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司令员生子,张国华冰河钓鱼,送上门当礼物,感动战友

【开国中将张国华33】
图片
1946年11月,豫皖苏区党委和军区组建。在毛主席的心目中,豫皖苏是一个重要的筹码,他准备以豫皖苏军区的成立和发展,作为实施战略反攻与敌争夺中原的前奏。11月8日,在鄄城董楼,豫皖苏区党委成立,吴芝圃任书记,张国华任委员。上级随即命令他们:立即率领第7纵队特务营和魏风楼的豫东支队穿过陇海路南下,在唯县西南平岗与第6、第8分区部队会师,筹建豫皖苏军区。
已是深夜,张国华的屋里依然亮着油灯,他在连夜修改筹建豫皖苏军区的工作计划。
张国华很清楚,这次首长派他南下筹建豫皖苏军区,既是对他的信任,又是对他的考验,他要竭尽全力把组建军区、开展游击斗争的工作做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完成任务。他一边修改计划,一边暗暗下定决心。
图片
张国华
此时,张国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在军区筹备期间,正值蒋军对水东第6分区进行第三次“清剿”。由于黄泛区内灌木丛生,仅有羊肠小道,敌军大兵团不敢进入活动。第6分区部队在破袭陇海铁路诱敌北援时,即南进黄泛区待机期间,先后伏击敌人两个连队。1946年12月初,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指派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副政委张国华率部进入睢县西北,与吴芝圃统一指挥部队。
受命之后,张国华率领部队趁着夜色迅速,向睢县进发。队伍像一条黑色的长龙,悄无声息地前行。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这次反“清剿”该怎么打?行军路上,这个问题始终在张国华脑海盘旋。5日下午,张国华率部到达集结地域,他见其他部队还没有到达,便下令部队原地休息,并派出一支侦察小分队到附近侦察敌情。
晚上,参战部队纷纷到达指定地域,吴芝圃等领导同志也到了。几位部队领导相互寒暄了几句,就开始进行战斗部署。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出谋划策。在广泛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张国华最后发表了意见。
“这次反‘清剿’任务艰巨,敌人看似强大,其实只要我们抓住他们一部歼灭之,打开一个缺口,其余‘清剿’之敌便不攻自破。”张国华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给大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根据当前敌我态势,这次我们还是要继续坚持‘以大吃小’,即集中力量,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据侦察人员报告,敌人有大约一个团的兵力就驻扎在距我们不远的刘寨。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歼灭盘踞在刘寨的敌人,来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图片
“对!形成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符合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思想。”听张国华讲到这里,吴芝圃立即表示同意。其余同志也都纷纷表示赞同。会上又具体部署了各部队的任务,决定由第30团担任主攻,军区警卫团担任助攻。
刘寨,位于杞县以南五十里瓦岗集西北三里许,约有200户人家。当时,驻杞县的敌第72师64旅,纠集交警2纵队、省保安团围攻杞县以南地区。占领刘寨的是敌省保安第2团。军区决定歼灭该敌。
12月7日午夜,刘寨战斗打响,第30团攻击方向为东南、东北角,警卫团为西北角。战斗开始后第30团第1营、2营从东南角,第3营从东北角迅速进攻。
负责主攻的第30团第1营打得并不顺利,守寨的敌军负隅顽抗,再加上寨墙易守难攻,第1营的几次冲击连番受挫。
“报告!寨墙易守难攻,我们打得很艰难!敌人的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一名作战参谋急匆匆向张国华报告了前方的战事。
听到攻寨受挫的消息,临时指挥所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老张,没想到这个保安2团还挺能打的嘛。”吴芝圃听到战士的报告,心里有些纳闷儿。
张国华也有些吃惊,说:“这个保安团恐怕没这么简单哦。”
“作战处长!”
“到!”
“马上通知机枪连,火速投入攻寨战斗!”张国华思索片刻后果断决定,立即下令集中火力攻击,坚决拿下刘寨。
“所有轻重机枪都集中起来,往寨墙上狠狠地打!”
战士们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迅速发起冲锋,只要一靠近寨墙,就把一颗又一颗手榴弹扔上寨墙。眨眼间,寨墙上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攻寨子的战士们,攀登着云梯,一鼓作气,冲了上去,和敌士兵展开了白刃战。经过几番冲击,终于打退寨墙上的敌士兵,并迅速打开了寨门。
随着寨门被打开,第30团的大部队蜂拥而入。
军区警卫团为新组建的部队,只有两个营,战斗力较弱,从西北角始终未突破寨墙上敌军阵地,伤亡数十人后,撤回附近村庄,未和30团取得联系。黎明时分,30团逐步扩大战果,占领了寨内东南、东、东北部的民房。敌军撤至西北部固守,等待瓦岗以南龙曲的敌军来援。张国华早有防备,已部署宿东支队埋伏在援军的必经之路——蔡马。敌援军进至蔡马,毫无戒备,当即被宿东支队打了个稀里哗啦,仓皇退回龙曲。
此时,东北角的厮杀激烈。由于第303营是通许县大队刚改编的,战斗力还不强,于是敌军抓住了这个弱点,在3营阵地上疯狂反击。次日天亮,3营不支,撤出寨外,教导员阎超同志牺牲,部队伤亡数十人。
张国华得知这一消息,紧急调派团部警卫连、机枪连的轻重机枪赶去增援。因3营已撤出,轻重机枪即封锁了寨墙上的缺口,敌未敢追击,亦未占领寨墙。3营从东北角撤出后,又经过东南角解放军阵地进入寨内,部署于团部附近,准备迎敌。敌军接着又向东南角对30团实施反击。团警卫连人少,火力弱,难以抵抗,眼看敌军已进至距团部五六十米处,情况非常危急。
“翟明飞!我命你快马加鞭前去瓦岗,通知水东分区王其梅司令员调分区警卫连前来助战!”
张国华临危不惧、沉着应对。
这个连原是水东独立团的老连队,战斗力强,王其梅接到命令立即亲率警卫连飞奔而来。
援军到达后,我军部队一齐反击。
“嘟嘟……嘟嘟……”急促的冲锋号发出了总攻的信号。顿时,喊杀声震天。解放军战士如猛虎下山,潮水般涌向寨墙,迅速将敌军打了回去。战士们呐喊着冲进寨内,与敌军短兵相接,明晃晃的刺刀在阵地上飞舞着,守军士兵鲜血四溅,有的弃枪跪地求饶,有的仓皇鼠窜,进攻部队抓住这有利时机,追歼残敌。
经过前后36小时激战,除部分敌军逃窜外,刘寨一战毙敌100多人,俘虏500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图片
刘寨虽然被打下来了,但敌并没有被全歼,我军指战员也伤亡不小。后来才知道,敌军进驻刘寨的这个团并非蒋军的省保安2团,而是第64旅190团,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
战后总结会上,张国华总结了三点教训:首先,侦察不确实,把敌正规军第64旅190团误认为是省保安第2团。其次,集中兵力不够,配合不好。警卫团进攻未奏效,没有及时改变部署,从我阵地进入寨内,以加强攻击兵力。第三,敌突围时,阻击部队行动不迅速,没有堵住敌人,未能达到“断其一指”的预定目标。同时,他对王其梅率部助阵表示衷心感谢:“王司令员的队伍骁勇顽强,多亏你们及时赶来援助,我们才能攻下刘寨!”
刘寨一仗的胜利,为部队整编和建设提供了暂时稳定的环境,成为豫皖苏军区成立的一个奠基礼。
1946年12月14日,张国华、吴芝圃率领的由冀鲁豫地区南下的部分机关人员、警卫部队和豫东魏凤楼抗日游击支队共千余人,在睢杞太中心区地平岗与第6、第8分区的党、政、军机关和部队会合,召开干部大会,宣布豫皖苏边区党委、军区、行署成立。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行署主任吴芝圃,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魏凤楼,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王幼平,彭笑千为行署副主任。以水东分区为第一分区,华中第8分区为第3分区,另在涡河开辟第2分区。从第6、8分区抽调人员健全了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以第12旅兼第8分区的两个团和第6分区一个团组成军区独立旅,旅长金绍山,政委张太生,下辖第30团、34团和一个特务团,总兵力1.4万人。
豫皖苏军区成立的时候,解放战争刚刚打了半年,蒋军正对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张国华清醒地认识到,豫皖苏军区面临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直接对豫皖苏军区构成威胁的蒋军,东有徐州绥靖署的整编第58师,指挥3个旅和1个交警总队;西有郑州绥靖署的整编第15师,指挥2个旅和1个交警总队:中间有保安4纵队5个团;此外,还有蒋军5个省保安团、22个县保安团约6万余人的兵力,区以下乡保和地主拥有的武装尚未计算在内。敌我兵力对比约为4:1。
而对敌众我寡,敌军又不断进攻的不利局面,张国华意识到,要打开局面,必须在豫皖苏区站稳脚跟。与吴芝圃商量后,决定请各分区领导前来座谈。
“同志们,我和吴政委把大家请过来,主要是一起商量豫皖苏军区如何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在边区站稳脚跟?”张国华首先讲明会议主题。
“我和司令员都是‘外来户’,情况不如各位清楚,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出主意!”吴芝圃鼓励大家发言。
“张司令员、吴政委,豫皖苏区的敌我矛盾相当尖锐!蒋军的地方团队,经常打家劫舍,老百姓苦不堪言!”第一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王其梅首先发言,“只要我们坚持打击骑在老百姓头上的官老爷们,老百姓的心自然就会向着我们共产党和解放军的。”
“一方面,我们是要铲除欺压百姓的蒋军势力,另一方面还得加强自身管理!我们的队伍中间也有同志违反群众纪律的,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就没有顾及到群众的利益。”第3分区司令员李浩然强调说。
独立旅旅长金绍山说:“古语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豫皖苏军区刚成立,要想搞好工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是绝对不行的!”
“豫皖苏边区,从抗战开始,就一直忍受着战火的摧残,老百姓的日子苦得很!另外,由于蒋军经常抓壮丁,这里的壮劳力已经很少了,都是些妇儿老小,每到收种季节,劳动力很缺乏,我们可以帮群众干农活,赢得群众的支持。”军区副司令员魏凤楼补充说。
大家众说纷纭。张国华听了,信心更足了。
图片
“听了大家对豫皖苏军区站稳脚跟的建议,我很受启发。‘稳’字由‘禾’、‘刍’、‘心’构成,分别代表‘稳’的根本、对策及核心三大元素,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张国华说的仿佛跑了题,大家相互交头接耳,不解其意。
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张国华继续说:“‘禾’与粮食密切相关,为稳之本,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要让群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慌即稳,要想法让群众有田种,有粮食吃。‘刍’为稳之策,‘刍’字上为‘刀’下为‘彐’,象形兼会意,从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即是割草,这是刍的本义。为使禾苗茁壮成长成熟,必须及时清除杂草。这个杂草指压迫群众的反动势力,必须清除掉。‘刍’的另一层意义为‘反刍’,即马牛羊把胃里没有磨烂的食物返回嘴里反复咀嚼后再咽下。如,我们队伍中不好的现象和问题,就是没有磨烂的食物,要碾碎。‘心’为稳之神,聚力谋发展。唐朝的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讲:‘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可以说,无‘心’不‘稳’,我们得用心,一门心思放在边区建设和群众身上。做到这几个方面,局面自然打得开,脚跟也稳住了。”
在场的每一位都被张国华形象生动、富于哲理的比喻吸引住了,目光中多了钦佩。大家感到这个司令员不一般,是一位有思想、有谋略、有文化、有激情、有干劲的领导,期待着在张国华、吴芝圃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国华、吴芝圃率领军区部队坚持打游击消灭蒋军地方团队,打开地主恶霸的粮仓,赈济贫穷老百姓;加强部队教育管理,整顿秩序;带领边区领导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帮助老百姓干活。
一次,张国华带领警卫连到平岗巡查,接到侦察人员的报告:“睢县保安团100余人正在附近的张寨骚扰百姓。”张国华对这一伙人打家劫舍、奸淫掳掠的恶行早有所闻,他一拳砸在墙上,气愤地说:“这是送到咱嘴边的一块‘肥肉’。”警卫员担心兵力少,提出叫部队增援,被张国华制止了:“时间来不及了,按我说的做。”他让警卫连士兵乔装成蒋军,随即向张寨奔袭。
进至寨口,张国华带着部队故意虚张声势,老远就大声警戒哨兵:“你们团长呢?赶紧叫他给我滚出来!”
“是!长官。”哨兵正在打盹,被这一声训斥吓得够呛,猜想来者来头不小,慌慌张张地跑进一间民宅,不会儿,一个衣冠不整、满脸横肉的家伙朝张国华跑来,点头哈腰地说:“小的不知长官驾临,有失远迎,请息怒!”
“你就是团长?怎么警备这么松懈,万一赤匪摸过来怎么办?赶紧集合部队!”
伪团长连忙吹响了集合哨。过了一会儿,这伙人才集合完毕。张国华见时机成熟,便给身旁早已准备好的战士使了个眼色,大家迅速举起驳壳枪,制服了为首的几个干将,其他人见势不妙乖乖投降。智取进犯张寨之敌,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俘敌100余人。
图片
第二天一早,张国华就在张寨召开了审判大会,揭露了敌伪的丑恶嘴脸:“蒋军说我们是‘匪’,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土匪!”说着拿出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绣花鞋,“这就是蒋军欺压咱老百姓的铁证!”
在场群众纷纷控诉蒋军罪行,高呼“毙了他们”。
老百姓感觉到解放军的好,纷纷支援部队,青年积极要求参军,老人小孩儿都帮着搜集敌情,一有消息就立即向解放军报告,每次都让敌人有来无回。就这样,豫皖苏边区军民共同组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根据军区当时的情况,张国华又特别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二要加强纪律,听从指挥;三要打好仗,歼灭敌人。张国华提出的这三点,针对性都很强。三个单位合到一起,应强调团结;部队刚刚调整了建制,不加强组织纪律、战场纪律,不克服游击习气,战斗力是不会提高的;而三点的核心是要打好仗,歼灭敌人。张国华的讲话抓住了要害,成为在豫皖苏军区成立以后8个多月独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进一步发展豫皖苏军区的指导思想。军区部队以大量歼灭敌人的手段求生存,求巩固,求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豫皖苏军区的工作局面打开了,但是由于长期战乱,部队的供给始终是一个问题。为了鼓励大家渡过难关,张国华带头吃高粱面,但他对部属和伤病员却格外关心。
“国华,跟你商量个事儿。”吴芝圃把张国华叫到一边。
“芝圃,什么事儿?还搞得神神秘秘的。”张国华有些奇怪。
我听机关的同志说,王其梅同志的爱人王先梅前几天刚生了小孩儿。王先梅同志还是机关组织处的干事呢。王其梅同志不愿给组织增添负担,没告诉大家这个消息!”
“哦,那我得亲自去道喜呢!上次打刘寨多亏了王其梅同志和他的警卫连呢!”张国华准备前去道喜。
“我也是这样想的。你看啥时有空,麻烦你跑一趟,我这边还有任务要完成,抽不开身。”
“那好,我安排一下就去!”
图片
【进军西藏时,王其梅任18军副政委,带先遣支队入藏】
张国华回到屋里翻箱倒柜,准备找点东西送过去,可是当时生活及其困难,官兵一致,领导也没有搞特殊,他也翻不出什么东西来,他想,现在粮食紧张,王先梅刚生产,最缺乏营养,得送点增加营养的食物。思前想后,他想到一个办法。
第二天天还没亮张国华就出门了,带着他连夜赶制的鱼竿儿。他想钓几条鱼给王其梅家送去,给王先梅熬汤喝。
时值初冬,河面结了一层冰。张国华跪在河边,用铁棒凿出一块窟窿,他顶着呼呼的西北风,愣是在河边站了一整天,还好他钓鱼有一套经验,总算是钓到几条小鱼。他提着网兜掂了掂,虽说鱼小了点,但加起来也有一斤多。张国华搓了搓冻僵的手,翻身上马,叫上警卫员,直奔王其梅家。
张国华赶到王其梅家的时候,天还没黑。王其梅一家正准备吃晚饭。
“其梅,先梅刚生完孩子,哪能只吃这高粱面啊?”张国华见到王其梅家锅里的高粱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现在缺粮,有高粱面已经很不错了,对付对付也就过去了。”张国华的突然到来让王其梅很意外。
“听说先梅生了孩子,我代表吴政委过来给你们道个喜!”张国华笑道。“其梅,这是我钓的鱼,熬点汤给先梅补补身子!”张国华让警卫员把鱼送了进去。
王其梅接过警卫员手中的鱼,感动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先梅的营养问题,组织会想办法解决的,你不要担心。这段时间先照顾好你爱人和孩子,分区的事儿就先交给副司令员王广文。”
张国华与王其梅拉了拉家常,聊完分区的情况后,带着警卫员匆匆往回赶。一路上,张国华思考着如何才能带领边区军民度过缺粮的难关。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