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小知识:公羊氏简史

图片
复姓公羊氏,源流只有一个,源自姬姓,始祖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学者公孙羊孺,其后裔取其名字中的“公羊”二字为姓氏。
公羊氏著名人物有公羊高,战国时期名儒,是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门下高徒。
其玄孙公羊寿邀请学者,收录公羊高的言论、事迹,辑成《公羊传》一书,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
汉武帝、汉宣帝时期,《公羊传》被列为儒学十二经之中。
图片
公羊传
公羊氏后来成为稀有姓氏,宋朝时期位列《百家姓》的第四百二十位,目前不足千人,而和公羊氏颇有渊源的羊氏却有十万多人口,九个源流。
羊氏人口约有十万一千余人,主要聚居在四川、安徽、江苏、湖南、甘肃等省区,台湾、香港、海外也有少量的分布。
羊氏第一个源流出自公羊氏,春秋时鲁国学者公孙羊孺后裔,《尚友录》记载:公孙羊孺的后人“以王父字为氏”,于是有了公羊姓氏,后部分族人改为单姓的羊氏。
羊氏的第二个源流出自姬姓分支祁姓,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盈后代的封地在羊舌邑(今属山西洪洞范村),故其后裔以封地名“羊舌”为姓氏,春秋末年改为单姓羊氏。
《羊氏族谱序》记载:“粤稽吾族,肇开于姬姓,受氏于羊舌,发祥于山西,盛衍于东鲁。”
说明这一支羊氏族人源自姬姓羊舌氏,发祥于山西,兴盛于山东。
羊氏的第三个源流出自晋国大夫羊舌突。
《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之子公子伯侨有个孙子名“突”,晋献公在位时期,封地在羊舌邑(山西洪洞、沁县一带),受封为大夫,其子孙以羊舌为姓氏。
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羊舌一族被晋卿灭掉,其子孙逃亡他国,改为羊氏,羊氏后裔尊羊舌突为得姓始祖,逃亡华山的族人改为杨氏,即“弘农杨氏”。
羊氏的第四个源流出自官职,西周时期,有“羊人”官职,负责为王室掌管羊,这部分官吏的后人以祖先的官职为姓氏。
第五个源流出自姞[jí] 姓,黄帝后裔姞姓族人改姓为羊氏,这一支羊氏族人世居泰山、京兆(陕西西安)一带。
图片
古羌人壁画
羊氏的第六个源流出自古羌人,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其部落以羊为图腾,名称“羌”就是“羊人”的合成字。
春秋时期,西戎后裔的羌部落后裔以部落名称为姓氏。
羊氏的第七个源流出自汉朝的零陵夷人,牧羊为生,汉化后改为羊氏。
第八个源流出自王氏,宋朝时期,名门望族的三槐堂王氏的一支改姓羊氏。
《平江王氏谱序》记载:王旭的儿子王质,曾任职荆湖北路转运使,居住在湖南平江县南四十里王家坊,后裔改姓羊氏。
羊氏的第九个源流出自少数民族,汉化后有改姓羊氏的。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海西考郎兀卫女真人羊哈归顺明朝,被授予三万卫指挥佥事,羊哈去世后,其子羊莽汉承袭了这一官职,后人改汉姓羊氏。
当时还有一个叫羊哈的女真人,归顺明廷被授予广宁卫都指挥佥事。
正德二年(1507年),羊哈的儿子羊守忠袭封指挥使,后人改汉姓羊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有羊姓氏的,限于篇幅,不再赘述。