以为震慑、为己立威。
不过没俩月金兵就杀进了江南,赵构再度撒腿就跑,甚至一度逃到海上才躲过一劫,刚刚树立起的“硬汉”形象瞬间破功。
由此可见,只要自己的帝位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赵构可以不顾及信义、恩情杀掉任何人——当然女真人是个例外。
在赵构刚称帝的前十年,金兵势大,宋军则不堪一击,女真人甚至可以在江南腹地横行无忌,把赵构撵到海上避难。即便是被南宋鼓吹为“大捷”的黄天荡之战,除了稍稍延缓了完颜宗弼回家的脚步以外,其实完全是场惨败,“舟军歼焉,(韩)世忠仅能自免。”(《金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十五》)。在这种情况下,岳飞是南宋少有的不但敢于言战,而且战之能胜的干将,自然被赵构当成了保家保命的宝贝——话说这时候秦桧要是敢来构陷岳飞,赵构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砍掉这货的狗头。
在此时,只要岳飞不造反,赵构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到他的一根汗毛。
图片
在南宋立国之初,岳飞就是赵构的中流砥柱,连皇帝都百般忍让,更不会允许其他人伤害
可是到了绍兴七年以后,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完颜宗翰、完颜宗辅等金国名将逝去、女真军队的战斗力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南宋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去芜存菁,已不复昔日孱弱,逐渐能将两国战线稳定在两淮、荆襄和川蜀一线。至此,南宋虽然不敢说有能力收复北宋失地,但起码能做到自保无虞。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的重要性在自私且怯懦的赵构心目中,已经不复从前。
不过岳飞毕竟还是南宋首屈一指的名将,赵构虽然已经敢于跟他翻脸,但还不至于对其痛下杀手。毕竟万一情况有变,他还指望这位忠诚能干的猛将救命呢。
可是岳飞在第四次北伐时,攻占了大半个河南仍不满足,还打算与完颜宗弼在开封决战,甚至提出了“直到黄龙府”的目标,这就击穿了赵构所能容忍的底线了。
毕竟在赵构看来,岳飞虽然在几次北伐中屡屡取胜,但击败的大都是刘豫的伪齐军队。在与正牌的女真人的战斗中,其实优势并不大。比如郾城和颍昌的两场大捷,完颜宗弼率领的12万金兵的损失只在数千到两万之间,余部与岳飞本部的兵力规模大致相当,且背靠开封坚城,岳飞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图片
像小商河之战岳家军看似胜利实则伤筋动骨——毕竟岳家军中骑兵不足万人,还搭上了杨再兴这样的猛将
况且岳飞以往的胜利,大都是在“主场”(南宋境内或北宋故地)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一旦继续北上,这些优势将逐渐丧失并转到女真人一方,作战的难度与之前无异于天壤之别。
尤其是岳飞还喊出打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的口号,这在赵构看来完全是天方夜谭——开封到黄龙府的直线距离超过1600公里,以步兵为主、总兵力仅10万出头的岳飞部孤军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看到任何胜机。别的不说,后勤补给怎么解决?
在赵构看来,岳飞的举动无疑是自寻死路,更要命的是很可能葬送掉南宋最能打的一支强军。
在当时南宋的机动兵力中,占据其中四分之一兵力的岳家军堪称中流砥柱,绝非张俊、刘光世等部能比。一旦岳家军损失殆尽,宋金间的战略均势必然会发生逆转,赵构弄不好又得被女真人撵得满地乱窜。
这让他怎么能够容忍?于是才有了“十二道金牌”将岳飞紧急召回的故事。
图片
要是岳家军葬送在北伐中,赵构一定会觉得自己的脖子凉飕飕
但最终令赵构下定决心除掉岳飞的,还是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规定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重划疆界。但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得南宋失去了最后的养马之地,南宋骑兵成为绝唱。同时按照“南自南,北自北”的原则,北宋故地的汉人不但在名义上成了金国臣民,还不能南逃,否则必须遣返。这两条使得赵构大失民心、饱受非议,因此迫使他不得不故技重施,拿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岳飞开刀,以图树立权威,杀鸡儆猴。
金国确实曾将杀掉岳飞作为议和的条件:
“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不过这不是关键的原因。毕竟女真人耍赖毁约的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赵构作为一名成熟的政客也不会愚蠢到女真人说啥就信啥的地步——如果他和自家江山的安危仍系于岳飞一身,赵构必会严词拒绝女真人的无理要求。不过既然现在岳飞没有那么重要了,他也不介意顺水推舟一下。
图片
令赵构下定决心杀害岳飞的,不仅是政见和面子问题,最重要的是就算没了岳飞,他也能安守江南半壁江山了
毕竟赵构想要的只是一条看家护院的忠狗,而岳飞终究是一头让他不省心的下山猛虎。所以这对君臣最终的结局,也就只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